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系网
31319200000013

第13章 交朋友——平时不考验朋友,关键时刻常被朋友出卖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朋友多,路子就广,成功的概率也更大。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交朋友是一门学问。比如,交朋友要交在平时;没有在平时考验自己的朋友,关键时候就常常被朋友出卖;在人际交往中,要聚集真正能有价值的朋友……这些都考验着一个人交朋友的能力,也决定着他发展关系的本事。

1.今天朋友越多,明天出路越多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成功的要诀在于,不仅要靠亲戚、师生等拉关系,还要广交天下朋友,织成庞大人际关系网络。今天朋友越多,明天出路越多。多个朋友多条路,各路朋友皆能派上用场。俗话说:“单枪匹马难闯天下,寡助之人难成大业。”谁都会遇到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谁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朋友相处也是如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携手共进。

每个人都会有好多朋友,要学会乐于结交朋友,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他想主动结识你,你绝不要当场就拒之门外,而应该马上做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现你的真诚和友善。千万要记住,多结交朋友就等于多条路。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多增加了一份人缘,并因此而多得到一次良机。

在人生的道路上,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与朋友处理好关系,大家和衷共济,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道坦荡而宽敞。“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人们都愿意多交朋友,这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

小王是某大型电子公司中的一名中层管理干部,在业务上相当出色。平时,小李交往甚广,各行各业朋友很多,而且,他还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友善。由于他有相当广泛的关系圈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事业的成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一次,小周参加一个电子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会,结识了某猎头公司的资深猎头顾问,小王优异的表现深得这位猎头顾问赏识。大约十天后,该猎头顾问主动向小王打来电话,声称法国古戎公司需要一名像小王这样的主管,并极力举荐他到这家著名的跨国企业去任职。

小王因此一跃升至法国古戎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薪金收入顿时飙升了十几倍,社会地位迅速提升,这给小王的事业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小王不是广泛进行社会交往,频频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他哪来如此天赐良机?可见,人缘和事业是个良性循环网络,彼此相长。只要是事业成功的人,都拥有超出常人的社会交往,他们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会,处处展示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结识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行、潜在的客户、未来可能的雇主。他们善于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给大家留下良好印象。

人际专家忠告

现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下一分钟你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真是难说。这些疑窦不仅是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领域才会发生,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都会有同样的境遇。“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路子就广,求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2.聚集真正能有价值的朋友

人际交往中,培养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以达到“趣味相投”的高度,聚集真正有价值的朋友。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这样共同的爱好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

有这样一件事例,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走边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

时间长了,发现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不了交流体会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是一种信息和思想观点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彼此都觉得受益匪浅。

后来,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不约而同准时到这里会合。最后,虽然老王被调到北京,但还经常打电话来问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共同的爱好,可促使对方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同时,获得值得信赖的、真正有价值的朋友,还需要我们在交往中认识对方、考验对方。这种考验,不需要精心设计,只需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用时间证明一切。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去修补自己的人脉。

霍新在一所普通中学执教,和周围的同事相处得不错,大家称兄道弟,彼此亲密无间。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霍新通过关系被调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去了。当时,由于并没有突出的业绩,霍新虽然顺利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但以后每次回原单位的时候,他总觉得大家看他的眼神怪怪的,这使得他心里很不自在,所以在这之后他每次回原单位办事,一般都拣人少的时候去,并且办完事就走,唯恐碰见老同事,显得尴尬。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更少和原单位的同事联系了,偶尔遇见,也只是象征性地寒暄几句。霍新怀疑大家看他到了高一级的学校后眼红,而原单位的同事也觉得很诧异——究竟是大家不小心得罪了霍新,还是人家看不起咱们了?

