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31306600000021

第21章 农村教师班主任工作漫谈(1)

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1978年2月20日,经过6年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然而我面对的环境却与想象中有天壤之别。两栋平房之间夹着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周围连围墙都没有,这便算是盘山县高级中学。

平房内部连顶棚都没有。如此这般,一位教师讲课的声音便会穿透顶部的人字架,传达到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个教室,我们就在这样互相干扰的环境中上课。那时房顶还未扣瓦,上课时抬头,便可透过木板缝看到蓝天白云。冬天飘雪,雪花都可以从木缝中直接飘进来。除此之外,整个学校除了教室之外,连一个实验室都没有。

初到校,领导便安排我担任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学生的水平也是差强人意,初二·六班还可以,初二·八班的情况可就让人发愁了。不仅全班56位同学是清一色的男生,而且这些学生还是从各班淘汰的后进生。他们贪玩、不爱学习,有几位同学在填学生登记表时,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填错了。问他,他还埋怨:“都怨我爸的名字太难写了!”看到这样的环境,我埋怨,灰心,也等待过,我想等待环境改善了,自己再好好上课,再搞改革。

埋怨、失望、期盼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差劲,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坏,面对困境,我们不应该抱怨,而应该迎难而上,超越自我克服困难。人生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以自己稍纵即逝的时光,换来大堆的埋怨。到头来只能是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想等待办学条件标准化了再进行改革;想等待教师地位提升了,再踏踏实实地教学;想等待社会上厌学之风转变之后,再专心致志地教书;想待全部的人都努力工作以后再努力。这样无尽的幻想,等来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不尽人意。

也是在尝试了这些苦涩的果子之后,我才认识到我应该从自我做起,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用尽力气埋怨环境,不会有任何改变,有时甚至会事与愿违,助长了他人的无知和自己的野蛮。但如果省下力气,用于转变自己,就能让自己发生转变。

埋怨环境不理想,往往是我们自己不够优秀;埋怨他人过于狭隘,往往是我们自己不够宽容;埋怨天气十分恶劣,往往是由于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往往是我们自己投入的精力太少。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了环境,才会改变环境。

从这般认识出发,勇敢面对现实,在教育方法上力求创新、突破。过不了多久,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其班风有了显著的改变,那个全都由男同学组成的班级,学生们也与我成为了朋友,他们也协助我开展教学改革,帮我设计公开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教课不到半年,组织上任命我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一职。我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能兼顾1500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教课工作的方法。1986年3月14日,市委组织部任命我担任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被特批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近几年,在国家教委及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美育楼等三座楼房;不但拥有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而且还有体、音、美专用教室,设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实验室;添置了四通打字机、摄像机、复印机等设备。校园内还建了假山、喷泉、植物园……往日简陋的办学条件如今已成为历史的回忆。虽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校新引进了许多设备,对这些设备保管,维护力度不够;一些专用教室使用率过低;房子多、设备多,于是水费、电费、维修费也随之成倍增加……

可见,人生所面对的环境不能个个称心如意,我们要改变环境,更要适应环境。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一些自我改变,少一些埋怨,最后你会发现在潜移默化中环境正在一点点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生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我在校园内跑步,在返回教学楼的途中正好赶上毕业班的同学晚自习课间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学楼。我走进大楼,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晚自习课间活动状况。不料在正对着我们班的走廊外,听到正有两位同学在吵架,用词十分难听刺耳。我的好心情立刻消失殆尽,马上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

一看见我,他们马上害怕起来。我本来满肚子都是气,可见他们害怕,我的气又顿时消了。此情此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可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我可以扮演一个暴怒鲁莽的角色,不仅自己生气,学生也怨声载道。

我可以扮演一个没有责任感、听之任之的角色,结果不仅学生越来越难管,我的威信也日益降低。

我可以扮演有丰富阅历的教师角色,帮学生化解矛盾,使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也树立起我在学生中的威信。

我也可以扮演对学生只会斥责挖苦一通,不会安抚鼓励的角色,使师生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我还可以扮演学生长辈的角色,先施之以关心抚慰,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又可以扮演学生的亲朋的角色,使学生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和呵护,在温暖中自觉地改掉错误;我可以扮演学生朋友和伙伴的角色,重现学生淘气时的心理,然后和他们一起把错误思想从头脑中统统抛掉。

