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22

第22章 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饮食

顺应四季进行饮食调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说人的饮食要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在宇宙间,地球周而复始地绕着太阳运行,在地球上便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它们对自然生物特有的影响。人体的活动、饮食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以便适应自然规律,否则,便会导致疾病。推荐如下饮食建议,提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1)春季的饮食选择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令,终止于立夏。春季的特点是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然而,春天人们却常常出现春困的现象。现代医学认为,春困是由于人体内蛋白质缺少、人体内部处于偏酸性的环境中。随着万物复苏,人体“冬眠”的细胞也开始增强了活力,新陈代谢日趋旺盛,体表毛孔舒展,腠理疏松、末梢毛细血管扩张,这样使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少一些,使人们出现了“春困”。

一些高龄老人由于阳气的升发,会出现精神萎靡,甚至旧病复发。根据春天这个特点,除了适应季节早睡、早起、晨练、外出旅游等活动以外,饮食要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类、鸡肉、蛋、奶、豆制品,以保证人体对优质蛋白的需要。

另外,还要多吃碱性食物,以中和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改善体内酸碱度。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如荠菜、香椿、韭菜、菠菜都是春季佳蔬。春天是由寒转暖的季节,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出现传染病。

所以,饮食中要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维生素的各种新鲜蔬菜如小油菜、西红柿、青椒等,有助于抗病毒,富含维生素的胡萝卜、柑橘、苋菜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抗病能力,富含维生素的芝麻、菜花、茄子、卷心菜等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

(2)夏季的饮食选择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过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令,终止于立秋。中医把夏季3个月称为“蕃秀”,是万物开花、结实的绿荫季节,此时为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的“天地之交”。夏季阳光充足、热气蒸腾。

由此带来几个特点:夏季人体的腠理疏松,通过汗、尿排出盐类多;睡眠减少,人体消耗大,需要的营养素也相对较多;高温造成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外界的细菌、霉菌繁殖很快,容易出现肠道疾病。根据以上特点,要求夏季饮食避免过食油腻、膏粱厚味,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进食既要清淡,又要有营养,因此最好荤素搭配。对于一些肉类食品可以采用清蒸烹调,不要采用烧烤煎炸。夏季暑热季节,可以较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去暑、调和脾胃、醒脑提神功效的食品,如苦瓜、马兰头、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等。

夏季食用凉拌菜加香油、醋,有助于清火、防暑。另外,夏季选择食补以清淡、滋阴食品为主,如鸭瘦肉、苡仁、绿豆、瓜果、白糖、芡实等,是夏季清补佳品。夏季应避免食用燥热之物,如羊肉、狗肉等。

(3)秋季的饮食选择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历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终止于立冬。秋季大多数天气是多晴少雨,空气湿度小,风力大,水分蒸发快,容易形成燥邪而致病。

秋燥容易伤人津液,劫损肺阴,使人口干咽燥、干咳少痰、声嘶胸痛、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饮食宜多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物,如银耳、百合、蜂蜜等。少吃辣椒、葱、韭菜、蒜等辛燥之品。

现代医学认为,人们应多进食含有维生素、族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甘蔗、乳、鱼类等。

(4)冬季的饮食选择

冬季开始于立冬,历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终止于立春。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阴气盛极,阳气下潜,生机闭藏。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冬季应注意“养阳”,通过饮食调养,提高抵御风寒的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所以,冬季要多吃一些温性、热性的食物,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现代医学也认为,由于冬季气温低,人体散热多,因此需要膳食中提供的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要有所增多。

当然,所有的饮食安排,必须在“平衡膳食”的范围内。冬季可选食粳米、玉米、小麦、黑芝麻、苡仁、黄豆、扁豆等谷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土豆、黄花等蔬菜,羊肉、狗肉、鸡肉、牛肉、鳝鱼、虾、带鱼、鲢鱼等肉食,桂圆、荔枝、椰子、橘子、菠萝等水果,以及一些红枣、核桃、花生,莲子等干果。

中医认为,对于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民间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可根据中医辩证,根据本人寒热虚实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进补。例如对于那些倦怠乏力、动则气喘、面白无华、大便溏薄、脉象无力的气虚病人,可选补气的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红枣;有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耳鸣耳聋等血虚者,可选补血药如当归、熟地、龙眼肉、阿胶、首乌等;有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五心烦热等阴虚证的,可选补阴药如百合、枸杞、黑芝麻、鳖甲等;有形寒肢冷、浮肿、虚喘、腰膝酸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阳虚证者,可选补阳药如杜仲、肉苁蓉、冬虫夏草、胡桃肉、羊肉等。

当然,进补不当也是有害的,最好是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补,以免出现无虚滥补、虚不受补等等弊病,不仅没补好,反而加重疾病或引发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