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31336000000068

第68章 袭人应该为晴雯之死负多大责任(一)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平心说句公道话:整个贾府中,除了宝玉,没有一个人真正喜欢晴雯。(贾母因为“隔代亲”且不知其具体表现而喜欢)正如整个《水浒传》中白纸黑字、清楚直白地写着:除了武大郎、潘金莲、宋江之外,没有一个人喜欢自高自大、争强斗狠的武松。

越是没有看《水浒》原文的人,越是喜欢武松与李逵;同样,没有近距离接触或分析晴雯的人,才想当然地喜欢她。

如今且说宝玉只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差错),料必不能挽回的。虽心下恨不能一死,但王夫人盛怒之际,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一直跟送王夫人到沁芳亭。王夫人命:“回去好生念念那书,仔细明儿问你。才(刚才)已发下狠了。”

中国的孩子往往不知道怎样对待父母的恶行(宝玉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的所为是恶行),宝玉可怜巴巴地送妈妈出去,还要被妈妈怒斥一番。所以中国的很多孩子长大之后,也不知道怎样对付社会的恶行。

宝玉听如此说,方回来,一路打算:“谁这样犯舌……”一面想,一面进来,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便倒在床上也哭起来。袭人知他心内……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乃推他劝道:“哭也不中用了。你起来我告诉你,晴雯……这一家去(回家去),倒心净养几天……等太太气消了,你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

宝玉哭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袭人道:“太太只嫌他(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像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

袭人倒是说了实话:晴雯太漂亮、太招摇,王夫人看不惯。(当年就有人说过:苏轼何罪,独才高也。但此话很错,苏轼的悲剧是标准的政治制度悲剧)晴雯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兼社会悲剧。

晴雯在男女关系方面其实是很纯洁的,但其言行很容易让旁人误认为不单纯;与宝玉发生关系的恰是老实本分的、王夫人最信任的袭人;曹雪芹用这样的幽默暗讽王夫人:你的火眼金睛还没有炼到家。

人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领导们更甚,但眼见的未必是事实,况且事实还常常变化。

宝玉道:“……咱们私自玩话,怎么也知道了……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错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袭人……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孟浪(张狂不得体)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

宝玉再傻也能明白,袭人等三人肯定告了密。此时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麝月(尤其麝月)与秋纹表面上与晴雯关系很不错,但关键时刻,她们与袭人站在一起;因为晴雯平时的做法,确实过于张狂、过于自我,与大家的整体利益冲突太大。

公司里最好没有晴雯这样的人,哪怕她有些才干。

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就是他(她)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她)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说毕,复又哭起来。

宝玉这话,真让人哭笑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让晴雯得罪光了,他竟然没有意识到。宝玉把晴雯的自高自大、不懂礼貌、搞人身攻击说成“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实在是因为不了解或者没有意识到晴雯的人格缺陷与教养缺陷。

但深受晴雯之苦、压抑已久的袭人最明白。

如果你是袭人,当王夫人来调查晴雯的情况时,你会为晴雯说好话吗?我不会!我必定如实说她不爱干活、乱耍威风。不要对我说要“以德报怨”。请问:你何以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