最后,霍新和同事们原本和谐的关系就这样淡漠了。

以上案例中的霍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离开后,和同事们接触的时间本来就少了,大家之间的感情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淡,如果自己不知道去修补人脉的话,“人走茶凉”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他想保留这一股人脉的话,回到单位,他就应该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和上司、同事保持相对密切的联系,这样往往能够收获更多的信任和机遇。

人际专家忠告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有一群自己的朋友,可是真正能有价值的朋友为数不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时礼尚往来,相见甚欢,甚至婚丧喜庆、应酬饮宴,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相同。一朝势弱,门可罗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谁还敢期望雪中送炭、仗义相助呢?所以趁自己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而用,这样的发展才会无穷。

3.朋友的数量与胸怀成正比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里的“量”和“度”都是指人的心胸、气量、气度,一个人的心胸就像一个容器,心胸宽阔,可以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溪流,形成江河湖海,朋友相处才能长远。狭窄的胸怀只能容纳自己,到最后也只是一个一晒就干的小水洼而已。看一个人的朋友多寡,就可以知道他的胸怀如何了。

王军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销售人员,由于他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进入公司不久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薪水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而且更为让王军得意的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还获得了同事小梅的青睐,正所谓爱情事业双丰收,美好的前程就在眼前了。

可是王军心胸太过于狭窄,同事说话的时候看他两眼,他就以为对方在议论他,工作中老板催他赶一下进度,他就觉得老板在故意刁难他。

所以,他没少和同事吵架,甚至连老板也顶撞过。要不是看在他业务精湛的分上,老板早就炒他的鱿鱼了。但对于这些王军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收敛,他甚至面对同事的忍让和老板的宽容,错误地理解为公司离不开他,干脆放出狠话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公司,他除了背后骂同事、骂上司外,更是在挨了老板的批评之后动手毁掉了与同事合作的工作成果和公司的企业网站。看到公司上下乱作一团,王军心中不无得意,直到这时他甚至还在错误地认为公司的运转真是离不开自己了,他甚至还在幻想着老板低眉顺眼地来求自己出手解救危局呢!

最后,他等来的却是一纸解聘通知,并且由于危害网络安全受到了治安处罚。同时,女友小梅也看透了他的恶劣行为,和他分手了。王军终因他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亲手毁了那些本该属于他的美好一切。

由此可见,在工作中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是培养人脉的大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和王军一样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的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说话做事犹豫不决、胡乱猜疑、斤斤计较、纠缠不休。对待他人既不宽容,也不谦让;对自己则宽宏大量,绝不吃亏。

这些人往往在别人获得成功的时候感到苦恼,在遇到挫折时把责任推给他人,貌似高大坚强,实则卑微脆弱,不相信别人,更难以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此行事,怎么能与人和睦相处呢?又怎么能够聚拢自己的人脉呢?朋友数量也会少得可怜。

人际专家忠告

交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弘,更要注意他人的自尊。金钱如果损失了,还可以再赚回来,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伤害他人的自尊,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越是神吹海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就越得不到友情。

4.多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模仿他们,学习他们,诚然是晋升的捷径。如果一个人的身边都是优秀的竞争对手,那么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总是乐于与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能使自己产生优越感。但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我们更加成熟。

优秀的人才不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一盏明灯,照亮周围,照亮后来者的道路,催发他们前进的动力。会见功成名就的前辈,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我们更加成熟。

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接近。

做生意更是如此,商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为了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有必要把自己置身于高档次的场所中。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偶尔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

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指引,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结交有益的人。会见功成名就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运。“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人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可见,任何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经验和启发,结交自己的竞争对手,向他们看齐,并和他们赛跑,努力超过他们,是竞争中最便捷的方法。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人际专家忠告

成功人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为人们树立了某个方面的典范,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推崇的。优秀人才总是以成功者为榜样,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以此达到更高的水平。

同样,商场中是否有人缘,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事业的发展。所以每个人都应从年轻时代起建立良好的高层次的人际关系。结交优秀人才等于自动地提高了个人的要求,在优秀人才面前,你时时处处以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想不优秀都不可能。这样的竞争对手,是你的幸运,也是你学习的阶梯。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地刺激自己力争上游。

