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系网
31319200000018

第18章 忍为先——“忍气吞声”帮你“化怨为缘”

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要生存在这个纷繁复杂、反复无常的世界里,不“忍”寸步难行,不“忍”难成大事。

历史上,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无不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是他们深刻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孙膑装疯蒙蔽庞涓、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荆轲舍生取义……正是“忍耐”成就了这些英雄辉煌的人生。

“大忍者,大智也”,忍耐不是退缩、让步和放弃,而是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现,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行动策略,更是一种掌控关系的技巧。

1.忍一时风平浪静

忍耐和愤怒是造福和招祸的重要关口。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否则,就会招来灾祸。忍让者,忍耐也,谦让也。一般来说,社交过程中如果产生什么矛盾的话,双方可能都有责任,但作为当事人,如能主动地“礼让三分”,多找自己的原因,往往能云消雾散,和好如初。

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好做到能忍则忍,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冲动往往会导致日后的悔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说白了,忍让,实际上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它能够摆脱相互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吵。

其实,忍让是一种美德。朋友的误解,亲人的错怪,流言制造的是非,论传导致的轻信……此时恼怒不会如春风化雨,生气无助云消雾散,只有一时的忍让才能帮助你恢复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所以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也没有化不了的矛盾。只要彼此都做到体谅,自然会拨云见日,雨过天晴。

但忍让并不是懦弱可欺,正相反,它更需具备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聪明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迁就对方,这看似懦弱的举动其实正是生存的智慧。既能让你避免耿耿于怀地自我折磨,又能让你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重塑。

古时候有个叫杨翥的人,以忍让聪慧闻名。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骂姓杨的偷鸡不得好死。家人愤愤不平,杨翥却非常淡然:“满世界又不只我一个人姓杨,随他骂去吧。”还有一次,屋外下着瓢泼大雨,一个邻居把自己院中的积水排到了杨翥家中,全家深受潮湿的苦楚。杨翥仍然很淡然:“不要斤斤计较,总是晴天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被杨翥的忍让打动了。后来,有一伙强盗密谋抢夺杨家的财宝,就是这些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避免了这场灾祸。

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一石双鸟的事儿,你还固执什么?

总之,忍让如同金子一般可贵,拥有这样心灵的人不可能整天拿鸡毛蒜皮当回事儿,特别是那些这辈子的使命就是来报仇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任何人之间的事儿要想多小就有多小,要想多大就有多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然忍也有个原则,例如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国家的荣誉受到侮辱,这都不能忍,要挺身而出。

人际专家忠告

“忍”字,至少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坚韧和顽强;其二是抑制。平常我们与他人交往,只要以诚相待,必然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但对方却无端的发怒,在和这种人相处时,就要谨慎,避免让对方生气。我们应该尽量地控制自己,凡事能忍则忍。

2.能忍、会忍、善忍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必要的原则,但在许多原则中,忍耐可称为是第一要则。日常生活中,我们听见一件事情,这事情使我们感觉极度不满,但在没有探究出真正的原因时,需要绝对的忍耐。成熟老练的人素来将忍耐视为一种做人的分寸,不温不火是一种善于忍耐的处世之道。

古人说:“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说:“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淮阴之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立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凡遇不顺之境者其法诸。”

能忍、会忍、善忍,学会忍耐是很重要的。不过,当忍耐掺入了阴柔,变成了一种相安无事、与世无争、苟且偷安的处世哲学后,它就走向了反面。

现实生活中,如果让忍耐浓浓地烙上了保守、落后、安命不争、平庸、易满足、缺乏进取心、老衰退化、奴性、软弱、过于自卑等痕迹时,那么,这样的忍耐就变了味,一定叫人憋气,叫人难受,叫人窝囊,叫人痛苦……

因此,我们要学会忍耐,能忍、会忍、善忍。

(1)积极的忍耐

这绝不是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可贵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他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仍在做(悄悄地)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人的忍耐,软中透硬,柔中带刚,不以牺牲自己独立人格为代价,不奴性十足,不苟且偷生,不窝囊,也就没有失意之感。

(2)将忍耐作为一种谋略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指忍的原则,“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是指忍的效果。在逆境中要学会忍,才能成就大事,忍得一时苦,方为人上人。

