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46

第46章 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策略有哪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生、长寿已受到关注,“怎样活到100岁”,国内外都有专著论述,并把“心理保健”列为重要的基石。从心理卫生的普及而言,着实令人可喜。老年人要想使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重建心理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有一些提法:从一开始的健康老龄化,到随后的成功老龄化,再到后来的效益老龄化,2002年一次国际老龄会议上,又提出积极老龄化。这是对老年健康的最新概念。它的主旨就是说一定要把老年人的老化过程看成是一个应积极面对的问题。社会不把老人看成负担,老人自己也不把自己看成“老朽无用”,而去积极地应对晚年生活。

而且,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包括老年学者、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者主张“老之将至亦应知”,提倡“承认老化”“积极老龄化”,并设法扭转世人对老化的态度及错误观点,破除“老年可怕,老人无用”的心态;主张视老死为生命周期的必经阶段,不要只顾掩饰老态,而应重建心理,正确解决安度晚年之道,从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发挥他们人生智慧和潜能,继续贡献社会。

西方近代兴起的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已萌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庄子崇尚自然的哲学、《庄子·养生主》,通篇论养生之术,他对人的生、老、病、死采取了顺乎自然的达观态度,他认为:人应时而生又顺乎自然而死,这是自然的规律,知道这个理,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有如用手搬薪柴有穷尽,而火种流传却无穷尽;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干预,不违自然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2)人老心莫先老

心理老化不似生理老化那样不可抗拒,运用人的能动因素可以去改变它。科学研究发现:年过70的人许多身体功能才有测得出的衰退迹象,到81岁左右才略见明显;而心理方面至少到75岁还能不受影响,已届80岁高龄的人,认知能力几乎大都还保持原样。可见体能、智能的衰退并非如此严重,而“老者必衰”的预期心理才会真正加速衰退。恐惧衰老是使担心的事成真的最强力的因素。害怕老化还会对身体各系统造成不良伤害。因此,就“心理的老化”来说倒是应该做到“人老心莫先老”。

长生不老药至今还没有。但是,通过体质和精神的锻炼以及健康合理的饮食却能延缓身体自然衰老的速度。因此,是否衰老,老年是否仍然保持健康,有关这些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

提倡“积极老龄化”即对“老之将至亦应知”,能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注意身心的调适,而非“未老先衰”“未老心先老”,是有意识的承认老化、正视老化,摒除一切对老化的偏见和错误。衰老是人人必经的自然周期,也要像庄子那样去接受这一现实;生命有始、有中、有终,人们不如重建心理并改变对老化的态度,多花点心力来改善老年的生活质量,而不要把自己视为“风烛残年”,忧心忡忡地度余生,还需继续扬起生命的风帆,快快乐乐地生活。

(3)从生活中找乐趣

老年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能够继续工作,或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固然是好,但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如此。因此,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就要因人而异,要因情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态度、对策和措施。

“积极老龄化”不仅是社会观念的变革,也需老者调整心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认为,对于客观物质条件优越者,应珍惜条件,安享晚年;条件差些的,要创造与改善条件,也要知足常乐,善待人生;经济和健康状况差些的,一方面力争改善,同时也要调整期望值,不能把十全十美、高标准作为追求的目标。要适应环境、顺应自然、以苦为乐、丢弃烦恼。基于正确的认识,有个积极的心态,每个老年人都能够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平安幸福,宁静致远,颐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