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系网
31319200000023

第23章 论交情——关键时刻翻翻你的人情账

动用关系的时候,你要想想与你有交情的人是谁;而在平时,你要未雨绸缪,积累交情。交情是什么?它是一种爱心,是一种义气,是一种恩德,很难用价值来衡量。

人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它压在人的心里,让人经久难忘,让人既有一种欣慰感,又有一种负债感。而且对这笔人情债,没有人会抵赖的。一旦有了偿还的机会,人们便毫不犹豫地回报给对方,好像除了讲义气,还了却了一桩心愿似的。

1.做大事要懂人情投资

在这个世界上,你如果想活得滋润,活得风光,就必须有一些能使自己成才、成器或成事的路子,包括生存的路子、发财的路子、升官的路子或者成就某一事业的路子。

通常,这些路子都不是能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力量硬闯出来,必须借助他人指引、引荐、支持或帮助才能找到方向,踏上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路子都是别人给的,或者说是别人帮助开拓的。

那么,天下之大,人事之繁,别人为什么要给你路子?为什么乐意帮你开拓路子?答曰:“人情使然,有了人情也便有了路子。”正所谓,人情大,路子宽。

比如,“和气生财”就是把利益的获取建立在人情基础上。显然,处理不好人情关系,不能让对方顺心、满意,求人办事只能是痴人说梦。

对中国人来说,人情就是面子。给对方面子,他才会认同你、感激你。等到有一天你需要援手的时候,对方才会雪中送炭,助你渡过难关、成就大事。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人情投资。

“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功成名就,就在于他懂人情、明事理。当年,王有龄身无分文,胡雪岩冒着被解雇的危险慷慨解囊,结交了这个“穷”朋友;日后,王有龄科考登第,步入官场,胡雪岩迎来的是千金难求的“贵人”。这就是“人情投资”的典型例证。

生活中的人情投资是一门大学问,包含了无尽的智慧。掌握其中的要义,关键是把握好下面三个原则:

(1)凡事真诚相待

要做到细节真诚,而细节的真诚又来源于内心的真诚。“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色落而爱移;以诚交者诚至而谊固”。某种意义上说,要把对朋友的关爱散发到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润物细无声”。

关键是要理解对方,无论怎样的朋友或伙伴,他们所以与你相交、合作,都是或多或少有利益要争取的,切不可因此而看不惯。理解后才能真诚相待,才能平平淡淡地把人情做到点子,让人真正感到你的友善。那种热情夸张、殷勤过火的行为,反倒显得过分勉强,不够真诚。

(2)坚持“慢工出细活儿”

当你手中拥有几张初交者的名片,你必须迅速出击,把它充实为十倍、百倍。它将是你人际交往的生命线,是随时可以启动和挖掘的“存贷”。这一点的难点是要突破清高顾面子、不以任何方式主动与人交流的心理障碍,要点是不可太急于将陌生人变成为贴心的朋友,而需要慢慢“和面”。

好关系是磨出来的,是泡出来的。所以,人情之道是慢工出细活儿,不能操之过急。交朋友都是从谋生开始,建立信任的过程。你要有耐心,通过事实、时间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让人情的根基足够稳固。

(3)打造你的好口碑

要树立你的个人口碑,进而树立你的良好形象。通过品德的修炼,对惯例及规范的秉持,慢慢积累你的影响力。直达到大家众望所归,说这个人很不错,众人口碑很好,处理问题极其到位。

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有那么一天,你的社会资源会非常多,关系会非常广。到那时,就会有众多人有意无意地捧你、支持你,给你搭台唱戏,为你敲锣打鼓,你的才能就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若想人爱己,先须己爱人。处世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平时多长一点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一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好习惯,这甚至会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

人际专家忠告

树立对人际关系的长期投资的观念。有些短期内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长期看就可能很重要。适时地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投在一些比较有能力的朋友身上,“弹指一挥间”,回报必定远远超过你的投入。

2.感情投资花费最少,回报最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界上什么投资回报率最高?日本麦当劳的社长藤田田在《我是最会赚钱的人物》中谈到,将所有投资分类,研究回报率后可以发现,感情投资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

为了留住人心、提升工作效率,藤田田每年支付巨资给医院,作为保留病床的基金。当员工或家属生病、发生意外时,就能立刻住院接受治疗。这一做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能够让大家安心工作。

