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31327100000076

第76章 琴喻

只要听到他的名字——二百亿,人们就会知道他一定出身于豪富之家。

他的父亲是城里最为富有的商人,家中奴婢成群,二百亿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都是由侍女们抬来抬去。由于他的脚从未沾尘,以至于足底长出了长长的白毛。然而,理应无忧无虑的二百亿,却并不开心,莫名的忧愁像阴云一样笼罩着他的心。他整天无所事事,只好以弹琴打发无聊的时光。

有一天,父母为了让二百亿散心,由数十位仆人伺候他到郊外游春。

桃红李白蔷薇紫,问着春风总不知。欲随白鹭排云上,晴空湛然不动心。

在郊外,二百亿看到许多人面带渴望的神色,匆匆走向一片美丽的树林之中。

那里,曾经是祈陀太子的皇家花园。后来,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地的高价购买了它,建造成精舍,赠送给佛陀以及众比丘居住。这祈园精舍,是佛陀经常说法的地方,许多重要的经典就诞生在这里。

二百亿好奇地命令仆人们抬着他尾随而去。林中,佛陀正在说法。二百亿听了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他看到比丘们(出家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心中十分羡慕。是啊,他们虽然没有自己这样尝遍美味佳肴、穿遍锦衣华服的奢华生活,却有着自己所没有的从容与平静;他们没有众多侍卫、侍女守护,却也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己心中总是莫名其妙的空虚、忧愁,而树林中的比丘们竟是这样的愉悦、舒畅。自然而然,二百亿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父母怎么会同意他的要求呢!然而,二百亿铁了心了:“哪怕是一日一餐,睡在树下呢,我也心甘情愿!不然,我宁可去死。”

韦驮出家的儿子总比死儿子好一些。父母无可奈何,只好让步。

二百亿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祈园精舍做了一名比丘。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所以,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修行生活之中。二百亿很勤奋,也很用心,祈园精舍前前后后,僧团所住的范围,他都很辛勤地打扫、处理杂物;有空的时候就不断地背诵佛陀的教法,坐禅修行。人们每次遇见他,不是听见他喃喃诵念的声音,就是看到他兀兀静坐。他甚至将睡眠的时间也压缩再压缩,减少再减少,直到连眼睛要合一下,他都觉得浪费时间,认为分分秒秒均不能让它轻易消逝……

一向沉湎安乐、娇生惯养的他,何曾吃过这些苦头?再加上他过分苛刻地严格要求自己,十天半月之后,他手上打了血泡,腿上磨出了鲜血。更严重的是,他强行盘腿,将膝盖与胯部的韧带也撕裂了……

好痛苦,好悲惨哟!——二百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懈怠了下来。他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随意放纵自己,整天安睡玩乐。至于修行嘛,时断时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他怎么可能开悟呢?

佛陀来到他面前,说道:“我听说,你在家时,琴弹得很好?”

佛陀居然知道自己唯一的所长,二百亿很是有些兴奋地点点头。

佛陀问道:“琴弦如果太松了,琴音如何?”

二百亿比丘说:“弦太松,就弹不出声音。”

佛陀又说:“如果将弦绷得紧之又紧呢,能发出美妙的琴声吗?”

“那样的话,不但弹奏不出美妙琴声,而且很危险,琴弦很容易断!”接着,二百亿补充说:“琴弦过松、过紧,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佛陀又问:“什么情况下,琴发出的声音最美妙呢?”

二百亿比丘回答:“弦的松紧调得适度,弹出来的声音最好。”

佛陀说:“修行与弹琴的道理一样,弦绷得太紧,很容易拉断;而太放松,就是懈怠,也不能有所进步。应该不松不紧,适度才好。所以,你应该调节自己的生活,日常的作息要正常,而用功的时候则要很专心,切不可放逸。若能把生活调节得当,再用心去体解道理,把所学的法和实际的生活配合在一起,那你的修行就成功了!”

二百亿恍然大悟,从此,他不焦不躁,心平气和地修行,很快成为阿罗汉。

老师总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然而,佛陀却说,琴弦调得适度,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同样,事业之弦如果绷得太紧,则不能持久。只有松紧适度,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第三心不妄动,超脱化外

禅的智慧,于人生中最大的含义,便是让人看清自我本性,保持朴实真诚的根性,不为物俗所牵,不被色相所迷,豁达洒脱,随缘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