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31336000000002

第2章 探春:恨死了糊涂的娘(二)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注愚妾:此指赵姨娘。幼主:此指探春。刁奴:此指吴新登的老婆)

“蒙回本”前总批:“此回接上文……别有(另有)清凉滋味。”贾府的秋天突然到来:王熙凤流产了。在专制团体,领导人的健康问题必定牵动上上下下的神经: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便小月(流产)了……不能理事……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谁知凤姐……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复添了下红(月经不止)之症。

流产之后本应该静养,但王熙凤是劳动模范,“争强斗智”,死抓住权力不放,结果病情加重,以致后来失去了生育能力。活该。

习惯了高压的中国人一旦缺少了恶霸式领导,反而放肆起来,贾府一片混乱。王夫人于是让李纨、探春、宝钗联合主政,贾府新三驾马车正式启动。王夫人特地叮咛未来的儿媳妇薛宝钗:“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她的一番话,很像“套中人”别里科夫说的。贾府现在是一把手贾母的贾府,她何必操心太多呢!精明的王夫人犯了第一个错误:不思进取,只求无过。(她的第二个错误是,让宁国府的尤氏掺进来,明显有点不相信探春等;第三个错误是,她亲自拍板抄查大观园,彻底毁了探春等的威信)

中层干部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趁机挑衅新领导,显显能耐,(怕硬欺柔、敬老压新也是中国人缺少平等思想的明证)以便茶余饭后有个乐子:

吴新登的媳妇(妻子。北方习语)进来回(禀告)说:“赵姨娘(探春的亲妈)的兄弟赵国基昨儿死了……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傍侍,再不言语……试他(她)二人有何主见……

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特指妻子。北方习语)听了,接了对牌(领取钱物的凭据,主仆各一半)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爷爷的妾)……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吴新登家的……忙赔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赏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极成熟了)的/还不记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王熙凤)也现查去……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众媳妇们(中年妇女们。北方习语)都伸舌头。

许多读者于是对探春赞不绝口,但仔细想想,倒也不必过誉。下级很难精得过上级,哪怕是小上级,况且吴新登家的一点也不精。即使探春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后追回多赏的银两或痛骂一番也照样可以树威。(只是吴新登家的自高自大、偏干那损人不利己的蠢事,可气可叹)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一看,亲舅舅赵国基这种情况只能赏二十两。

探春刚刚上任,立足未稳,做父母的哪怕只有一个心眼子,也应该大力支持孩子,至少不给孩子添麻烦。可偏偏探春的妈妈一个心眼子也没有,竟然闯到总经理办公室大吵大哭,要求探春多给点钱以显示自己有面子:

赵姨娘道:“……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探春笑道……:“……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娶了妾),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太太(王夫人)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只要)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偏我是女孩子儿家jia……太太……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zuō践jiɑn(讽刺挖苦。北方习语)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探春也真倒霉,摊上了这样的糊涂娘!

赵姨娘平时没有自尊,一听说女儿当上了领导,立刻想搞点特权,竟还振振有词:“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气得个探春只好六亲不认,不承认赵姨娘是亲妈,也不承认赵国基是亲舅舅了: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yē(咽不下去。北方方言),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此指王子腾,王夫人之兄)年下(过年期间。北方习语)才升了九省检点(大军区司令员),那(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李纨急的只管劝。

读者以前常常指责探春年纪小小却心狠情绝,现在想来,遇到这样的娘,还真不如没有娘好。假如探春不把话说绝,赵姨娘怕是永远不知道规矩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