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
31355100000019

第19章 健康与长寿(8)

据统计,15~20的慢性肾炎患者明显是由急性肾炎迁延过来的。由于肾炎的病因一直没有认清,有些成年人的急性肾炎可能误诊为慢性肾炎,故这种比例可能比实际要小的多。其实这15~20的数据也能够说明慢性肾炎就是急性肾炎迁延的理由,其他慢性肾炎未见急性肾炎史不能说明没有,是因为这些病人开始后腰部受冷程度较轻,经过一定的时间肾脏才会出现损害,所以这些病人起病慢、很隐匿,往往不能发现急性期的临床表现。根据上述理由可以认为慢性肾炎就是急性肾炎迁延的结果。

当人们看过“揭开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节后,相信许多人对本病的病因有新的认识,对本病的预防也有了明确的措施。不像过去那样,由于医学界对肾炎的病因没有弄清楚,人们明知这是一种重大可怕的疾病,但人们没办法去预防。现在则不同了,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被揭开,人们就很容易做到预防了,比如人们在冬、春、秋季天气变冷时要注意肾区避免受冷,后腰(肾区)不要长期直接接触到冰冷的床上,以免肾脏受损;当人们遭受雨淋时要即时脱离处境,否则肾脏就容易受损(当人们遭受雨淋时,人们一般处于弯腰姿势,后面的湿衣服容易贴到后腰部,肾脏很容易受冷受损);在寒冷季节或冰冷的环境里要注意腰部的保暖。

3.5.2 胆结石病因及发病机制

胆结石是人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几十年以来,胆结石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类的危重越来越大。到现在为止,胆结石的病因及发病原理还没有完全认清。近几十年以来,虽然世界医学研究人员在研究胆结石发病原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未真正揭开胆结石病因及发病原理,胆结石的病因仍然属于世界医学未解之谜。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了,应该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揭开这个谜底。

我对120例不同时期的胆结石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晚饭后睡觉过早,或晚上摄入高脂肪餐后不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晚上临睡前胃及十二指肠内积食是引起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的发现将使胆结石的病因及形成机理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从而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这种不良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危害,也将会大大提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预防能力。

在过去,西方国家的胆结石发病率较高,尸检中发现有胆结石者约5~25。现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上升。

资料

1993~2005年,无选择的共对120例胆结石患者的发病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女性80例,男性40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6岁。采用日本东芝产和德国西门子产黑白或彩色B型超声仪。诊断标准以超声医学为依据。诊断结石范围为:泥沙样结石、单发和多发性结石、胆囊充满性结石。

10例患者(体力劳动者)平时以素食饮食为主,均有晚饭后早睡习惯,平时白天饭后也有长睡习惯。50例患者(非体力劳动者),晚饭一般以低脂肪饮食为主,但饭后一般不到1小时就习惯平躺或半卧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睡觉。

55例患者包括肥胖者、年龄较大的和晚上进高脂肪餐习惯者,他们饭后不善于活动,习惯于静坐,虽然晚饭后睡觉不是过早,但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胃肠蠕动缓慢,在晚上临睡前胃内食物大部分尚未消化与排空,胃内肯定还沉积一定量的食物。

有5例胆结石患者无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均在23岁以下,可能与先天性胆管狭窄有关。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许多人在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容易患上此病,本病实质上是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由于本病十分常见,结石的形成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实际上患者本人或者病人家属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些发病规律,对于这样一个致病原因十分清楚的疾病,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还没有全面认识实在是不应该。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外医学科研人员,尤其是西方医学科学者对胆结石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三大因素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长期静坐习惯、肥胖、妊娠、胆道梗阻或胆道口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可使胆囊内肌张力减低,排空延缓而胆汁郁积。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胆汁过度浓缩,其中胆盐成分的化学性刺激可使胆囊黏膜发炎而改变其吸收功能;且滞留时,胆汁硷增高,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因之降低,凡此皆可影响胆汁各成分间的正常比例而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第二个因素是胆道感染,多见于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胆道损伤,易招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而使炎症加重;第三个因素是胆固醇代谢失调,多见于妊娠晚期或产后妇女、肥胖者及糖尿病患者等。而现代医学研究人员对类脂代谢障碍作了更深层的研究,他们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与磷脂含量的比例对维持胆固醇的溶解状态十分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人类胆汁中除微胶粒是胆固醇的载体之外,尚有一种磷脂大泡载体,泡主要由磷脂与胆固醇组成,存在于所有胆汁中。在胆盐浓度很低时,泡携带胆汁中所有的胆固醇,大泡与微胶粒的平衡与两者所含胆固醇的比例是由环境,特别是微胶粒的浓度与组成而决定的,而在高浓度胆盐时,在胆囊内,部分大泡因微胶粒的作用成为可溶性,胆固醇即转移至微胶粒。在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增高时,就超过了泡携带能力而达到亚稳态界限浓度,胆固醇就有沉淀的倾向。