5.把合作过的人都变成朋友

人脉就是财脉,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识。人缘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成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谁也无法准确预知自己以后将会怎样。工作上的合作,生活上的互助,团队间的协作,就连最简单的问路、买卖东西,无时无刻不显现出一个人人缘的好坏。

“生时靠人带,死时靠人拜”,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中国人最讲人情关系,如果能以情感性的人情来维系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并把工作生活中合作过的人都变成朋友,那么必定会开发出人生中最丰沛的资源。

比如,做生意,首先要把人做好,大家关系处理好了,彼此信任,没有隔阂,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商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但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却一贯善待他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即使面对竞争对手也是如此,善于把合作过的人都变成朋友。

早年,李嘉诚帮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购得港灯,还率领华商一起“围攻”置地。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此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没有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相反,每一次战役后,大家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在商场上既竞争又合作。

这一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嘉诚做人做事的智慧。他说:“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即使在竞争中,也不要忘了想一想对方的利益。”

在李嘉诚看来,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做生意要重视人缘,善于发展朋友关系,大家开开心心,才能都有利可图,绝对不要因为利益闹得不欢而散。

李嘉诚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不过他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依靠高超的手腕建立起好人缘,在险恶的商场中避免了与人为敌。有人说,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与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这种观点并不夸张。在生意场上,李嘉诚创造了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的奇迹,首先是做人的胜利。

如何使自己的事业发展更顺利?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照顾对方的利益。与朋友一起交往,实现双赢的目标,有三点最重要,它们是:

(1)与朋友交往,要坚持“共享共荣”

就拿商业人际关系中来说,许多公司之间的联合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利益上没有达到“共享共荣”,结果合作的基础并不稳固,一旦被竞争对手找到空隙,与合伙人的关系很容易破裂,导致合作失败。

因此,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2)既要互惠互利,更要共渡难关

交朋友时,要做到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假如你和朋友合作做生意,就应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如果有人破坏这一原则,就容易形成保护主义,从长远来看危害到彼此的利益。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积极主动向对方敞开大门,这样不但可以吸收对方的有利条件,也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互通有无、融合共生的目标。

(3)财散人聚,善于分享的人更能做成大买卖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比如,千百年来,商人们抱定一个宗旨:无利不起早,没有利润的事情是商人们所不愿意涉足的。因此,在生意合作中要抱着“分利于人,则人我共兴”的态度,与他人积极合作。

有句话说得好:财散人聚。比如,对于经商,中国人一直以谋求利益为经商之目的。你把利益与别人分享,就会赢得信赖、聚集人心,这样一来自己的业务范围才会越来越广,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人际专家忠告

要重视人缘这种资源,平时积极地培育起良好的人缘,在关键时刻才会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多结交些朋友,把合作过的人都变成朋友,多积聚些人气,困难就容易解决,事业发展就更顺利。

6.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一首非常熟悉的老歌。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旅途中,永远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关心、批评和支持。

有时候,尽管大家素不相识,但只要其中一人先伸出友谊之手,陌生人也许就会变成好朋友。其实,真正的友情在于执著的寻觅,也在于慷慨的奉献。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才有个安身立足之点。

人们时常会发出这样的叹息声,在跋涉了几十年后,回头看一看四周,究竟有多少知心人时,心中却黯然伤感。生活中,你只要用心去接触别人,那么你就可能得到真诚的友情,结交可信的朋友。

有一次,一个作家独自去电影院看电影,然而电影放到一半时却突然停电了。他感到很难受,因为身旁没有一个熟人可以交谈。这时,身旁的人开口说话了:“喂,没电真烦心,咱俩聊聊天,可以吗?”这正中作家的下怀。本来,他正想不出如何来打发这段无聊时间的好办法,准备起身离开座位。于是,两人就海阔天空地闲谈起来。最后,电影散场时两人竟然成了好朋友,而且后来还经常保持着联系。事后,那个作家感叹道:“原来,友情就在于一句话啊!”