我当然还可以扮演生理保健医生、心理治疗医生的角色,从医学角度分析学生犯错时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然后帮助其排除障碍,做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

总之,面对两个吵架的学生,我有多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选择扮演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我选择了严父与心理治疗医生的双重角色,先给予他们家人般的关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他们听着我的分析,不仅没有面对老师的畏惧,反而能够静下心来自我反省,承认错误。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改正了错误,而我也为自己成功地解决问题和他们知错就改的行为感到欣慰。

我常常认为平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在各种角色中转换。遇到同一件事时,我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在这个生活大舞台上,我们每天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千万不能把我们自己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要以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

我问学生:“老师在同事们面前是什么角色?”

“是班主任,语文教师。”

“那么在全校师生面前呢?”

“是校长。”

“在学校32位党员教工面前呢?”

“是书记。”

“老师走出学校,走在大街上呢?”

“是路人。”

是的,这时我就不能把自己只封锁在班主任的角色里。如果走在大街上,对面过来人,我一定要给别人当班主任不可,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在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我没注意,仍往前走,这时又扮演什么角色?”“老师,那您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违法者。”既然是违反交通规则者,我不能因为和交警支队长、大队长均为好朋友,而逃避法律,逃脱制裁。而应扮演好违章者的角色,老老实实接受批评教育,努力改正错误,遵纪守法。

“老师在商店里呢?”“就是顾客了。”“在优秀售货员面前呢?”“是被热情接待的顾客。”“在善于搞阶级斗争的售货员面前呢?”“您完全会成为被斗争的对象。”“在刚与爱人打完架,憋了一肚子气的售货员面前呢?”“那您就可能成为出气筒了。”

是的,想通了这些事,当真的遇上那样的售货员,就能坦然面对,就能想到当好出气筒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超强的忍耐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既能让她心平气和,也能锻炼你的耐力,丰富你的人生阅力。倘不愿扮演这个出气筒的角色,她出气,你顶撞;她骂,你也不示弱,双方都不愉快,问题没有解决,还伤了和气,结果岂不是两败俱伤,这又何苦。

“对医生而言呢?”“您是患者的角色。”

“对邮递员而言呢?”“您是住户的角色。”

“对政治家而言呢?”“您是一张选票的角色。”

“对化学家而言呢?”“您是化合物的角色。”

我做教师期间获得了很多荣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先后与党的三任总书记合影7次,多次出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人民大会堂的会议不算在下面就座的次数,主席台上面我就已经坐过5次了。甚至有几次正部长级干部都被安排在我后面坐。有一次,我一回身,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就在我后面坐着呢。此时,我很不好意思地说:“袁老,您如此高的地位,怎么可以坐在魏书生后面呀?咱俩换一下吧。”但即使你要求也不可能换,你不用对这样的安排不好意思或是心理忐忑不安,只要从容淡定地扮演教师的角色就可以了。

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总惦记着荣誉,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平日生活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我跟卖冰棍的老大娘、卖白菜的老大爷,虽然分工不同人,但在人这个意义上是完全相等,咱一点也不比别人高。我总想,很多人总想高人一等,并因此自得。高人一头,还叫人吗?他们想成为人上人,骑在老百姓头上做威做福,老百姓就不让,于是引发了矛盾、斗争,破坏了原有的宁静、和谐。

总想着自己也是平凡的劳动者中的一员,这样便能扮演好自己“人”这个角色。假如非要说自己和卖白菜、卖冰棍的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咱比别人工作条件好、比别人人生机遇好。既然这样,那就更该勤奋地学习、更努力地工作才对。

1991年暑期,我于西藏讲学结束,立即要赶到哈尔滨参加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我请西藏方面为我买7月26日由成都飞往哈尔滨的机票,拉萨说都全部联系好了。谁料,一到成都,当地机场说是没有这天飞哈尔滨的飞机。我十分着急,因为我是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的理事长,哈尔滨2000多人的大会、350人的讲习班、146人的代表会都在等着我。无奈之下,我只好在26日改飞沈阳,到那已是夜里9点多钟了,我急忙赶到沈阳站买了一张站票,好不容易赶上去哈尔滨的火车。

