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31327100000234

第234章 五家七派

典故:醍醐灌顶①

“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①醍醐: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醍醐灌顶在佛教中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许多研究者在讨论乳类是否是我们中华民族先民日常饮食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大都引用成语“醍醐灌顶”来佐证各自的观点。但是,“醍”和“醐”在古汉语里本是两个字,而且并不是在同一时间产生的;“醍醐”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成语“醍醐灌顶”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演变。

史话

南岳怀让禅师(公元677~744年),金州安康(今属陕西)人,俗姓杜。从嵩山来曹溪宝林寺参拜慧能禅师。六祖问曰:“哪里来。”答曰:“嵩山来”。祖再曰:“凭么物凭么来?”就是说这个东西哪里来?答曰:“唤作一物即不中。”祖师进一步问:“还有修证也无?”答曰:“修证即不无,可是染污即不得。”六祖当下就应许说:“只此不染污是十方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六祖大师就把正法眼藏付与南岳怀让大师。怀师开悟以后,又到湖南衡阳南岳居住,在那里大阐宗风。又青原行思禅师(公元?~740年)来参礼六祖,恭敬虔诚的问曰:“当何所务不落阶级。”祖开示说:“汝曾做什么来。”就是说汝来这里做什么呢?答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就是说,圣谛第一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汝看究竟落什么阶级呢!答曰:“圣谛尚不为,还有什么阶级。”六祖知道他是佛门法器,又传法印与青原行思。他从六祖会下得法之后,就到吉州青原山般若寺安住精修,弘扬禅宗。这是六祖慧能大师把如来正法眼藏微妙法门付给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最显著大德高僧的历史。

在六祖慧能禅师把正法眼藏的如来慧命,传付给怀让和青原以后,禅宗的法派就从这二支发展起来,一是从南岳怀让禅师再传与马祖道一禅师(公元709~788年);二是从青原行思禅师再传与石头希迁禅师(公元700~790年)。又从马祖和石头二位大师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我们中国佛教的禅宗就分为五家宗派,闻名天下。一是临济宗,二是曹洞宗,三是沩仰宗,四是云门宗,五是法眼宗。这就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预先嘱付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语的道理。现在把禅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分述如下:

第一是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蘖,黄蘖传临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

第二是石头传蔼山,蔼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介禅师,师传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

第三是百丈传灵佑禅师,师传潭州沩山,沩山传慧寂禅师,师住袁州仰山,这是沩仰宗。

第四石头传天皇,天皇传龙潭,龙潭传德山,德山传雪峰,雪峰传文偃禅师,师住韶州云门,这是云门宗。

第五是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禅师,师住金陵(南京)清凉院,南唐中主李璟谥师为法眼火禅师,这是法眼宗。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法眼是“千山独露”。这样看来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无差别,这真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圆瑛大师有一首诗,揭示了曹溪门下的禅风:“轰轰烈烈似雷霆,捧喝交驰不暂停,迫得顶门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此外,临济宗的行棒喝、沩仰宗的示圆相、曹洞宗的传宝镜、云门宗的一字关。

沩仰宗自从仰山禅师开始,只传到第四代。到了宋朝初期这个宗派,就已经不大闻名了。法眼宗,自从永明延寿大师以后,也只再传了两代,就无人问津了。最兴盛的可算临济宗。自从临济义玄禅师的最初法脉长沙楚圆大师以后,又分传出两个法系,一是传与南昌黄龙山的慧南大师。一是传与宜春杨岐山的方会大师。这二位大师都是禅门的宗匠,大弘法化,力阐宗风,盛极一时。因此黄龙和杨岐二家又成为两个小宗派。这样连原来的五家宗派,曾有五家七派的说法。特别是临济宗法系的杨岐一派,最为兴盛。所以库房里有“杨岐灯盏明千古”的佳话,流传至今;而临济一宗,真是灯灯续焰,源远流长。到现在中国有许多名山古刹,多属于这个法派。再说云门宗。在宋代初期净慈寺出了一个宗本禅师,此派也是非常旺盛。这个法统高僧大德人才很多,特别在中国北方更加得势,就是传承方面也比较长。到了南宋时期,这个宗才开始逐步地趋于衰微,最后就烟消云散了。曹洞宗这个法系本来是由洞山良介禅师与曹山本寂禅师,他们师徒两位联合创立的,所以叫做曹洞宗。可是在南宋时代才开始兴旺起来,道风远播,盛极一时。它对于法脉传承,是仅次于临济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