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34

第34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详解(5)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以及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这三大原则,是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出发的,体现了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人民军队正确处理内外、敌我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知识点没有直接考查过。

2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就是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主要是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B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形式,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此知识点1999年(理)辨析题第32题、2006年分析题第36题考查过。

2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公私兼顾”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之一。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此知识点2001年(文)第21题和(理)第23题、2004年单选题第9题和2008年单选题第10题考查过。

25.【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有低级和高级两种形式。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加工订货,是由国家或国有企业与私营工厂订立合同,供应原料或半成品,委托私营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统购包销,是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商品以法令形式规定统一收购,私营工厂不得自行销售。经销代销分两种情况:经销是私营商业根据国营商业的供应计划用现款进货,按照规定的办法和零售价出售,从批零差价中获得收入;代销是国营商业把商品委托私商代销,私商从中取得规定的代销手续费。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公私合营。

此知识点2002年(理)单选题第9题考查过。

2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所提出来的;在过渡时期采用和平的方法和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故选项ABC均为正确选项。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的,所以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心来进行的,更不是要消灭一切旧的生产关系,故选项D是错误的。

27.【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28.【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选项A是毛泽东在1950年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此知识点近十年来尚未考查过。

2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思想。1956年12月,毛泽东在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中央统战部负责人的多次谈话中,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子恢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就谈到农业合作社要建立责任制的问题。刘少奇提出,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此知识点2002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3题考查过。

3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偏离了这一目标,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这一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所以选项ABCD均为正确选项。

此知识点2000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22题、2004年多选题第25题考查过。

3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包括了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的问题,同时又包括了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一,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3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本质的整体论述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的问题,同时又包括了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规定性,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属性,“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要实现其奋斗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必须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保证。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可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3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途径。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选项D是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35.【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的科学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不能逾越,也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选项A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并不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3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此,只有通过迅速发展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所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此知识点尚未考查过,需引起注意。

37.【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八大提出的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选项B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选项C是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的主要矛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8.【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

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选项A是基本路线的中心;选项D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

3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统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同样,我们也不能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它们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此知识点2001年(文)单选题第8题、2001年(理)单选题第10题都考查过。

4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没有最低纲领,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好当前工作,最高纲领就只能是美好的空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4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

邓小平不但根据我国国情确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设计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步骤,这就是著名的“三步走”战略步骤。具体地说,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选项C是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42.【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三步走”战略和“新三步”战略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