的确,友情居然如此的简单。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假如能与陌生的朋友发展友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许多新奇的感受,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就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快乐。

(1)生活中的名片应尽量分类保存下来

有一种朋友是你不能忽略的,他就是你在应酬场合相互认识并交换名片,但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行各业各阶层都会有。你不可丢掉这些名片,而应该尽量分类保存下来,记下这些人的特征,以便再次见面时心中有个谱。

(2)建立朋友档案

建立朋友档案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几点务必记住: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每个朋友对你都有用处;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联系。

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可以把他们纳入你的朋友档案里。

(3)不必刻意去结交新朋友

对于你手里的名片,你不必刻意去结交这些新朋友,但可以联系联系或者找话题向他们“请教”,以唤起他对你的深刻印象。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寄予什么厚望,因为你们之间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为你解决点小问题、帮个小忙,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人际专家忠告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建立朋友档案,把你全部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你需要时,凭着同学和朋友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

7.朋友需保持一定的距离

朋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是怎么样的朋友,无论关系多么密切,距离都是如此重要。交友不可强求,不可心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再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随时保持距离,因为距离是朋友的氧气。车与车太近,准出车祸;人与人太近,准出矛盾。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有了距离的友谊,才有可能长久。

朋友关系不像父子和夫妻关系那样,事关亲情和法律,也不像上下级之间那样,有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聚也容易散也容易。所以,交友不但要慎重,而且朋友之间也应该随时保持距离,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过于亲密或者过于疏离都不利于长久地保持友谊。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朋友的价值就在于“规过劝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错误相互纠正谅解,彼此共同改掉毛病或缺点,互相学习勉励,共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但规过劝善是有一定的尺度,尤其是现在一些合伙做生意做买卖的朋友,更要注意。在难以改变朋友的做法时,那就不要再勉强了,让朋友自己去领悟去吧,也许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算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对朋友也算是有帮助的。这样还保持朋友的关系,也伤不了彼此的感情。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无论多要好的朋友,都不应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应过多介入对方的家事,不要经常性地无事拜访或经常做不速之客。

很多人误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却不晓得过多了解别人的隐私和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于人于己都是负担!无论你和朋友多么知心,都须明白“疏不间亲、血浓于水”的道理。

人际专家忠告

交朋结友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不能由着自己一厢情愿,而应当尊重对方,耐心地等待对方。友情需要距离的度量,有距离才有吸引,心灵也才能保持独有的空间。古人曰:“与朋友交,敬而远之。”“敬”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语也说“过近无君子”,“有距离才会有美”,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朋友的距离。

8.千万不要伤害朋友的自尊

对一个朋友,且不论男女朋友,不能太过于重视,否则对方会觉得压力很大,会被你的重视压得喘不过气;但又不能过于疏忽,过于疏忽,可能就不会再有联系。与朋友相处,每时每刻都必须要有分寸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活中,有的朋友,你如果太重视他,会让他觉得交你这个朋友很累,就是因为你太重视他了,让他感到有压力,也会让自己过得很辛苦。有时,难免会跟朋友闹矛盾。但是,即便在情绪不能控制发生争吵时,也要有个分寸感。

无论是朋友之间,或是恋人之间,对对方的情感,肯定是无法对等的。总会有付出较多的一方,而往往是付出多的一方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现在很多时候在和朋友相处时,都要告诫自己,要控制自己的付出,这样会让自己和朋友都不受伤害。

一个富有分寸感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很有分寸地和对方商讨,每一句话,都能说得轻重适宜,进退有据,合情合理,婉转动听,从而解除对方的疑虑,提出具体的建议,最后顺利地解决问题。

朋友之间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其实,在小事上,你完全可以让朋友“赢”一把,既照顾了对方的自尊,也使自己有一个获得好感的机会。

王先生在闲暇时,爱找朋友聊聊天,或者与朋友杀几局棋,以此联络感情。

有一次,王先生与朋友下棋。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对朋友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杀。朋友的棋艺本来就不如他,这样一来,让朋友顾了前顾不了后,守住左边漏了右边,显得很难堪。

而且,王先生自以为棋艺高,故意设下一个圈套。朋友发现后,立即展开攻势,不料,张先生趁机使出“撒手锏”,一子定乾坤。此时,王先生得意扬扬,对朋友说:“你死定了。”朋友很尴尬,脸上汗珠直下,有些无地自容,自然大不高兴。

这是第一局。紧接着,朋友不大服气,又与王先生下了两三局,均以他惨败而收场。临走时,朋友对张先生放出狠话:“你小子等着瞧……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王先生没太在意,以为将来要找自己报仇呢!

