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奥秘与保健
31328000000026

第26章 人体的保健(10)

三、暗示法。在愤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发怒对自己身体不利”。拓宽心胸,想得开,放得下,使自己步入开朗欢愉的心境之中。

四、忍让法。不是简单的抑怒,而是高层次的消怒。当一方气盛难平时,另一方气静、沉着,以宽容的气度学会忍耐,避免正面冲突,还要经常检点自己的缺点,求得自身的平衡。

哭泣与健康

人们都知道,笑可以使人健康,益寿,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是因为笑是进行生理与心理调节的手段之一;其实哭泣、挥泪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这点常被人们所忽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是有感情的,遇喜事欢笑,遇悲伤啼哭,乃人之常情。那种认为“笑比哭好”、“哭是懦弱的表现”、“男儿有泪不轻弹”,则是不科学的说法。

科学实验证明,当人们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使全身系统与器官处于不正常状态,出现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内分泌活动增强,同时还会发生焦虑、惊恐、悲伤等情绪反应,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应急状态,人的免疫系统便会遭到损害,以至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所谓“郁抑而死”、“含恨而亡”便是,而“哭泣”则是缓和解除这种应急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科学实验还证明,伤心诱发的泪水中,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物质随泪水排出后,可缓和悲伤造成的紧张情绪,减轻痛感与消除忧愁。如强忍悲哀,不仅不符合生理卫生,久而久之,可能诱发高血压、溃疡病、结肠炎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悲伤时,随眼泪的排出与眨眼动作,泪水会扩散到角膜上去,从而保持角膜层光面的规则性,起着润湿、洗涤眼球角膜与结膜的作用,保护了视力。同时泪液中含有溶菌的免疫球蛋白等,还可杀死或抑制附在眼球表面的细菌与其他微生物,人在悲痛时,会产生一些不明的毒素,从泪液中排出体外,对人体有益。

祖国医学对哭泣的养生与医疗作用,有过不少论述与记载,认为哭泣可以宽胸、理气、消郁、除闷,可以发泄感情,如哭泣时不哭泣,而强忍在心中,便会闷郁不舒,以至“憋死”。早在金元时代,当时的名医张子和就用哭来治疗患者疾病,在《儒门事亲》中载有,张子和问病人说:“心欲常痛哭为快否?”妇曰:“欲为此,余亦不知所谓。”于是,子和便鼓励这位患者妇女尽量痛哭,不久病即痊愈,这便是张子和名医的“以哭消怒法”。

因此,从保健角度看,“男儿有泪就要弹”。如遇到悲伤时,挥泪哭泣又何妨。

与人为善心地宽

许多长寿者在长期养生实践中发现,养生虽有百法、千法,惟有与人为善是养生的总纲。事实证明,只有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不仅有利于陶冶性情、品德修养,也有利于身心健康、长寿。

与人为善,古人称为“行善”,也即助人为乐、多做好事,援助一个盲人是与人为善;引导一个浪子走上正轨,是与人为善;给一个口渴的人水喝,是与人为善;在路上移开石块荆棘及其他障碍物,是与人为善,等等。

古人在论述养生之道时,十分强调养德,所谓“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德不修则寿易损”,这里所谓“德”,也便是与人为善、有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意思。

为什么说与人为善能获得长寿呢,这是因为只有与人为善、宽于待人、乐于助人,才能心平气和、心地宽敞,坦然愉快实施各种养生方法而获得良效;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坦然开朗,无愧疚之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自豪感;只有与人为善、才能养心宁神,使自己的情志处于乐观、愉悦的境地,所患的疾病,也会在良好的情况作用下得以好转与痊愈。相反,一个人不与人为善,不重视德行修养,并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或烦躁猜疑,满腹牢骚、或怨天尤人,大发雷霆;或作恶多端、恶气迎人,或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整天胡思乱想、寝食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吃山珍海味,灵丹妙药,也是无法获得心情愉快与延年的,相反,还会加速肌体的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做坏事,与人为恶的人,其身心常处于受谴责的状态,在这种强刺激下,身体不可能强壮,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就会“常戚戚”。巴西医学家丁斯经过十年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失眠等病疾而折寿。他调查了583名被指控犯有各种贪官与同样人数的与人为善的清官十年的健康状况,前一组有60%的人生病死亡,后一组病死的仅占16%。美国的科研工作者对2700人进行十四年跟踪调查后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肯牺牲个人利益、助人为乐者,比那些为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为人固执、性格孤僻、斤斤计较的人,死亡率低2.5倍。

