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105

第105章 乐观坚定 精神聚众

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呈螺旋式地、盘旋曲折地上升的。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领导者首先要有坚定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带领群众走出困境,取得胜利。因为领导是群众的主心骨,是我们事业的台柱子。好比一座房屋,只要台柱子不倒,房屋就不会倒;台柱子倒了,整座房屋就会“轰”地一声坍塌。所以困难越大,任务越艰巨,对领导者意志的考验就越大,领导者坚定乐观的信心就显得越重要。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每当革命遇到挫折,处于低潮,前途难测时,毛泽东总是站得高、看得远。他坚定乐观,能够从不利中看到有利,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低潮中看到高潮,从失败中看到胜利。他总是教育人民: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是不用怕的,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对于人民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在人民心中,毛泽东就是勇气和胜利的化身,只要有他在,就什么也不用怕。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越过了无数激流险滩,每一次都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转危为安。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以后,部队由毛泽东率领进入井冈山,准备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一路上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处境十分艰难,疲劳、困苦、饥饿、惊慌的情绪充满了部队。疟子、痢疾传遍了每个战士。从晨光熹微的两旁丛草中,不到几步,又躺下几个,用那微微的声音在那里颤颤地发抖。离开宿营地的头四五里路,每天总是嗅着一种难闻的腥气,已经到达宿营地准备宿营的时候,还要更动几处地方。

到了江西永新三湾,毛泽东决定把留下来的部队进行改编。首先由师长集合部队开会。师长愁眉紧锁,一脸不舒服的样子。他宣布了改编的命令,接着就发了一通牢骚:“我们的部队好像打了几十个败仗的样子……现在人员减少了,部队要缩编,从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一个团还不足,改编为两个营……”大家听不下去了,全场的人都瞪着眼睛,痴也似地望着他,好像失了魂似的。接着是毛泽东讲话。他以和蔼的态度,含笑的面容,走到部队前面:“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本,现在他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暴动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可以当他100,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失败,就不会成功……”当队伍解散以后,只看到大家三五成群地在那里议论着:“毛先生他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能够起本,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本吗?”

三湾改编,毛泽东的这番讲话,对于当时部队恐慌失望情绪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渡过了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难关。

每当重大关头,毛泽东都善于以坚定乐观的精神鼓舞人心士气。他善于“精神聚众”。

什么是精神聚众呢?

朝鲜战争胜利以后,毛泽东向聂荣臻解释为什么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时,说道:“历代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不采取在精神上号召民众这个方法。从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大楚兴,陈胜王’的传说,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号召,以及李自成起义时广为流传的‘开大门迎闯王,迎来闯王不纳粮’都是用精神号召民众的方法。简单来说,这种方法就叫精神聚众,《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上也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就很好。它同我们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了,使全国人民知道,不仅是抗美援朝,还有保家卫国的问题,所以,这个口号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统一起来了。”

毛泽东精神聚众的方法有提口号、抓典型等。这种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毛泽东经常使用,而且得心应手,匠心独运。尤其在革命和建设遭遇暂时困难时,毛泽东更加重视用这种方法来凝聚人心,振奋斗志,以克服困难。

1930年,古田会议刚刚开完之后,身为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林彪的这种想法不是个别的,而是代表了当时革命队伍内部一部分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思想倾向。毛泽东觉得这种危险的情绪不可轻视,于是在给林彪的回信中,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思想和口号,帮助了这一部分人转变了错误的观念,重新树立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当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时,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模范。毛泽东抓住这些典型,进行宣传,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如把野草丛生的南泥湾开发成“陕北好江南”的三五九旅,工业生产典型赵占魁,农民劳动模范吴满有等。

60年代初,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全国广泛宣传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和对社会主义的凝聚力,促使人们为克服困难而奋发图强,艰苦努力。

毛泽东重视并善于运用先进模范事迹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鼓动群众。他重视精神聚众,通过提口号、树典型等办法,把需要推广的经验和实现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形象化,从而产生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

毛泽东青年时期提出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成为他一生的写照。这种乐观坚定,敢于斗争的精神使他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千百万中国人民奋不顾身地、前仆后继地沿着他指引的道路去革命、去奋斗。从这一点来说,毛泽东自身就是中国人民一面光辉的革命旗帜,一个伟大的革命的典范。他的一生是乐观战斗的一生。他领导中国人民把许多当时好像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把许多当时看来不能实现的事变成了现实。在他手里,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实现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独立自由的梦想,并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