几天后,张先生又兴致勃勃地去找这位朋友,人家说有事,摆出一副不爱搭理他的姿态。从此以后,这位朋友再不肯与张先生下棋了,但张先生最终没明白其中的原委。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这就好像没有基石就没有大厦一样。研究表明: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诞生。

人际专家忠告

有分寸感的人,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适可而止,能留有余地,能使自己保持主动。没有分寸感的人,却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弄成僵局,最后没有回旋余地。有时,你需要对别人加以批评,这时,更要细心把握好分寸。你如果处理得巧妙,既指出了对方的错误,还能让对方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

9.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情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交朋友的原则是追求心灵的沟通。

人生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离不开关心,离不开支持。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如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渡过难关,战胜困难,要比赠送名贵礼品有用得多,也牢靠得多。既为朋友,就意味着相互承担着排忧解难、欢乐与共的义务。唯此,友谊才能持久常存。

同时,好友要无事常见面。俗话说:“工作是干出来的,钞票是挣出来的,友谊是泡出来的。”下了班或周末,约三两好友吃吃饭、坐一坐,朋友的朋友又会带来更多的朋友,彼此那么一泡,不相识的成了朋友,原本相熟的更加热络。于是,友谊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亲切的交往中泡出来了醇味。

中国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朋友之交不仅推崇“淡如水”,也要注意不时“加点盐”,多聚一聚,见见面。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见面三分亲”,而不是“相见不如怀念”的潇洒。

即使是好朋友,也要常通电话,有空就找时间聚一下,就算再忙,发个电子邮件也不费什么事,但是感情一直是延续的。否则,联系不够紧密,互相参与到对方生活中的时间少了,和朋友生活轨迹的交集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会慢慢淡出彼此的生活圈。比如,朋友给你5个电话,你却忙得没有给他1个电话,没有感情的回应,你就会淡出他的视线。

朋友就是一个世界,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打通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王某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事,那时她们两个都是单身,也没什么钱。有时,周末跑到二沙岛的西餐厅,点一壶茶,看杂志、报纸,偶尔聊两句,就这样消磨一个下午。后来即使不在一个单位了,下了班也会走到一起,说说笑笑,日子过得蛮开心的。后来,王某结婚了,朋友渐渐不再是生活的重心,二人世界的摩擦和甜蜜代替了过去朋友相处的快意,慢慢地和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一年也联系不了几次。再联系时,王某有了家庭,她的朋友还是单身一族,话题也不再那么相投,过去的两个“愤青”如今一个依然如故,另一个变成了“贤妻良母”,共同语言减少了不少。

因此,朋友间即使曾经再要好,这种关系也需要时常维系才行。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密切。

人际专家忠告

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无论它是不是已经过去,无论它会不会有将来。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都不应该遗忘。能够拥有一位好友,一位至交,便拥有了一生的珍贵财富。友情是一粒种子,用心浇灌,就会在你的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

10.找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

在人际关系中,交际的切入对交际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入得好,交际圆满成功;切入得不好,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找准成功的交际切入点是增进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基础。

(1)努力寻求亲近和认同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给别人的感觉最深,别人也可以从这上面大致地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来。同样一个人能否招人喜爱,就看他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看他怎样恰到好处地适应别人的情感需求。

①关心他最亲近的人。任何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交际就可以利用人们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从关心他最亲近的人切入,拉近交际的距离。

