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72

第72章 帮孙辈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

上课“走神”,在中小学生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些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就容易出现走神,从而造成很多要求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没有听懂,结果又造成了学习知识的脱节。

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上课“走神”的问题都极为重视,但因为原因没搞清,方针不对症,而使得孩子的这一毛病很难纠正,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考试成绩。

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后指出,孩子上课时“走神”的原因很多,但究其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条:

对所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

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

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让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专家认为,爷爷奶奶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教育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学者,在治学过程中由于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专心致志到入迷程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王羲之专心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大数学家高斯边思考边回家,走到自家门前敲门,佣人说“主人不在家”,他竟转身而去,并边走边自语:“好,下次我再来。”爷爷奶奶应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是向成功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一些孩子学习效率比较高,这和他上课能认真听讲,很少“走神”是密不可分的。

(2)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孩子若在学习中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孩子只对远大理想(如当科学家、管理者、医生)有兴趣(这是一种“间接兴趣”),而对具体解决一个学习问题或背一个外语单词或做出一道题这样的具体学习活动则感到索然无味。其实,做好一道题,解决某一问题,通过背单词学好外语,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备程序。在孩子的学习中,要用崇高理想(如当科学家)这种间接兴趣来调节和调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懂得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了,即使一时“走神”,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3)帮助孩子克服内外干扰

注意力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帮助孩子克服内部干扰,爷爷奶奶老师除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纸杂志收掉、自习课不听收录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度集中。

(4)教育孩子掌握专心的方法技巧

要想使孩子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还得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费解的问题时,可让孩子进行“自我提醒”,“现在我的注意力一定不能分散,否则我将越来越弄不懂了”;在课间十分钟时,一定要让孩子放松休息,因为激动紧张的心情有惯性,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可以抵消这种惯性,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有利于下一堂课迅速实现注意力的完全转移。

(5)培养孩子养成注意习惯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要从一年级就学会的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确实,如果孩子听课时趴在桌上,怎么能使注意力集中呢?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了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自己良好的坐姿开始。虽然一开始他们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还有些痛苦,但若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明白这样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