此外,藤田田还把从业人员的生日定为个人的公休日:让每位员工在自己生日当天和家人一同庆祝。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和家人尽情欢度美好的一天,养足精神以后,第二天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员工多花一点钱进行感情投资,绝对值得。”藤田田的做法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日常生活中,参加朋友婚礼、举办同学聚会……其实都是在进行“感情投资”。这既是做人的学问,也是日后办事的需要。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时间一长,原本牢靠的关系可能淡漠起来;“人心”散了、丢了,以后求人办事就会很麻烦,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即使再忙,我们也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加强情感沟通、进行感情投资。

(1)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感情投资忌讳目光短浅。因为,感情投资是项长期行为,决不能采取“平时不烧香,遇事抱佛脚”的短视态度;否则,别人能否为你办事,就是一个问号了。所以,平时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加强往来,才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温暖。

(2)良好的沟通环境能增进感情

在这一点上,惠普公司就做得很好。它的办公室采用“敞开式”,全体员工都在一间大厅中工作,上司根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同时,在工作场所,员工之间不称职衔,而直呼其名,即便是面对董事长也不例外。这样做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通气,从而创造无拘无束和亲密合作的气氛。在重视感情关系上,他们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3)常联系,多沟通

培植感情的办法很多,平时和他人在无拘束的气氛中聊聊天,就是一种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一餐便饭,一封感谢信,一份小礼品,几句祝福语,也是不错的选择。利用各种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将来办事,无非是通过感情投资来使自己的关系网拓展。但在进行感情投资时,应避免带有恩赐性,否则对双方都可能造成损害。

(4)一旦许诺就要做到

进行感情投资时,绝对不可轻易许诺,因为轻诺必寡信。如果那样的话,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还会造成你感情上的信任危机。所以,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做到,哪怕自己会付出很多。

人际专家忠告

人是感情动物。基于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关注他人的生活及情感变化,多注意联络感情。感情,有时能比理智和技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搞好人际关系就是下足工夫培养感情。须知,良好的情感沟通,极具人情味的交往,可以产生良好的默契,成为你提升的动力。

3.建一个“人情账户”

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给人帮忙的机会,就要主动地付诸行动。因为人情就是你的无形资产,就是你以后的财富。

有一天,你需要帮助了,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找他办事自然就容易多了。有时候,即使你不主动开口,对方都会替你排忧解难。反之,遇到急事时才去求人帮忙,会让自己很被动。

为此,你必须建立人情账户,多存点人情款项,在面对困难时,你才能游刃有余,顺利渡过难关。

中国人有很强的报恩思想,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时刻存有成人之美的心思,有乐于助人的美德,这样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存款。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必须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

不过,帮助别人也是一门学问,仅仅有一颗助人之心是不行的。在提供帮助的时候,既要显露出自己的爱心,又要让对方容易接受,才能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基本要领:

①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而且,帮助过他人后,不要四处张扬。

②帮助别人的时候,别提供给对方过多的支持,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否则,对方感觉自己无用,就会产生羞耻心,甚至与你断交。

③注意施恩的对象,也就是在给人好处的时候要选择好对象。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他不懂得感恩,甚至反咬你一口,就不划算了。

人际专家忠告

做人做得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善于施加恩情有关。施恩是人情关系互动中最基本的手段,是开发利用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关键是要懂得因人而异。对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钱可能会使他渡过难关,甚至干出一番事业;对一个误入歧途的人,一次促膝交心也许能使他悬崖勒马,获得新生。

4.同学关系是一种重要资源

在中国文化中,“同学关系”具有特殊地位。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

学生时代,大家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上大家朝夕相处,对他人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能够深入了解。因此,在同学中最容易找到交心的朋友。

美国总统布什说:“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

靠同学关系建立的关系网是一种社会资本,它不像在酒桌上交的那些朋友那么庸俗,而是一种志趣相投的交往,所以同学关系基础上的交情更牢固可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学关系”已经演变为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方式。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拉上过硬的同学关系,即为优化资源配置。

今天,随着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会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培训班进行自我充电,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同学关系”。与传统学历教育产生的同学关系不同,这种新同学关系是一种更稀缺的社会资源,具有更大的价值。

有一位温州企业家,在杭州某大学报了个法律研究生班。从此,他往来于温州与杭州间,与班里的政府官员,包括各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领导成了无话不谈的同学。每逢学习之余,他常常大宴同窗,成了班里人缘最好的人。