②在他心中建起“同胞”意识。“同胞”意识也就是亲情意识。《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何以对刘备如此忠贞不渝呢?主要原因就是刘皇叔在与关、张相识之初就和他们义结金兰,结拜为“同胞兄弟”了,“同胞”意识在关、张心目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能在交际之初迅速建立起“同胞”意识,就可以使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戒之心,而把自己接受为“自己人”。

③为他助上一臂之力。热情相助最能博得人的好感。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古道热肠、为人厚道、不吝啬、好助人的人总能在邻里之间、同事之间获得好名声。因为人们一般都乐意与这些热心肠的人相识相交。

④用温情暖化他心中的坚冰。人们一般都认为,双方的矛盾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交际的冰点。但如果此时一方能主动做出一个与对方预期截然相反的善意举动,就会使对方在惊愕、感叹、佩服、敬意之中认同你,从而化敌为友。交际的冰点就成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

(2)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人们在交际中既有明显的个性心理,也有普遍的共性心理。如果能针对人们的共性心理切入交际活动,就可以获得满意的交际效果。

①赞扬满足人的称许心理。人们都有一种显示自我价值的需要。真诚的赞扬不仅能激发人们积极的心理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能使被赞扬者产生一种交往的冲动。

②激励满足人的成就心理。人们都希望尽量做好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这种成就心理如果能得到别人的激励,就必定能引起他的感激心理和报偿心理。

③求教满足人的自炫心理。人们对于自己具备的技能都有一种引以为荣的心理,如果想同这些人结识相交,那采取求教法是最有效的切入方式。

④欣赏满足人的自信心理。一个人往往对自己所崇信的对象或采取的做法坚信不移,有时宁愿相信自己一向认定的事实,也不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纠正。他所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够得到你的欣赏,你便能得到他的认可。

⑤降岁法满足人的年轻心理。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年轻,更具有青春的活力。如果交际从满足人的年轻心理切入,很快便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交际氛围,为成功交际开启一扇方便之门。

⑥投合满足人的共趣心理。人们一般都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而与情趣相左的人交往则往往不大容易成功。那么,如果你希望交际成功,就可以从寻找共同情趣切入。

⑦问候满足人的尊敬心理。社会交往中,获得尊重既是一个人名誉地位的显示,也表明了他的德操、品行、学识、才华得到了认可。主动问候就是最便捷、最简单地表达一个人的敬意的交际行为。从问候切入交际活动,十有八九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⑧退让满足人的好胜心理。人人都喜欢争强好胜,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主动退让,满足对方的好胜心理,可以让对方获得满足的同时,建立对你的信任和认同,从而打开进一步交往的大门。

人际专家忠告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过:“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发展人脉,建立关系,都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交际水平,而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

11.要在平时考验朋友

经得起考验的人才值得信赖,才可以委以重任。这种考验,既是以时间来证明的,也是危难、关键时刻表现的结果。

汉代的公孙弘为人正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后来贵为丞相,他吃饭的时候也只有一个荤菜,睡觉时只盖着普通的棉被。公孙弘的做法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也有人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其中,大臣汲黯就向汉武帝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批评公孙弘担任着很高的职务,有非常可观的俸禄,但是只盖普通棉被,这说明他在沽名钓誉,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骗取清廉的美名。

听了汲黯的意见,汉武帝也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公孙弘叫来,当面说了汲黯的看法。然后,汉武帝问道:“你如何看待汲黯的话,他说的都是事实吗?”显然,这是一种考验,无论承认或否认,都是对公孙弘的一次检阅。

接着,公孙弘同意了汲黯的观点,他说:“汲黯说得非常正确,在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中,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了,正是因为我们的交情好,所以他能够切中我的要害,给我提出中肯的意见和批评。”

听了这样的回答,汉武帝觉得奇怪地问:“既然你们关系好,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指责你呢,这样的朋友有什么用呢?”公孙弘镇静地说:“我听说过,真正的好朋友是诤友,不在背地里说坏话。汲黯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我求之不得。而陛下有汲黯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也实在是一件幸事啊!”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番话,不住地点头称赞他为人谦让,对公孙弘更加信任和敬重了。

