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65

第65章 要有针对性地对孙辈进行家庭教育

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疼孙莫过爷”,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最疼爱孙子孙女的应该是爷爷奶奶。作为祖辈如果能对孙辈的各种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对教育孩子将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家庭教育做到有针对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针对性”,无非是说有的放矢。对孙辈的充分了解是祖辈进行家庭教育针对性的前提。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孩子从生下来就和父母及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说比谁都细致。孩子的脾气,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特长,孩子的细微变化都逃不出长辈的眼睛。祖辈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要深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同时由于血缘关系,子女把父母或爷爷奶奶看做是最亲的人,对他们没有不可以说的话,在他们面前不需要伪装,没有任何顾虑,因此一切思想行动都自然地流露。在父母面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优点、缺点全都暴露无遗。这种亲切、自然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学校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所达不到的。它为祖辈进行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先决条件。

祖辈对孩子了解得如此细致,为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们能够比学校更准确地抓到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易于发现问题,抓到苗头,能及时有效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家庭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家中孩子少,更利于因材施教。学校教育较多的是进行集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个别教育,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孩子。家庭教育的优势还在于教育者多,而受教育者少。学校教育是一个教师教育几十个学生,而家庭中是几个人教育一个人,因而从精力上来看家庭教育因材施教的可能性更强。再加上父母或爷爷奶奶对孩子期望高,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精力,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相比的。而且,从感情的角度,爷爷奶奶更乐于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个别训练、个别管理、个别教育。

从教育理论上说,亲生父母或爷爷奶奶对孩子更了解,教育会更具有针对性。但是现实中有些祖辈并未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调研发现,第一,祖辈观察的内容不全,虽然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可并未细致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对孩子只是从吃、穿、住上关心,忽视了思想关心,因而对孩子思想问题抓不准,教育做不到有针对性。第二,还有些祖辈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泼看成是淘气,限制孩子过死,教育方法简单,与孩子形成“代沟”。孩子不愿和爷爷奶奶说心里话,因而使教育失去针对性。第三,有些爷爷奶奶不能从总体上观察孩子,只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而看不到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于是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代理管教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可实际上和学校的同学一比,孩子反而是能力低的孩子,造成教育的被动局面。并且,有些爷爷奶奶思想上不太重视对孩子的观察了解,认为整天和孩子生活相处在一起,什么都了解,其实孩子是变化的,昨天的了解不等于今天的了解。

家庭教育有针对性强的特点,需要家长(包含爷爷奶奶)认识、运用和发挥。掌握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就可以克服不利因素,搞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