书城成功励志求职不能太老实
31355500000007

第7章 职业规划很重要老实人只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作为职业方向(2)

老实人只把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时也是看到了有成功的例子,然后才坚定起自己的信心,保持“真我”风格。例如周杰伦无论到哪都会谈到他的音乐以及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他在音乐方面的成绩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当大家羡慕他可以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作为时,大家都不曾想过在他儿时,当其他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小杰伦只能为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枯坐钢琴旁单调地练习。这并不是因为他多爱弹钢琴,而是在大人们的监督下被迫地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种在教鞭和单调的生活中培养出来的音乐才华,才是周杰伦创造优异成绩,获得巨大财富的根本原因。而至于对音乐的爱好,那要完全归功于他妈妈对他成年累月的灌输。所以那些快乐工作又有高效回报的人在令人羡慕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不仅是肉体上的努力,还是精神上的努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要强迫自己爱上自己的职业。这同样也是一种长时间的积累,有时是几年,有时是十几年,有时则是几十年。

当老实人将那些在自己喜爱的职业中光彩照人的业内佼佼者们当成职业规划榜样时,除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外,还容易被人忽视掉的是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艰辛。有时你的爱好在精神上给你带来强大满足感的同时,却并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你。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无论平日里在业内多么不可一世的强者,也会露出卑微的一面。

有“连珠之神”之称,雄霸日本棋坛数十载的中村茂,虽然在五子棋领域内无人能敌,但他毕生热爱追求的职业却不能保证他的生存。在比赛之余他还要靠其他工作来谋生。中村茂在参加完莫斯科世锦赛后,就因为旷工时间太长而丢掉了原来的饭碗,被迫另找工作。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世锦赛上他之所以缺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没办法请两个星期的假而又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三届世锦赛冠军。Meritee身上。虽然他在台湾教棋,但并没有拿到报酬。其赖以谋生的手段是教别人学英语!即使在刚刚拿到冠军之后,他还在为办签证所需要的3000美元财产证明而发愁。

在做职业规划时,我们绝不能将自己的爱好当成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将这种感性元素投入到竞争激烈而又异常现实的职场中时,如果投放得当,其结果就如文章开头所说,有欢乐有收入有动力,而若是一味地追求就会没前途没发展没人要。至于搭配原则,大家只需记住这八个字:服从专业,认清现实。

老实人只把待遇高低作为职业方向

老实人找工作只为求“财”不为求“才”。找工作先看待遇已经成为老实人的定性思维。无论多没前途的工作只要价钱好就应聘,无论多有发展的工作只要初期薪水太低就不屑一顾。到最后,当没前途的你想谋发展时却会被别人不屑一顾。

找工作不谈待遇是万万不能的,但只看待遇找工作却又不是万能的。工作能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待遇,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社会经验、社会地位、实践能力和发展方向等等。所以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不应该片面地只把待遇因素作为职业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行业的发展形势和自身能力的相适应性。特别是应届生,刚刚毕业最好不要对待遇要求太多,我们应该以培养能力、积累经验为主,要把眼光放长远,准备放长线钓大鱼。

老实人找工作只为混口饭吃,在作职业规划时,只考虑自己下一顿饭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所以待遇问题成了他们在求职路上的唯一探路灯。老实人只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别管明天喝凉水”,却不懂得“我的未来不是梦,应该认真地规划每一分钟”。所以只看待遇找工作就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如果一个人只看眼前不顾将来的话,那么他就等于是在原地踏步。在若干年以后,他手上除了一堆薪水条外将会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这份“高薪待遇”的工作都将失去,而到那时再想找工作的话,他会发现自己手上的那堆“废纸”一点用处都没有。

例如服装店的售货员、饭店的服务员这类工作渐渐成为了求职热门行业,由于年龄的限制,特别受刚刚踏入职场的青年男女们的青睐。这类职业门槛较低,女的只要不太“凤姐”,男的够“犀利”,学历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而起步待遇却比普通白领高很多。但是这种靠吃青春饭的服务行业除了教会我们怎样把别人当成上帝外,对我们的成长却毫无帮助。当你渐渐地成为中年妇女或者中年爷们时,就算你希望自己依然拿着可观的薪水碌碌无为地为他人服务,但你的老板却一定不愿意看到他的店里站着一位老气横秋的“资深”服务生。这时你的结局不是辞职就是“被炒”。当你步入而立再择业时,除了一脸的沧桑外,你会发现现在的自己和若干年前刚刚毕业那会儿一样没能力,没经验。这时你含辛茹苦所学的专业和当初的理想会一股脑地来到你的面前向你讨要忏悔。

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更加精彩,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应该以大局为重,从长远考虑,不要只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工作赚来的钱早晚会花光,但是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和积累出来的经验却始终是自己的。在工作中有所成长才能有未来,在未来我们要用更强的能力,更丰富的阅历换来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学会放弃,懂得选择,着眼未来才是职业规划的明智之举。

