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26

第26章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样,也影响了各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再者,老年人多体弱,生病的种类很多,吃药的品种及数量增多,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必须特别慎重。这里,提醒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下列情况:

(1)尽量避免用药

药物只是治疗疾病的一个方面,因病必须用药时,也应尽量少用药,特别是对不具备自己用药能力,需要他人协助用药的老年人,更应格外小心谨慎。一些重要的药可交给家属保管,用一次取一次,不可用错。有些情况下不服药,也可解决问题,如便秘者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即可通便。失眠者可头南脚北,和地磁力线平行,能使人睡得香甜。

(2)用药前要有医生的确切诊断

明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不可相信游医或庸医的“祖传秘方”。现在马路上乱七八糟的广告很多,小报小刊上也时有一些骗人的消息,请老年人注意鉴别,千万不可上当受骗。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看医生。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所谓“经验”,盲目自信,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以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

(3)对医生要提供准确的药史

去医院就诊时,要向医生提供用药史,特别要有有关药物过敏的历史。以前用了什么药,用了多长时间,效果如何,说不清楚时,可以将说明书或者药瓶带给医生看一下。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要切实遵照医嘱,疗效一时不甚明显不可随意加大药量。

(4)选用最熟悉的药品

由于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新药大量投放市场,药物品种多、更新快,这对病人来说,特别是对老年人很难适应。其实,一种新药出现,医生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其全部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一时也难熟练掌握,心中无底。对不懂医学的老年人来说,更具风险。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服药时如无家属或他人协助,很容易出现错服、误服或重复用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故老年人用药宜选用病人和医生最熟悉的药物品种,以利安全。有的老年人治病朝秦暮楚,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中说这药好,便用这药;明天见报上夸那药行,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发生毒副作用。

(5)使用最小的药物剂量

许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的主要器官,其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退。主要表现为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量减少、总蛋白减少等“四少”现象。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较成年人减低1/3~1/2,致使血液内药物滞留时间较长,药物半衰期较一般人明显延长,药浓度也较一般成年人为高,故老年人用药的剂量需较成年人为少,适宜使用最小的药物剂量。

(6)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老年人用药时更要注意观察,尤其在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时,更要勤看多问。有的老年人嗜药成瘾,如食欲不佳,便经常服用助消化药;又因睡不好觉便老依赖安眠药……这样长期用药,既会成瘾,又会给机体造成某些毒性损害。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过滤减少,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不良反应和引起自己觉察不到的副作用。另外,老年人的反应常常较差,一些轻微反应不一定表现出来,反应出现的时间也不是很快,因此,一旦发生药物不良的反应,要及时停药,必要时请医生诊治,更换作用相同或相似、毒副作用小的药。

(7)用药不可生搬硬套

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差异。如冠心病通常用丹参、脉通,但为防冠心病心绞痛,应选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若合并高血压者选心痛定;若血压低可用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高血脂病人若是胆固醇高用烟酸肌醇酯,若甘油三酯高用安妥明。老年人病多为长期、慢性病,极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

(8)不可多用滋补药

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有的老年人把从商业广告上看到的滋补药当做“平安药”,稍有不适,不问情由,取来就用,有的甚至长期服用,结果造成脏器损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目前市场上各类滋补药较多,这里提醒老年人要小心,不可购进假药;另外,就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各类补药,也不可滥用,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用一些滋补药。对老年人来说,注意合理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为要紧的。

(9)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因而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合并服用不影响疗效,有些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但是,也有一些药物合用后,可出现毒性增加,如地高辛和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引起低钾、低镁,易产生洋地黄毒性反应。

因此,中老年人在就诊时,应当向医生讲述清楚目前自己所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开处方时避免与原来用药相冲突。

(10)尽量少用安眠药

中老年人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产生类似动脉硬化性痴呆的现象,并伴有智力障碍,讲话迟钝及步态不稳。因此,安眠药只可在特殊情况下偶尔应用,不要经常服用。

(11)止痛剂切忌长用

中老年人的骨关节由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类风湿肩周炎增多,疼痛是突出的症状。为了减轻疼痛,一些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或布洛芬,这些药物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导致止痛剂肾炎,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因此,切忌长期服用止痛剂。

(12)慎用损害肾脏的抗生素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它对药物的毒性较为敏感。中老年人因肾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切记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