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49

第49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详解(5)

首先应该对犯罪构成有所了解。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主要有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据此可知,选项AB为正确答案。选项C刑事责任往往与犯罪主体相关;选项D正当防卫不符合犯罪构成,是排除犯罪的主要事由,均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犯罪构成的基本内容,是重要考点,考生应该重点掌握。

5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构成的要素。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据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确答案。此知识点属于犯罪构成的要素,是重要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多加考查,考生必须多加注意。

5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的基本特征。

刑罚是由刑法明确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据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确答案。此知识点属于刑罚的基本内容,是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准确识记。

5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罚中主刑的种类。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中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据此可知,选项ACD为正确答案。此知识点属于我国的刑罚体系,是重要考点,考生应该多加注意。

5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主要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确答案。此知识点属于经济法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内容,是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该准确识记。

54.【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法的基本分类。

程序法包括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具体而言,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仲裁法。据此可知,选项ABD为正确答案,选项C劳动合同法属于我国社会法的范畴,是实体法,因此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畴,是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准确识记。

5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实体法的基本分类。

实体法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据此可知,选项ABC为正确答案。选项D属于程序法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畴,是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准确识记。

56.【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中辩护的种类。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可以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据此可知,选项ABD为正确答案。选项C代理是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所从事的专门活动,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刑事诉讼基本法律制度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注意理解。

5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诉讼制度的基本分类。

我国诉讼制度有: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据此可知,选项ABC为正确答案。选项D仲裁法属于典型的非诉讼程序法,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畴,是常规记忆性考点,考生应准确识记。

58.【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包括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据此可知,选项ABD为正确答案。选项C是刑罚体系中附加刑的一种,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是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准确识记,不要与相关知识点混淆。

59.【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行为。

首先必须掌握两个基本概念: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据此可知,选项ABD为正确答案。选项C涉及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问题,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当然更加可以进行纯获利益的行为,这类行为被民法所认可和保护,因此,选项C是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属于民事行为制度,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对民事行为制度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0.【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依法治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和实质意义上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但二者也有主次之分,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实质意义的法治,而并非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实现依法治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只能逐步实现,不能操之过急。依法治国并不排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发扬人民民主也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因此三者是统一的。综上分析,选项B应排除。此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三、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2)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

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

增强国防观念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三,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2.【参考答案】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第一,正确认识竞争。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失败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第二,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合作,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究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讲究合作。第三,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把握几种关系:第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第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第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第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是资产阶级所奉行的人生观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利己主义。所谓的“为别人”实际上是达到“为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手段,“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和根本的目的,“客观为别人”与我们所讲的为人民服务有着原则上的区别。

3.【参考答案】

(1)“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即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新生”意指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在于:第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虚无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4.【参考答案】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其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再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最后,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有序性更加凸显。首先,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其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再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最后,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