(3)忍耐还可作为保存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

当敌我之间的力量太悬殊、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势力差距太大时,忍耐,便作为一种最为明智的退却手段,不硬拼,不消磨自己的元气,将力量慢慢地蓄积起来。所以这种忍耐,绝不是对传统的习惯势力、落后势力的妥协和投降,一旦时机成熟,羽毛丰满了,翅膀长硬了,爪子锋利了,就会趁其不备,猛然一击,让邪恶永不翻身。

(4)面对他人的责难,善于“忍气吞声”

这能够使对方的不良情绪彻底发泄出来,然后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解释、沟通,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在困境中要甘于承受一切,这种忍耐是一种达到某一志向的手段,是为达到某种“大谋”的退却,绝不是为忍而忍。当人们将忍耐看做是唯一的目的时,当忍耐变成逆来顺受、失去抗争时,这种忍耐就毫无积极意义了。

总之,有了适度的宽容忍耐之后,我们就可以抓住机会运用智慧进行反击了。反击应是很巧妙而富于机智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遭受一番苦难,忍一忍,熬过去,就可以接受天将降之大任了。

人际专家忠告

忍耐是为了获得了解对方的时间,忍耐的同时也给我们赢得了思考对策的时间。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忍耐,在忍耐中思考、成长、进步,终有百炼成钢的那一天。跟头摔得多了,躲避石头的本领自然也会增加。正如《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忍住自己的私欲、怒火,实际上是帮助你自己成就大业。

3.不妨对他人屈就一下

做人做事的时候,人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其实,如果有人对你大不敬,那么你要在忍的同时仔细品味一下,在心里想好反击的策略。殊不知,一个人不善于忍气吞声,就会破坏内心的平和,暴怒到了极点就会做出危险的事情。小的怒气容易引发各种纷争,大的暴怒则会产生冲突甚至引起战争。

人际交往中,想要制伏一个大发脾气的人,不妨先对他人屈就一下。而当自己也想发脾气时,应该想到孔子“忿思难”的告诫、陶潜“徒自伤”的规劝。学会忍气吞声,才能以柔克刚,这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学问。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忍耐非常重要。保持与同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凡事都要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式,相互之间事事较真儿,不苟言笑,彼此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搞好同事关系,避免“得罪人”情况的发生,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应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一般说来,同事大都是年龄相当、资历相近的人,尽管脾气性格多有差异,但总有很多地方还是“谈得来”的。在工作上应该求同存异,融洽关系,避免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同事之间如果干的是同样的工作,那么相互之间应多多交谈、商量,共同制定工作方法、步骤,有了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等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融洽关系、避免互相得罪的重要方法。即使分工不同,但属一个公司的同事,也应多多来往,互相支持。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得罪”,往往是由于相互不了解以致产生误会,而误会出现以后又不及时消除,过于坚持自己的“尊严”,不愿使自己去“伤心”所造成的。

同事之间应多理解,多从工作上着想,心胸放宽一些,多来往、多交谈,还很有必要学会一些交际的手段和方法。

另外,上班族难免受到上司的批评,面对批评,要有“打掉牙齿往肚里吞”的度量。

(1)受到批评最忌满不在乎

受到上司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最让上司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因为那意味着你的眼里没有上司。

(2)搞清楚上司批评你什么

在追求晋升的过程中,有人充满信心,有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司的批评或训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要处理得好,首先要搞清楚上司批评你什么,这样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对。

(3)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

当然,在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作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4)对批评不要不服气和牢骚满腹

批评往往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有些聪明的下属善于利用批评。换一个角度来看,受批评才能了解上司,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司的尊重。

(5)受到批评不要过多解释

受到上司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上司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下属,是很让上司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上司搞得精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6)不要把批评看得太重

没有必要把一两次受到批评和自己整个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觉得一切都完了,天昏地暗,灰心丧气。如果批评了你,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这样会很让上司看不起。如果你是这样一种表现,以后上司可能再不会批评、指责你什么了。同样,他也就再不会信任和重用你了。

