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在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所谓“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就是指我们在接触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或者事情时,最不可能忽视或者出现遗忘。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也就是说,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或很好的回忆。
有这样一个案例。英国的一家大公司日常工作费用开支很大,公司经理为了降低费用开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雇了一位面孔冷酷、资历很深、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经理让这位会计师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的员工。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的费用帐簿的。”
每天早晨公司职员都会把一叠费用帐簿摆在他的办公桌上。到了晚上,他们又来把这些帐簿拿走交给会计部门。然而这位被请来的会计师根本未曾翻阅过那些帐簿,但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道这回事。
奇迹出现了,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帐簿的一个月时间内,公司所有费用开支降低至原来的80%。但是实际上,这家公司请来的会计师每天并没有检查帐簿,但奇迹为什么出现了呢?
这主要是公司的人员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公司请会计师这一客观事实,引起公司人员的神经冲动,开始产生心理活动,感知到“检查”,对“检查”做出整体反映,就是要进行自律,不能胡乱开支。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效应发生作用。
一方面,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将这些东西与自己联系起来。如果学到的东西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效应也有其不利影响。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每当老师介绍一种病症的时候,学生总免不了会先想到自己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征兆,如果不巧有两三点看似符合,就开始惊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病入膏肓,其实自己一点都没事。
这个记忆现象除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发挥作用之外,也可用在广告中。有这样一个研究,让被试看一则照相机的图片广告,然后分别问他们三个问题:这张图片有没有红色、这是什么、你用过这种产品吗。过后,让被试者回忆照相机的牌子,结果被问过第三个问题的人回忆得最好。很显然,第三个问题与我们自身有直接的联系。
自我参照效应已经为许多实验所证实。但是对这种效应的解释,心理学家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与自我相关的事物之所以更容易记忆,是因为在记忆过程中,这些事物在头脑中被进行了精细加工,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了更多的联系,因此回忆时的提示线索更多,回忆效果更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与自我相关的事物之所以更容易被记住,是因为关于自我的知识是头脑中存在的一种结构良好的组织体系,它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更好的固着作用;同时,由于自我知识常常被激活,因此与之相关的信息也更容易被相应地激活起来,这样回忆起来也就更容易。
不管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怎样,这种效应的存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呈现给学生的知识要跟他们的“自我”、自身尽可能相关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也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身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最好把外部的教育情景与他们的自身感受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在这种情景下会怎么样,这样可能更有助于他们增长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养成道德行为。
实际上,自我参照效应也阐明了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行为的指向程度。我们经常把自己看成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其中扮演一个小角色。
就是这种感觉,在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存在,有的甚至还特别强烈。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牛,别人都低于自己,而目中无人。但等他们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会慢慢地适应工作和社会。这时,多数人都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高傲和自大。
“经典案例”
你会记住哪些词?
给一名长得很靓的初中女生呈现如下一些词:美丽、火山、健壮、沙漠、善良、山芋、令人羡慕、太湖、硬盘、漂亮、镜子、牦牛、清纯、高速公路、长发,让她花2分钟记忆。两天后,再让她回忆记忆了哪些词,结果将是怎么样呢?
给一组学生呈现24个描述个性的积极形容词(如善良、正直、勇敢、友好),以及24个描述个性的消极形容词(如胆小、嫉妒、自私、小心眼),然后要他们逐一评价:“这个词在多大程度上像你?”给另一组学生同样呈现上述48个形容词,然后要他们逐一评价:“这个词在多大程度上像李宇春?”等两组学生都完成评价活动之后,让他们回忆都评价了哪些形容词,结果又将怎么样呢?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在第一种情形下,这名女生倾向于更多地回忆出美丽、善良、令人羡慕、漂亮、镜子、清纯、长发等词;在第二种情形下,第一组学生对形容词的记忆效果更好。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奇妙的效应——自我参照效应。所谓自我参照效应,就是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倾向于把那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或事物记忆得更牢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