缺乏道德修养,唯利是图、整天害人的人,即要提防别人对自己报复,又要处处寻思打击别人,终目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状态之中,大脑得不到休息,身体诸系统功能活动失调、免疫力下降,是极易得病的。而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人,心境始终平静、精神乐观、思想愉快,机体是在正常的均衡状态下运行,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抗癌力,促进人的健康与长寿。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长寿,采取了不少的办法,有营养方面的科学,有心理方面的调适,还有防治方面的对策等等。然而却往往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因素和道德的修养,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正是精神与道德境界的一种最好体现。

信心疗法的奇效

信心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它有提高人体抵御疾病能力的奇效。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足够的信心,就会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科学家们认为,人体有两种激素:肾上腺皮质素与催乳激素,受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人体中的神经化学物质又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因此,人在忧郁、悲观时易患疾病,而充满信心、乐观、快乐时抗病能力就大大提高。伊朗一位156岁的老寿星阿巴斯?哈萨的长寿之道,就是他有坚定的长寿信心与乐观的性格。

古语说:“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法国文学家雨果在40岁时患上严重的心脏病,面色铁青,喉咙发出沉重的喘息声,人们惋惜这颗文学巨星就将陨落了。但雨果并不畏惧、悲伤。他树立信心,并与医生配合,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终于奇迹般地康复了,并重新挥笔立著。他在60岁时创作了《悲惨世界》,70岁时写成长篇小说《九三年》,80岁时又推出戏剧《笃尔克玛》,一直活至84岁。雨果的长寿来自他的自信。

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它能激发生存意志,帮助人摆脱逆境厄运。外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落叶》,其内容是:一位患了重病危在旦夕,内心已对生命失去希望的人,她躺在病床上,发呆地望着窗外,看着窗前一棵树上的叶子因季节变换在一片片落下。她感到一种预兆,当最后一片叶子落地时,她就要去见上帝了。她的一位画家朋友闻知此事,趁其不注意,费尽心机地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上,他画得很逼真,使这位患者信以为真。她天天凝望着最后一片树叶,这片叶子始终未落下。她相信天意如此,于是激发生存信心,度过了危险期而逐渐恢复健康。可见信心对健康延年,抗御疾病、推迟衰老是多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身患重病的人,有的因忍受不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一蹶不振,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有的患者却能泰然处之,坚定求生信念,积极地进行治疗,因而恢复健康。据报道:一位美国男子被医院证实得了癌症,此时正值其妻子怀孕,于是,他决心无论如何也得活到孩子出世那一天。

强烈的求生信心与愿望,使他战胜了癌症,20年后仍活得很好。为此,美国医学专家倡导对患者进行“信心疗法”。让患者听一盘录音带,告诉患者要解除顾虑,精神放松,正确积极地对待疾病,相信终有一天会恢复健康。有了这种信念,使患者在体内形成一种强大的抵御疾病的力量,患者每天听三次录音,久而久之,逐渐激发体内的免疫功能,最终可以消灭癌细胞。

“立定足根竖起背,树立信心战病魔”,应成为每一位患者心理健康的座右铭。

放松,放松,再放松

放松是调整大脑皮层张弛过程、缓解疲劳与紧张的健身活动之一。当人们在紧张的学习、繁忙的工作或沉重的劳动之后,需要通过放松来调节。所谓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应成为生活之道。

我们的时代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生活、工作节奏急促、紧张,人人都在争速度,抢时间,思想情绪常处于高度紧张的情境与气氛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调节的方法与方式,就容易患上精神与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反应性精神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据一些医学心理学家实验证明,癌症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在紧张、忧虑、苦闷、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况下,机体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抑制与杀灭癌细胞的能力就逐渐减退,癌细胞就获得存在、繁殖、生长的条件,到了一定时间便形成癌状。因为,癌细胞即使在正常人的身上也是经常产生的,只不过常被精神、心理状态好的、免疫能力强的人,随时所抑制与杀死罢了。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坚持生活中寻求放松的机会,并积极创造这种机会。

放松的方式很多,如欣赏音乐、翻阅画报、漫步公园、岸边垂钓、风景区旅游,以及下棋、打扑克等。这里介绍一项作为健身活动的放松功,为便于记忆,录下练功歌诀一首:高枕床上卧,体能要舒松,呼吸需自然,默想静与松,吸时想静字,呼气都想松,松字心中气,肌肉同时松,再松腹与胸,随后松腰背,腿足最后松,复查三遍后,全身都放松,五脏与六腑,亦觉弛与松,呼吸匀细定,意守小腹中,此时心入静,似睡非睡中,历时数刻后,起来再活动,此法勤勤练,日久可见功。以上放松功,每天练三十分钟为宜。

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中把放松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即使在一些文人的诗词中也不难常见:“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客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孝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这里的“此中与世暂相忘”、“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都是一种松弛心境的方法。

当您处于紧张、不宁的情绪或繁忙的事务中而无法摆脱时,那就要提醒自己:放松,放松,再放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