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我就想,此时我的角色就是“挤火车者”。如何演好这个角色呢?于是我站在那里观察人们的表情、旅客们的动作,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推测他们的性格和职业。这样观察着,使我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反而感觉兴味盎然。心情正好时,左边过来了一个人用力撞了我一下,我觉得自己理亏,因为我站在过道中,人家要走过去,撞我是难免的。于是我不好意思的朝人家笑笑,往边上站了站。过了一会,又从右边来了一位,往我脚面踩了一脚,我感到踩得也没什么错误,便连说没关系、没关系,说得他也有点窘迫起来,只好说了一句“对不起”。

倘若不扮演积极的角色,本来是挤火车者,却不能摆正位置,端正心态,牢骚满腹,还埋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还有我的座位,可坐火车反倒连个座都没有?!”别人并不会因此给你让座。

在火车上我只是众多乘客中的一个挤车者;在沈阳市里我只不过是五百万市民之一;对全人类而言,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员。换个角度,变换一个参照物,任何事物都可能是微小的。地球在太阳系还算大,太阳犹如西瓜那样大,地球毕竟有豆粒那么大。可到银河系呢?比豆粒还要小,不也成为了一粒尘埃了吗?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积极地面对生活,生活会眷顾你,而你也会离成功更近。

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984年11月,我在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大会上作完报告后,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在杭州讲解如何当好班主任,紧接着应上海《语文学习》之邀,在上海向千余位教师介绍自己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当时上海市教育局杭韦局长出席了会议,并认真听取了我的报告。

第二天,我又被邀请到上海师大,向他们介绍我做教师的心得体会。会后,部分学生围住我说:“魏老师,听您一讲,当教师真是一项轻松快乐的工作,我们也期盼着赶快毕业当教师、当班主任。请您给我们留一句话来勉励我们吧。”

我思考了一会儿,便给他们写了这样一句话:“相信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成你的助手,你同样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我到全国各地许多师范院校作过报告,从祖国北方的齐齐哈尔师院、东北师大,到南部的广东教育学院、深圳师专;从西边的新疆大学、陕西师大,到北京师大、北京师院……

会后,每当有学生围着我让我给他们留一句话以资鼓励的时候,我都会把上面这句话一字一字认真的写在这些大学生的本子上,希望在他们人生道路上有所帮助。

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以来多年经验的总结。

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正因为一直坚持这项原则,工作才如此顺利、成功;反之,就会遇到挫折,遭遇失败。

1991年曾有人问过我:“魏老师,您又任书记,还兼任校长,同时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上两个班语文课,此外还有社会兼职29个,每年要出去开4个多月的会,在学校时还要不停地接待四面八方来的客人,还要处理来自天南地北的信件,还要写书,写稿件。您是如何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又是如何在百忙之中给学生们上课的呢?”

说实话,这还真的离不开学生们的帮助,否则我早就分身乏术了。

1987年10月,我到香港考察,未及返校便赴京参加党的十三大。当时我正任职两个毕业班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外出期间,学生们轮流担任“班主任”管理班级,语文课全靠学生自学。20多天后我开会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是不是能用一节自习课,补一下语文课,两班同学一致表示强烈反对。原因是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外出时,他们就像自己的老师一样,通过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不需要再补课了。

1991年,毕业的两班学生人数超过上面的数字,达到146人之多。我与同学们交流时说:“老师凭什么担任班主任,凭什么教语文?就是凭在座的各位助手。在座的146位同学每一位都是我的助手,都是我的语文助理老师,都是我的副班主任。大家都是老师的助手了,那么不论我在不在同学们身边,他们都一样可以管理好班级。反之,大家若不是老师的助手而是对手,那可糟糕了。我这个人不聪明,不会与别人作对,只有一个对手我都应付不来,更不用说你们146个人了。”

其实,师生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助关系。

6年多来,我始终要求全校每一们专任教师和兼课的校长主任,都要与学习吃力的一位后进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