现代医学观点和70年代以前的理论在医学界一直没有明显分歧,我认为这种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进行补充,所补充的内容也可能在胆结石病机的整个理论中最为重要。我认为年龄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前提,年龄在30岁以下者,除了个别先天性胆管狭窄,胆道蛔虫等因素外很少有胆结石的形成;当年龄到了30岁以后,人体整个脏器就会逐渐衰退,胆囊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这时如果再加上外在的不良因素,就容易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我认为,导致胆结石形成最重要的外在因素是,在于晚上长睡前胃及十二指肠食物的排空程度,对于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来说,晚上一般以清淡饮食为主,或者晚上摄入了高脂肪餐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才睡觉,或者晚饭后散步活动等,到晚上临睡前胃及十二指肠的食物已大部分排空,所以一般不会患胆结石;对于晚饭后即睡,或晚上摄入了大量脂肪餐后睡觉过早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在晚上睡觉前胃及十二指肠仍充满了大量食物,由于食物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神经的不断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肝脏分泌大量的胆汁排放到十二指肠内(由于食物在口腔咀嚼时,唾液腺分泌了大量的唾液,食物进入胃内时,胃黏膜腺又分泌了大量胃酸,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除了胆囊收缩之外,推测肝脏肯定分泌了比空腹使更多的胆汁),这时,由于人体的体位处于仰卧或半卧位,胆汁引流就不会通畅,胆汁就会在胆管和胆囊内郁积、浓缩,久而久之,胆结石就会形成。前面所提到的晚饭后长时间静坐,晚上摄入高脂肪餐等不良因素,其实这些不良因素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就是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缓慢,在晚上睡觉前胃及十二指肠堆积大量食物。

我调查的50例胆结石患者,晚饭后常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刊、或睡觉等习惯,时隔几年后就发展为胆结石;调查的另外10例体力劳动者胆结石患者,平时以素食为主,晚上很少进高脂肪餐,他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晚饭后1小时左右就开始睡觉,白天有时也有午睡习惯。以上事实说明了无论是晚上进高脂肪餐,还是进低脂肪餐,在晚上睡觉前胃及十二指肠内绝不能堆积大量食物,如果晚上睡觉前胃及十二指肠仍堆积大量食物,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为胆囊炎、胆结石。我还调查了60例胆囊切除患者,晚饭后尤其是摄入了高脂肪餐后立刻平躺或半卧位,胆囊区很快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放射到右肩;如果在晚饭后进行外出散步等活动,即便是晚上摄入了一定量的高脂肪餐后胆囊区也不会出现明显疼痛,甚至一夜也不会有明显症状。“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是前人几百年来总结的经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在晚上睡觉前尽量消化和排空胃内的食物。

胆结石和胆囊炎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笔者调查的80例患者胆结石形成之前绝大多数都有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应该认为,胆囊炎到胆结石形成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胆囊炎如果任其发展最终都有可能发展为胆结石,如果胆囊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绝大多数都不会发展到胆囊内有结石这一步。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医学研究人员认为:急性胆囊炎95以上都是胆结石嵌顿引起的,现代许多学者也持这种观点,我认为70年代以前的科学技术与现在的科学技术是无法比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B型超声技术能够清楚的显示胆囊各层解剖结构,我们对胆囊疾病的认识应该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不应停留在过去70年代以前对胆囊模糊的认识上。

近十几年来,胆囊炎患者非常普遍。胆囊的发病也有它的早期阶段,不可能一患胆囊炎就是慢性期,胆囊炎发病的最初期在病理上应该是急性期,只不过轻重不同而已,发病轻者往往被忽略,发病重者才能引起注意。因此,胆囊炎在急性期时一般不会伴有结石的出现,由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实际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称之为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更为合理。

3.5.3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乙肝是人类最大的顽敌之一,人们一旦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就会终身不愈,甚至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腹水、肝癌而导致死亡,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严重损失。乙肝不仅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社会上的难题,乙肝重在预防,应进一步认清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途径,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随着人类科技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本病的检测手段有了显著的提高,从事肝病研究的科研队伍与过去相比也增强了许多力量,政府对肝病的研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肝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然而,在乙肝传播途径这么重大方面却忽略了一个主要传播途径,那就是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要想证明乙肝是否通过饮食传播那简直是太容易了,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许是你的妻子,也许是你的孩子,也许是你非常熟悉的朋友或同事已患了乙肝,只要你对他们详细询问传播过程,你就会很快弄清他们是否通过饮食传播还是通过血液传播,我相信你在经过思考以后,你就会认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的。

我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在不同时期对熟知的92例乙肝患者的发病过程进行详细调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饮食传播的,虽然这一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能够充分说明一个人们容易接受的事实,那就是乙肝病毒主要通过饮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