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36

第36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详解(7)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第一,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ABCD均为正确选项。

6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6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所以,选项ABC为正确选项。

此知识点2000年(理)单选题第14题、2002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7题、2006年单选题第11题、2007年分析题第37题考查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十七大的新提法,也是2009年新大纲调整的知识点,需引起考生注意。

6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2004年多选题第26题考查过。

67.【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形成的产业格局。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比重和水平;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此知识点2004年多选题第26题考查过。

6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为促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选项B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布局的内容,不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的内容,故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69.【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布局。

为促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工作布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选项C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不属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布局的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7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此知识点2001年(文、理通用)论述题第35题考查过。

7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采取的途径。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选项D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不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采取的途径,故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7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第一,从阶级结构上看,具有更广泛的阶级基础。第二,从政党关系上看,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尚未考查过,需引起考生注意。

7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7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2005年第26题考查过。

7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7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次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77.【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选项B是周恩来提出的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不符合题意。

此知识点2007年单选题第10题和2004年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7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尚未考查过,需引起考生注意。

7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一纲四目”。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方针:“一纲”即只要台湾回到祖国,其他一切问题都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指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都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相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此知识点近十年来尚未考查过。

8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1999年(理)单选题第13题、2002年(理)单选题第12题考查过。

8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尚未考查过,应引起考生注意。

82.【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也不是敌我矛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

三、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第一,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①唯物辩证法主张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即是以联系的思维方法得出的重要论断。

②科学发展观所大力倡导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主张,即是唯物辩证法全面看待问题哲学思想的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①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3)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②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③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

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⑤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