李伟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早就安排好了的银行工作,也回绝了接手父亲生意的提议,只身前往北京当起了一家图书创作室的小编辑,每月拿着微薄的薪水,租住着狭小的单间。自此,李伟彻底告别了在家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也失去了待遇优越的工作机会。

但是李伟却对现在的生活很欣慰,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着信心。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李伟,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理想就是能在书店的畅销书封面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这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佐证,也不枉自己多年来所接受的教育。

银行工作虽然福利不错,自家的买卖虽然收入可观,但是一方面专业不对口,另一方面与自己制定的发展方向完全没有交集,所以李伟坚决地“弃钱从文”,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事业中去。而李伟所在的城市由于文化积淀并不深厚,人文气息也不浓厚,所以当地的图书市场前景不是很乐观。这样李伟不得已放弃了家中舒适的生活,背井离乡地来到了文化市场宽广的北京。

刚到北京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作为毫无图书出版经验的小白,在应聘时李伟并不看重待遇高低,只在乎招聘单位的实力和未来发展方向。这样李伟很快地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待遇不高,但是李伟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所激发出的创作欲以及创作灵感很快就博得了老板的赏识与信任,在他上班的一个月后就决定给李伟一次自主创作的机会。

现在的李伟虽然生活拮据,但是每当想到自己署名的作品即将上市,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光耀门楣时,现在受的这些苦就变成了乐,挨的这些累就成了创造美好未来的保障。

像李伟这样敢于舍弃眼前优越生活,正确面对自己人生,清楚认识自身价值,长远设计美好未来的“勇敢者”可能在那些把待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老实人眼中是一个百分之百纯天然的“大傻冒”。但是对于职业规划,他选择得比谁都睿智;对自己的信念,恪守得比谁都坚定;而对未来的职场之路也一定会走得比谁都长远。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老实人为了“三餐有肉”这一目标原地踏步在自己的岗位上时,“李伟们”却已经得到了成长,完成了蜕变并且实现了人生价值。在起步上,虽然老实人可以凭借待遇优势领先他们一小步,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待遇方面,还是个人能力又或是社会地位,“李伟们”却可以领先老实人一百大步!所以当那些只把待遇高低作为职业方向的老实人嘲笑拿着微薄薪水“望梅止渴”的人很傻很天真时,这些人最后一定能用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未来让这些老实人知道原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傻帽”。

老实人宁可四处奔波,也不愿意花时间规划未来

老实人“找工作”只注重“找”的过程而从不留意规划一下在“找”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漫无目的的地毯式的“摸瞎”,是对自己体力的出卖,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可以说这种老实人找的不是工作,而是疲惫。

“最近在干吗?”

“忙着找工作。”

“忙得怎么样?”

“瞎忙。”

“……”

这是在求职过程中与人见面时习惯性的对话,习惯了找工作,习惯了“瞎忙”。至于要忙到什么时候,忙过之后又会得到什么,谁都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目标。别以为找工作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要迷恋它,它只是过程,而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重点。知道了这个你才会忙有所依,忙有所获。起码在别人问你“忙得怎么样”时,你不会脱口而出“瞎忙”,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有头绪了”、“有点眉目了”。因为你至少知道了你要的工作是什么,目标就在远处,剩下的就只需要你的努力了。怎么样?看似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一小步却仿佛完成了求职过程的一半工作,这就是职业规划最基本的优点,它可以节约我们的求职成本。

在求职之前做好职业规划会为你节省更多的资源、精力、体力和时间。对于先做职业规划再找工作的人来说,就等于在确立起来的终点(目标工作)与已知的起点(你)之间连接起一条直线,你只要通过这条或长或短的直线就可以到达终点。而没有做职业规划的人找工作时就像在无限大的扇形或圆形中乱碰乱窜,毫无目的性地寻找,这个过程可能是射线、曲线、往返线等等,有时还会在你忙了一大圈后发现自己依然站在起点。所以做好职业规划就会令你有的放矢,而不做规划你只能四处奔波。

通过职业规划所得到的工作还可以提升我们在求职中的竞争力。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下一步就是竭尽全力地为这份目标职业而努力,这些努力包括收集信息、参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素质等等,这些为目标付出的努力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应聘者在求职中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带着厚积薄发的气势,为目标坚定的人“掠夺”迟疑不决的应聘者的求职机会。

职业规划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求职阶段,它对我们日后的工作也依然会有影响:

首先它可以保证我们日后工作的稳定性。职业规划出的工作,也就等于求职者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一旦确立了这样的目标,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产生。因为这份工作是按着求职者计划所完成的一部分,求职者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为了自己的将来努力奋斗,向规划的下一目标挺进”,而不是“应付上司敷衍了事,随时做好准备跳槽重新再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