人际专家忠告

有许多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发生口舌之争,互不相让,以至大吵大闹,进而大打出手,结果往往两败俱伤。有的为了物质利益上的争执,闹出了人命案子,被打死的一方肯定会阴魂不散,而另一方则要“杀人偿命”。由此可见,不妨对他人屈就一下,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忍字是多么的重要。心理学家纳德曼说,当我们听到一件不惬意的事,再听了它的经过之后,常常就拿来修正自己的观念,以为事情有许多值得原谅的地方了。

4.谅解别人的过错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侣。

有句俗话叫做“树要皮,人要脸”。人人都有自尊心。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含辛茹苦、历经磨难,可怎么也不能忍受“当众出丑”、“无地自容”,尤其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和污蔑。

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这个规律不可否定,因为自我防卫心理、关注自我形象是人的天性。正由于如此,我们才应当树立容纳意识,选择双方皆赢,正确面对分歧,一定要容纳别人的缺点,谅解别人的过错。

拿破仑对士兵的一次容忍,曾被传为佳话。有一次,他带领部队在一个盛产葡萄的小镇露营。晚上,一个口渴的士兵找不到水,就悄悄地来到葡萄架下,偷吃葡萄。

第二天早上,葡萄园主发现葡萄被偷,断定是来此宿营的士兵干的,于是找到拿破仑:“你手下人偷吃了我的葡萄,必须查出来是谁干的!”

后来,拿破仑确信了是自己的士兵干的,于是,他忙赔不是,并拿出钱给葡萄园主,才让葡萄园主停止了发火。

拿破仑很气愤,他想一定要严厉查办偷吃葡萄的士兵。但冷静下来一想处罚一个人是小事,但会影响到全军士兵的士气,同时他又从人性化角度为那个士兵考虑,长年累月的战争,士兵们吃了很多苦头,看见诱人的葡萄能不流口水吗?这样想过后,拿破仑放弃了查办偷吃葡萄者的决定。

但当天中午,那位丢失葡萄的人竟拎着满满一篮子葡萄,来到了部队驻地慰问官兵。

在聊天中,葡萄园主问拿破仑:“那么,你为什么不处罚那个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呢?”

拿破仑回答道:“眼下正是士兵出生入死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一直很优秀,如果拿一点小事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对错,那就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当时,在场的士兵无不感动,那位一直想隐瞒下去的士兵,控制不住感情,勇敢地站出来,他向拿破仑行了一个军礼,说:“葡萄是我因找不到水喝,一时丧失意志偷吃的,请处罚我吧!”

拿破仑见此情景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我能谅解你,这一回就算了,但以后要加强自我约束。”

就这样,一场偷吃葡萄的事情就在拿破仑的容忍与宽容下平息了。那位士兵跟随拿破仑转战南北,每次战斗他都勇敢顽强,冲锋在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见,用爱心来帮助他人改正过错,比责骂、教训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爱是种包容,是种关怀,它最具有力量。

当你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当你对别人所做的事情看不顺眼准备提出批评时,一定要想想,是争孰是孰非重要,还是照顾对方的情面,维护人际关系重要?这就是要不要认真的分界线,也就是应当如何表达分歧的清醒剂。

但是,我们并不是说有了意见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见时要学会自觉地采取平等交流、双方皆赢的态度,表现良好的自我状态。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会有利于教育影响对方,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人际专家忠告

对人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表现的是耐心与爱心。谅解身边人对你所犯的过错,别人才会谅解你的过错!我们自己可以照顾别人的情面,可别人做了错事,伤害了我们,我们的情面也重要。一般说来,我们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是别人主动发起攻击,挑起战火,我们也可以避免争论,采取坦诚而直率的方式表达分歧,提出忠告,使问题得以解决,避免双方皆输。

5.忍字头上插把刀

常言说得好:“忍字头上插把刀。”忍,难能可贵;面对千变万化的世态人情,如果不依靠一个“忍”字支撑,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坠入困厄之境。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没有忍耐的本事是不行的。

假如在一家效益平平的公司做最底层的职位,你能忍多久?同时进公司的人都陆续升职了,只有你原地不动,你能忍多久?在一家人际关系复杂的公司每一天都过得如履薄冰,你能忍多久?