放眼望去,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中欧国际商学院,林林总总的MBA、EMBA班吸引了大批企业家、高层管理者,他们每年交十几万、几十万的学费,最看重的恐怕不仅是几门功课,也不仅是一张文凭,他们最在乎的是强大的商界关系网。因为,这里的学员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和他们做同学,就是编织了一张比文凭重要得多的同学关系网。

具体来说,在同学中寻找和建立朋友关系,可以按照下列两种方法去做:

(1)主动联系,加强沟通

工作以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天地,虽然彼此的工作领域不同,但可以将焦点对准目前的现状。原则上,只要对方拥有进取心、积极奋斗,都可以作为深入结交的对象。在这里,我们要以一种崭新的角度去评量过去的同学,对已经很久没有联络的同窗好友,也要展开新的对话。

(2)加强与你工作性质接近的同学的联系

不妨研究一下你的同学录,根据大家的工作性质加以取舍,密切交往与你工作性质接近的同学。也许有的同学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参加工作后,已经有所精进,甚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为此,我们要重新展开人脉关系的塑造,发展新关系。

人际专家忠告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朋友经济”。把同学发展成商业伙伴,建立业务关系,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情会让你的事业锦上添花。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本身所属的行业领域如何,应与最易联络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建立关系。然后,从这里扩大交往范围。

5.想要贵人帮,先要找老乡

中国人的乡情很深,一个人出门在外往往会对老乡产生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同乡人都是很亲近的,尤其是人在异域他乡时,会更加珍重乡情。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发展老乡关系,善于借助同乡的帮助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陕西的王刚在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就考了“托福”和“LSAT”,然后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通知书。学校可以给他提供一部分奖学金,但是他还要每年支付一万五千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尽管他到美国后可以半工半读,解决大部分费用,但是第一年去美国肯定要带上十多万人民币,这对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正好,王刚参加了一次老乡会,认识了一位在北京做生意的老乡,而且对方是个地道的亿万富翁。王刚灵机一动,干脆让老乡给自己提供赞助吧。于是他专门到这位老乡家里拜访了两次,并坦诚地和对方谈人生、理想,虚心请教人生经验。不知不觉间,就说到了自己去美国读书的事。当老乡知道王刚还面临资金问题时,就果断地答应给他提供二十万元,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

二十万对这位亿万富翁来说是九牛一毛,而对王刚来说可是救命草。王刚约定在日后一定归还,与老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以后,王刚在通用汽车公司任法律部要职,获得了事业成功,而这与老乡当初的支援密不可分。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当年,袁世凯编练新军后,曹锟投入他的帐下。那时候的袁世凯地位显赫,举足轻重。曹锟明白,要想升官发财,必须依靠袁世凯。

但是,想要见到自己的领导,谈何容易。正当曹锟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从别人那里得知,天津的曹克忠与袁世凯有很深的交情。而曹克忠与曹锟有很深的宗族关系。于是,曹锟备上一份厚礼,跑到天津,登门拜访。

见到曹克忠,曹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主动攀起宗亲来。最后,曹克忠果然认了曹锟这个族孙,并当面答应了向袁世凯说情。

接着,曹克忠让姨太太亲自出马,为曹锟办这件事;同时,曹克忠也对袁世凯吹捧逢迎,结果曹锟很快受到重用。几年间,曹锟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职衔。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过:“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老乡会”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利用老乡之间的关系,把千丝万缕的客观联系织成一张网,为自己的事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今天,温州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也走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老乡”这一层关系,实现了信息共享、相互扶持。

与“老乡”套近乎,善于借助“老乡”观念发展彼此的关系,获得对方的有力支持,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走向成功。寻求老乡帮助,要注意下面两点:

(1)在异乡用家乡话做见面礼

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一个人离乡越久,离乡越远,心中的那份乡情就越沉、越深。因此,在异乡巧妙运用“乡音”,能拉近与老乡的距离。

(2)别在公共场合用“乡音”沟通

通常,公共场合一般较为正式,都有正式的社交礼仪与社交技巧。在这里,要尽量少用“乡音”去找老乡,否则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其实不难理解,正式场合中满口方言,其他人会从心底产生一种不自主的排斥感;而你的老乡,也会认为你缺乏教养、“丢面子”。

