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28

第28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详解(8)

对冥王星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是: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约。

(2)冥王星事件告诉我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同时,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再次,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探究科学真理的问题上,我们要立足实践,敢于质疑一些权威观点,不断进行科学创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检验真理标准的相对性。

这些知识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要想回答好此题难度较大。因此,对原理的把握是解答好此题的关键。另外,还要把原理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7.【参考答案】(1)人性是指人的所有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救人”是指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治心”是指关注人的社会、精神属性。汶川地震救援体现了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要敢于牺牲个人价值去实现社会价值。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哲学命题的一个很好的命题点。汶川地震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把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价值结合起来需要引起考生注意。解答此题,一要考生关注社会问题,不读死书。二要理解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解释社会问题。

8.【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部分。改革的哲学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那些束缚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开放的哲学基础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现在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我们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内因和对外开放的外因辩证统一起来,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问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考生往往不能运用哲学原理把改革与开放分别来回答。第二问难度较低,只要理解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并且与材料结合起来即可。

9.【参考答案】(1)材料1表明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材料2是一种“技术决定论”。二者有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力中其他要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强调科技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强调社会诸因素,特别是社会生产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从来不赞成技术决定论。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为此,应改变我们人类的活动方式,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确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在运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第一问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技术决定论区别开来。第二问要知道引起全球性问题的原因才能回答好如何去防止科学技术可能导致的全球性问题。

10.【参考答案】(1)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这一事件要求我们用过程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开拓前进。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有些是比较幼稚的,我们必须给它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保护、引导和支持它的发展。

(2)发展具有过程性,这是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要求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坏后代人的发展,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当代发展的前提来对待,延伸了人们的发展眼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

只要知道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就可以回答好第一问。第二问关键要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就是发展的过程性,这样回答第二问就简单了。

11.【参考答案】(1)通过“耘苗”来帮助庄稼生长,这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包括反映世界的能动性,意识在反映世界时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的能动性等。

(2)宋人“揠苗助长”犯了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意志论”的错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出现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地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唯意志论”。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回答此题必须具备下列知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认识世界的能动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发挥意识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2.【参考答案】(1)材料1中认为自然界完全是必然性的世界属于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而认为人类社会完全是偶然性的世界则是一种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二者都割裂了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和偶然是辩证统一的,是辩证决定论。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然界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人类社会也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2)材料2从偶然性后发现了必然性,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必然和偶然辩证统一起来:

第一,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