有人说,忍得了就待着,忍不了就走吧!这其实是一种消极态度。无意义的忍耐是在浪费时间,轻易放弃忍耐则得不偿失。一个聪明的人要学会判断——在一个暂时不利于自己的环境里,忍耐多久才能有转机?忍耐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来打破僵局?

业务科长王俊才的经历就是一个忍能补拙的例证。

王科长任业务科长的第三年,上司给他们部门委派了一名新主任。新主任是老业务员出身,没有多少文化,对所管辖的下属,谁工作认真、昼夜加班、出了成绩,他看在眼里,却忘在脑后;谁迟到早退,不请假或者没有给他及时送材料,他却牢牢记在心上,时不时地给你点颜色瞧瞧。尤其是对业务科的工作总是挑毛病、找破绽,好像咋看咋不顺眼。

面对蛮不讲理的新主任,王俊才科长既没有当面顶撞,也没有逢迎巴结。他经常和本科室的人员开会,定出工作程序,交给主任过目后,再切实执行,并做好系统记录,以便主任翻阅。

这样自行安排工作,既减少了他这个业务科长与新主任的摩擦,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

有几次,王科长被主任严厉批评,但他没有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异常,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相反,王科长每受到委屈,必当机立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处事是否有错误,并且有错必改,或是重新估计自己,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对待这样的“大老粗”主任,王科长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时时小心,处处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对主任格外尊敬,尊重主任的意见,多向主任请教,多多体谅主任的难处。

这样一年下来,主任对业务科长褒奖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恶声恶气了,又过了半年,王科长被提升为业务部主管。

总之,说职场是一个斗兽场一点也不过分,职场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斗智斗勇,大凡在职场江湖上混出来的人,大都有一个优点——能忍,只有忍,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人际专家忠告

江湖有语云,“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身边的朋友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时,我们常会劝对方想开些。能忍的人才能吃得开,混得下去。可是,当我们自己遇事不顺时,却往往气得七窍生烟,坐卧不宁。一受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不会有很大的成就。修炼自己的忍耐之心,是许多人成功的关键。

6.吃亏就是占便宜

古人说“吃亏是福”,或者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有时候,吃的亏是明显的、表面的,但占的便宜却是无形的、长远的。

培训大师曾仕强认为“一个经得起吃亏的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人,一个生怕吃亏的人就没有什么福气。所以,一个人吃点亏无所谓,一个人多做点慈善的事情,一个人多让点别人,照顾一些弱小的人,才显得了不起。处处占小便宜,处处和人家争,一切只顾到自己,这种人也没什么价值可言。”

世上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一面吃了亏,另一面必定有便宜可占,关键看自己取哪一面,毕竟,鱼和熊掌兼得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把目光定在长远利益上,如果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矛盾,就要牺牲短期利益,这是成功的关键。

吃亏是福气,更是一种智慧。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胸襟,对得失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预见性。一个人处世善于采取忍让的策略,善于吃亏,必定能成大事。

(1)只有目光远大者才敢吃亏

有小便宜就占,有小亏就躲,这样的人只看到了暂时,而别人也看出了这种人的贪婪和精明。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人愿意和太精明的人打交道,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傻,总让别人占小便宜毕竟是一件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反倒是甘愿吃点小亏的人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者,能保持相对长久的合作关系。

(2)有智慧的人肯吃亏

主动“吃亏”是善于抓心理弱点的智慧。当你自愿显得有点“傻”时,别人既喜欢和你在一起衬托出自己的聪明,又不用担心你有深藏的企图。在所有商人都在力求更精明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3)有勇气的人才敢吃亏

当“傻子”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利益越多。对于商人来说,赚得利益是最重要的,只要合法,无所不为。更何况现在的“傻”是“实在”的代名词!一个厚道的人,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人际专家忠告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亏就是占便宜。很多人不理解,也不认同,认为那不过是古人安慰人的一种说辞罢了。因为,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表现为金钱关系、物质利益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血澎湃,好高骛远,处处当仁不让,斤斤计较,唯恐吃半点亏。虽然平日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他们能尝到点甜头,但到头来,处处树敌,将自己身陷四面楚歌之境地,而反观那些大大咧咧的老好先生,关键时刻,能够左右逢源,春风八面。鲜明对比,难道不值得好好反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