人际专家忠告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乡情是很浓的,离家越远越久,思乡之情就越浓。所以,身在外地,要寻找一个贵人扶助,老乡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6.论交情不做一次性买卖

交情应该是深厚而长远的,最忌讳“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有的人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这样做人,很难得到他人第二次帮助;即使你再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意领情。

王东和张晓是多年的好朋友,他们不但是高中三年的同学,而且进入了同一所大学。毕业后,两个人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可能因为忙碌,大家的联络少了一些。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王东开着车过来,原来他升职了,在公司地位显赫。当时,张晓走过来主动问候王东,并表示祝贺,但是王东态度默然。此后,两个人关系疏远了很多。

有一天,张晓忽然接到王东的电话,突然寻求帮助。出于朋友一场,张晓尽心尽力地帮了王东一把。然而,事后王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疏远了张晓。将心比心,张晓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

在毕业十年典礼上,张晓见到了好久不联系的王晓,他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精神状态也不好。原来,王东待人处事太功利,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这反过来影响到他的事业,所以这几年一直走下坡路。

论交情,一定要仗义,不势利。否则,就太没人情味了。而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让你和朋友的交情更深厚,首先要摒弃“做一次性买卖”的思想。

(1)与朋友多待在一起

在困难环境中,你和朋友共渡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刚毕业后到一个地方闯荡,你和几个同龄人租一个房子,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屋檐下住,必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日后,无论谁发达了,都要经常保持联络,聚到一起吃饭喝酒,甚至“泡苦水”,这样才能让交情长长久久。

(2)培养共同兴趣爱好

有时候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有的人很少与朋友联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没共同的爱好,缺少沟通的纽带。所以,找到共同的兴趣点,更容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际专家忠告

发展关系,广建人脉,当然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交朋友太注重实利,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被利用的感觉,到头来只能被抛弃。善于交往的人,一定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深谙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才能达到对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7.“人走茶不凉”的学问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聚合到分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态势。当我们离开原来的同学、同事和朋友时,一定要保持联系,时刻问候,而不能“人走茶凉”,从此音讯皆无。

王芳在一家外企工作三年了,她感觉自己在原来的公司没有了发展空间,所以想寻找新的机会,拓展自己的人生发展。几年来,她在这家企业人际关系良好,和同事保持着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所以当她准备离职时,大家都舍不得她离开。王芳当然也很留恋朝夕相处的同事,所以她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了一次告别晚宴。

进入一家新企业后,王芳经常和大家保持联系,遇到重要节日少不了问候,隔段时间还要来一次聚会。有一次,王芳在业务上遇到了难题,正在郁闷的时候想到了以前的同事。结果,她在同事的帮助下很快解决了难题,还通过老同事介绍认识了一大批客户,这给她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离职但不丢掉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巧妙经营自己的人脉,这就是王芳成功的经验。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人走茶不凉”。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还能在事业发展上给我们提供难得的机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今天,“人脉”的价值已经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许多人开始有意识地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经验表明,人际关系恶化会使人在生活中感到痛苦,更使我们在工作中寸步难行。所以,聪明的人靠“关系”成功,能出色掌握“人走茶不凉”的人生智慧。

“人走茶不凉”,说明交情还在,交情得到了维护和发展,这对工作流动更频繁的现代人来说,的确是经营关系的一个成功法则。

人的生活环境和职业不断变化,朋友的圈子也会随之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结识新朋友的时候,不能忘记老朋友。今天,跳槽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我们离开一个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留下自己的人脉资源,这样可以使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获得意外的帮助。

(1)无论自己贫富贵贱,都要保持与同事的联系和沟通

一些人因为自己事业发展不顺利就不愿意和以前的同事保持联络,这样只能使自己丧失发展机会;一些人在自己地位升迁、富贵显达后,就抛弃了以前的同事、贫穷患难的老友,这样只能使我们减少有价值的信息通道。所以,聪明的人会与各行各业的人保持接触,做一个世事洞明的人。

(2)中途与以前同事分手时做到“君子断交,不出恶声”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我们确实没有必要与对方交往,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维持彼此的关系,那么就要好聚好散。山不转水转,大家日后还有可能见面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以坦荡的胸怀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避免谩骂攻击,反目成仇。

人际专家忠告

“人走茶凉”,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揭示了这个世界残酷的一面。然而,事在人为,懂得论交情的人,能够维护好彼此的关系,做到了“人走茶不凉”,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人脉经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