在中国社会,信用、信任是最宝贵的。你有越多值得信赖的朋友,那么你的资源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为了得到值得信赖的朋友,必须在交往中,在关键时刻加以考验。否则,没有在平时考验自己的朋友,关键时候,就常常被朋友出卖,损失就大了。

干一番事业,需要朋友的帮助。获得值得信赖的朋友,必须在交往中认识对方、考验对方。这种考验,不需要精心设计,只需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用时间证明一切。

但是,一个人总考验别人,而自己经受不住考验,还是不能成功的。因为交朋友是相互作用的结果,你考验别人,别人也在考验你。同时,一个人的成功,内因起主要作用,一个人只有能够经受外在的各种诱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今天的商业世界,诱惑实在太多,所以许多人很浮躁。浮躁的人,在浮躁的世界里,只能交一些酒肉朋友,所以大家都靠不住,于是成功变得很困难,人们也生出“人生得遇一知己足矣”的慨叹。

但是,需要反思的是,不是你的朋友经不住考验,而是自己根本没经受住各种考验,所以始终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

人际专家忠告

一个人应该在平时多考验一下自己,测测自己的毅力有多强,胆量有多大,耐心有多高。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这些方面的修炼,使个人素养提升上来,才可以在机会来临时顺势而为,大展宏图。否则,平时不考验自己,不训练自己,关键时刻只能与成功机会失之交臂,自己出卖自己才最可悲。

12.细心才会赢得朋友信任

一个人与人交往时,切不可浮躁粗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终不能有什么成就。

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与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要时刻小心、细心,万万不能粗心大意。关羽大意失荆州,成千古遗恨。现实中,司机疏忽一下,可能酿成车祸;指挥官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战争失败。所以,凡事皆要细心,“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尽管为人诚实,心地善良,可就是办事粗心大意,有些大大咧咧的。有时,他虽然在帮别人的忙,但却让人哭笑不得。时间久了,他的朋友、同事都不敢把要事交给他办理,害怕他把事弄砸了。自然地,别人就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下面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这一道理:

小许是个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一旦他人有困难,他都主动搭把手。但是,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

有一天,邻居家的王阿姨病了。小许听说后,冒着大雨,把王阿姨送到了医院,并及时通知了不在王阿姨身边的儿子小刘。小刘很受感动,向小许表示感谢。事后,小许还买了些营养品来看望王阿姨。

王阿姨病重,必须做手术。但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小刘家一时难以周转过来。这时,小许又主动提出借给小刘一万元钱。邻居家对小许的热心非常感动。

不料,小许一去后就杳无音信,急得小刘及其家人团团转,无奈之下,小刘只得另想其他办法。几天后,当王阿姨的手术刚做完,小许身上揣着一万元现金,又急忙赶到了医院。

原来,小许回家取钱时,他又遇到了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必须马上去办。结果,他就把拿钱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等他再想起这事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了……

故事中的小许本来是好心帮助别人,却由于自己的疏忽粗心,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倘若在他去办另一件急事的时候,能记住拿钱的事,并及时通知小刘,那么,事情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平常,粗心的人与人交往时,虽然别人有时能够理解这种粗心行为,但作为粗心大意的人,也应该正视自身的缺点,并加以克服。

①要向善交际的人虚心请教,细心观察他们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克服自己易冲动的坏习惯,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稳重的人。

②要注意有关生活中的细节。从日常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克服自己大大咧咧的不良习惯。

③要随时自省,回忆自己的言行是否曾伤害到他人,别人托付的事情是否办了,是否办妥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完善自己。

人际专家忠告

一般地,粗心的人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乐于交往,比较容易冲动,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不高。因此,在行为方式上,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缺乏严谨性。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切实用心地改正自己粗心的毛病,毫不在乎,不当回事,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相反,一个细心的人,才会赢得朋友的信任,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