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31327100000085

第85章 阿难悟道

阿难尊者是佛陀的堂弟。他的降生给所有的亲人带来了快乐与喜悦,所以大家都叫他“阿难陀”——原为“喜庆”之意。

未出家以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阿难,是释迦族最为漂亮的美男子。他的毅然出家,不知使得多少少女美梦飘零,泪湿枕巾。他是佛陀最小的、也是最喜爱的弟弟,在众弟子中,佛陀将他列为多项第一:博闻强记,仪表风度,善解人意……因此,在佛陀55岁那年,他成了佛陀的常随侍者。阿难的耳根非常聪慧,过耳不忘,所以佛陀讲述过的每一部经典,他都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燃灯佛然而,正如佛陀所说,他的教导,他所讲述的佛法,是认识真理的工具,却不能代替人们对真理的觉悟。阿难虽然能牢牢记住佛陀的每一句教导,是所有比丘中记得佛法最多的人,几乎能背诵所有的佛经,但他并未因此而开悟,所以也就无法像阿罗汉那样清静无欲。

有一次,他在城中乞食归来之时,口渴难忍,正好看到一位少女在井边汲水,便过去讨一些水喝。少女应声抬起头来,阿难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惊叹——世上竟然有这样风情万种、秀色娇媚的女子!

少女发现一个风度飘逸、清秀英俊的青年比丘站在面前时,一阵心旌摇曳,马上羞得满面桃红——这楚楚可怜的神情,更显得美艳动人了。她垂下眼睛,娇声说道:“对、对不起,不是我吝啬,不肯给你水喝。我,我叫摩登伽女,是一个首陀罗姓的低贱女子,恐怕我的水,会玷污你高贵的身体……”

首陀罗,是古印度最为低贱的种姓,俗称“不可触者”——据婆罗门教义,凡是与之接触的人,非倒霉不可。

阿难不在乎,对她说道:“四种姓高低贵贱的划分,都是无稽之谈。在我们沙门看来,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任何人都应平等相待。请给我一些水喝吧,我还要赶路呢。”

少女明媚如秋水的眼睛里,储满了感激的情愫。她以微微颤抖的双手捧起清水,送到了阿难面前。阿难毫不犹豫,俯身喝着甘甜清凉的泉水……

透过清泠泠的水波,少女红润娇嫩的小手,似乎印进了阿难的心里,他不禁心神一荡……他赶紧向少女道谢,匆匆离去。

望着阿难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背影,少女精神恍惚,情不自禁地深深爱上了他。从此,她茶不思,饭不想,寐不安,魂不守舍,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清早就跑出去,到舍卫城外等候,期望遇到阿难。然而,阿难却像是一个幻觉,一个梦影,一闪之后,再也没了踪迹……

少女的心像是被风霜摧残的花蕾,萎靡了,颓唐了。她本人,更是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日渐消损……

为了再次见到心爱的阿难,摩登伽女请求母亲帮助。

这位少女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巫师。当她听了女儿的心事,忧心重重地说:“我的法力对两种人毫无作用,一种是死人,另一种就是斩断了欲念的沙门。所以,倘若对沙门贸然施法,肯定会惹来麻烦。所以,你最好放弃这荒唐的幻想。”

“妈妈,你若是不将阿难召来,我就活不成了!再说,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他已经被我的魅力动了心。这说明他并未真正断灭欲望。”

母亲爱女心切,便口中振振有词,用充满魔力的咒语召唤阿难。

不知是咒语真的灵验,还是阿难无法忘怀摩登伽女她那魅力四射的惊艳,他竟然无法把持自己,迷迷糊糊地走出精舍,走入城中,来到摩登伽女家中。

情窦初开的少女浑身燃烧着炽热的欲火,娇姿媚态,将阿难牵到床上,一双柔若无骨的小手在阿难浑身上下抚摸……

危急关头,正在王宫应供的佛陀法眼通天,早已有所警觉。他传授给了文殊菩萨一个“楞严神咒”,让他去解救阿难的困厄: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泻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

楞严神咒果然法力无边,立刻破除了巫师的魔力,阿难随即清醒过来。他挣脱摩登伽女的纠缠,跟随文殊菩萨回到祈园精舍,跪倒在佛陀跟前。他无限惭愧,痛哭流涕,祈求佛的教诲。于是,佛陀为此开示了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人们常说,“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尤其是那异常神奇、万般灵验的楞严咒,佛门中人更是个个倒背如流,终生持诵。

阿难听了佛的教导,更加羞愧难当,不禁潸然泪下。他五体投地,虔诚顶礼,诉说道:“我是佛陀最小的弟弟,最受佛的疼爱。出家之后,佛陀更是对我关怀备至。再加上我是佛的侍者,只求多闻佛法,并未实修实证。我总是想,依靠佛的神力,不必自己辛辛苦苦地修行,以为佛会特别照顾我,将三昧赏赐给我……”

佛陀说:“你肚子饿了,我能为你吃饱吗?”

“不行,吃饭主事,不能替代。”阿难说。

“那么,我将一些美味佳肴说给你听,你也都能背诵,能实际解饥吗?”

“不能。”阿难说,“佛陀,我已经知道了,我的身心和您的身心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所以,尽管我日夜厮守着伟大的佛陀,却并不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也明白了,我虽然听佛讲经最多,会背的佛经最多,但是,如果不按照佛法实际求证,就依然愚蠢无知,不能摆脱人生的烦恼。”

然而,尽管阿难精通佛经,知道所有的修行方法,但是他却一直没有下过苦功,直到佛陀圆寂,他也未能证到阿罗汉果位。

佛陀去世九十天之后,大迦叶尊者召集五百名罗汉,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集会,要将佛陀生前所说的经文与戒律结集起来,以免散失。

——这,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为著名的第一次经典结集。

出席第一次结集者的资格,是以修行次第高低为标准的。大会成员都希望阿难能参加,因为他随侍佛陀长达二十五年之久,过耳不忘,在佛的弟子中,他以“多闻”排名第一。他的出席,能使得经典结集更加准确。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大迦叶尊者却将阿难挡在了七叶窟门外。尽管阿难哭诉哀求,甚至下跪,大迦叶毫不让步:“未悟法要的人,没有真正达到无漏体验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七叶窟的。阿难,你要知道,许多已经修到罗汉果的长者,都未能入选,你若是参加结集,自己不感到耻辱吗?”

阿难果然羞得满脸通红。大迦叶指着洞窟大门上的钥匙孔说:

“阿难,明天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就正式开始了。现在已经进入七叶窟的人,都是神通俱足的阿罗汉。你若是能从这个小小钥匙孔里进得去,就说明你有资格参加结集了!”

阿难如何有如此神通?他羞愧难当,只好默默退下。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奋坐禅,专心用功。天将破晓,苦修了整整一夜的阿难想躺在床上休息片刻。就在他躺下的过程中,后背刚刚接触到被单的一刹那,他豁然大悟了!

迎着喷薄欲出的朝阳,阿难落落大方、坦坦然然地推开了七叶窟的大门,堂堂正正地走了进去——法本自然,推门而入,就是最大的神通!

不激不奋,不拶不悟。困境中顿悟,急切中生智。阿难的开悟过程,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寓意深刻的活剧。说食不饱——空谈者戒;从来没有救世主,佛不能替代任何人的自我努力——空想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