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068

第68章 打而不登 断而不死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以后,美国进一步介入台湾事务,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达到永远霸占台湾的目的。美国加紧为台湾提供武器弹药和训练特务,美蒋不断联合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台湾海峡地区制造紧张局势。蒋介石的飞机竟然由福建、浙江沿海发展到进入云贵川康等地去撒传单、空投特务。对此,毛泽东说,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们一下。

1958年8月23日,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炮击金门。顷刻之间,金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许多阵地被摧毁,在85分钟的袭击中,有3万余发炮弹从天而降,国民党军伤亡达600余人。美蒋双方都没料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在这时炮打金门,因此没有什么戒备。当时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正陪同前来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返回司令部,第一批炮弹打过来,险些被炸死。

炮击金门开始之后,美蒋之间的矛盾立刻暴露出来了。

根据1954年美国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美蒋协同防御的范围包括台、澎、金、马地区。但是美国并不愿意为了蒋介石而轻易冒险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点,可以从9月7日的战斗中看出来。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之下,美国答应派军舰为蒋军护航。9月7日,台湾蒋军舰船在美军炮舰护送下,向金门、马祖运输各种物资,以便金门、马祖守军之用。当天中午12点,当美蒋混合舰队到达金门的料罗湾港口时,福建前线的炮兵部队立即猛烈开火,炮弹准确地落入蒋军舰船编队和港口,而美国军舰不仅没有开火还击,反而丢下蒋舰和运输船只,掉头向台湾方向逃跑。金门蒋军和在料罗湾的蒋舰纷纷向台湾告急。台湾问:“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蒋舰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跑了!”大骂“美国人混蛋”。这一战,蒋舰被我军击沉三艘、击伤数艘。

美国不愿意为金、马与中国开战而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它想舍金、马,而保台湾。金门、马,祖离内地近,离台湾远,舍掉金、马,等于使美国人卸了一个包袱,而且疏远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更便于它实现“一中一台”的阴谋。因此,美国不断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蒋军从金门、马祖撤走。1958年9月30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看起来有了相当可靠的“停火”,那么,在金门、马祖这些岛屿上“保持这批为数不少的部队就是愚蠢的”。为了迫使蒋撤兵,杜勒斯还表示美国“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美国“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今天,我们并没有这种义务。”

对于美国这种企图在事实上制造“两个中国”的做法,蒋介石看得很清楚。他也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搞“一中一台”,并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大骂美国对不住他。美国力图把他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属国甚至托管地,他拼命也不干。他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解放军炮击金门加深了美蒋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

对于杜勒斯9月30日的讲话,蒋介石立即予以反驳。10月1日,蒋介石对美联社记者说,他反对削减沿海岛屿的武装部队或使沿海岛屿地位有任何改变。台湾当局的所谓“外交部”也一再发表声明,表示要坚守金门、马祖,不减少外岛驻军。

为了利用美蒋矛盾,反对美国从金、马脱身,和制造事实上的“两个中国”的图谋,毛泽东决定对金、马实行“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的方针。也就是说,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我们只是打炮,而不登陆占领,以便拖住美国人,使它舍金、马而保台湾,从事实上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不能得逞。

中共中央从10月3日起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形势及其对策。毛泽东在会上讲话的大意是:对于杜勒斯的政策,我们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我们要解放台湾,他也要“反攻大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谁也统一不了谁,因此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与蒋达成默契,共同反对杜勒斯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了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毛泽东提出把金、马留在蒋介石手中的主张,他说:“蒋介石是不愿意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一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至于对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蒋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

会议经过讨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对金、马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金、马留在蒋军手里,不让美国脱身,以利于同美国“两个中国”的政策作斗争。

10月25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在不引进美国人护航的条件下,逢双日对金门诸岛不打炮,逢单日,可能打炮。这也就是“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

从此,炮击金门变成了纯粹的政治仗,不但双日不打,就是单日打炮,也不打阵地和居民点,只打到海滩上。蒋军回炮,也同样只打海滩。后来又发展到每逢年节,对金门停止炮击三天,蒋军也同样办理。这时,海峡两岸领导人实际上已形成某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企图在台湾海峡画线,使台湾与大陆隔绝的计划。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确及时地估量形势,制定“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的方针,暂时维持金、马现状,把解放金、马同解放台湾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让美国从金、马脱身,从而又一次挫败了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