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104

第104章 送瘟神

毛泽东是伟大的人民领袖,他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冷暖,在日理万机之余,还关注着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和人民生命健康有关的大事,毛泽东尤为牵挂和重视。

1958年6月30日深夜,毛泽东在杭州疗养休息处的刘庄园内还亮着一盏灯。毛泽东正坐在一张藤椅上,手执一张报纸,看得入神,卫士封耀松走进来,他都没看见。封耀松和他打招呼,他才知道封耀松来接班了。

主席在看什么呢?封耀松好奇地走过去,瞄了一眼。报纸是当天的《人民日报》,那上面既没有社论,也没有大块的文章,好像全是一些“豆腐块”。毛泽东的两只手扯着整张报纸,目光却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脸上显现出兴奋的神情,嘴里还念念有词。

封耀松又凑近些,才看清是一篇通讯,题目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的经过》。

毛泽东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篇报道:“江西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

放下报纸,毛泽东起身走到窗前,深深地吸了口气,又踱回椅子边坐下去,再度拿起报纸看,很快又站起走到床前,躺下去,靠着枕头。由于激动,他的胸脯起伏不停。

“你把笔和纸拿来。”毛泽东吩咐封耀松,同时又把报纸拿起来看。

封耀松拿来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毛泽东将报纸两折,垫在白纸下,便自顾自哼哼两句什么,又落笔写上几个字,又哼哼,又写,有时又涂掉几个字。封耀松知道毛泽东在作诗,于是插空劝他说:“主席,你哼哼啥呀,天都快亮了,明天你还要开会呢!”

“睡不着呀!”毛泽东撤开稿纸,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不容易啊!如果全国农村都消灭了血吸虫,那该多好啊!”

说完,他拿起那张诗稿,又去改改写写。过了好久,毛泽东站起来,舒展地活动了几下身体,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向外张望,嘴里说:“天亮了么?哦,天亮了!”天真的已经大亮了。

毛泽东没有一点倦意,他抓起毛笔,浓墨饱蘸,龙飞凤舞般写下了《七律二首 送瘟神》几个字。沉吟片刻,又加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毛泽东在激情中挥就了两首不寻常的诗: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至少有两千多年了。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就发现了血吸虫卵。得这种病的人肚胀如鼓,骨瘦如柴,身无半分力气,妇女还不能生育。在旧中国,由于统治者的忽视,或措施不力,长期不能根治这一大灾害,任其肆虐,乃至造成田园荒芜,人烟稀少,“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危害人民健康的情况非常重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一场防治血吸虫病的硬仗打响了。经过几年的奋斗,就使血吸虫病得以根治,创造了历史的一个奇迹。喜讯传来,毛泽东自然“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喜不自胜而写诗祝贺。

毛泽东在领导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体现了英明果断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认真的工作态度。首先,毛泽东对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高度重视,抓得紧,抓得细,不出成效不罢休,直至彻底胜利。

1953年沈钧儒在太湖疗养,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9月16日,他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反映了这一情况。毛泽东读信之后,双眉紧锁,陷入了沉思,人民的疾苦使他深受触动,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经过思考,毛泽东铺开信纸,立即给沈钧儒写了一封回信,信中指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并告以来信及附件已交政务院有关同志负责处理。

1955年冬,毛泽东在杭州召集华东、中南地区省委书记开会研究农业问题时,把卫生部负责同志请来,一起专门研究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有这么多农民患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又那么大,要充分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性,我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会后,在毛泽东的主持下起草《农业十七条》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0条时,都把防治和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去。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在毛泽东号召下,从1955年底和1956年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各个疫区蓬勃开展起来。

毛泽东在领导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善于把专家、群众、党政领导等几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各尽所能,相互配合,使危害极大的血吸虫无藏身之地。

毛泽东在1955年冬的那次会议上谈到管理粪便、管理水源、消灭钉螺等艰巨任务时说,要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是不行的,要使科学技术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光靠卫生部门是不行的,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全面规划,党内要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

1956年、1957年毛泽东分别在广东、上海接见从事血防工作的专家教授、倾听他们的意见,指示研究的方向,给科技工作者以很大的鼓舞。毛泽东对当时广大农民和疾病作斗争的豪情壮举非常重视。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中写到:“许多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等等,过去人们认为没有办法对付的,现在也有办法对付了。总之,群众已经看见了自己的伟大的前途。”

毛泽东在领导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计划周密,并善于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毛泽东计划七年根治血吸虫病,即“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他还说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药物和方法。1956年,他采纳一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卫生部重视用火烧消灭钉螺的办法。

几年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关怀下,作为重点疫区的江西省余江县,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到1958年就消灭了血吸虫病,从而在全国树起了“血防”的“第一面红旗”,这怎能不令毛泽东感到高兴呢?长期作恶的“瘟神”终于被送走了,毛泽东写诗为人民的胜利而高兴,而祝贺。

管理风格

在长期的领导实践活动中,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毛泽东经常告诫党内同志要当政治家,不要当书生。书生爱空谈,遇事优柔寡断,缺乏灵活性;政治家则能够正确估计形势,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善于团结人,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在这方面特色独具,才能非凡,不愧为伟大的领袖和伟大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