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31306600000019

第19章 农村教师必备素质漫谈(6)

另外一种是KAS教育,即“知识、能力、技能(技法)”教育,这种方法在美国得到普遍推广,它把知识、基础能力,创造技法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成果。

第二种、CPS教育

在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也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育和训练”,是运用创造学原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CPS教育方法可归纳为:三阶段模式、五阶段模式、八阶段模式、十阶段模式。十阶段模式又包括:

①发现问题对象;②将对象的每一要素分解出来;③依次寻找问题所在;④设想准备达到的目标;⑤汇集有关信息、资料;⑥发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方法;⑦解决方法评估确定;⑧实施计划的制定;⑨追踪实施情况;⑩反馈分析研究和完善。

结尾:目前这种教育方法,以美国作为典型代表,我国也正在推进CPS教育方法。

第三种、超前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可使儿童突破知识积累和学习时间上的限制,提前投入到新知识学习当中。它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压缩式超前,在学习内容不减的基础上,缩短学习时间,从而提前学习新的知识;另一种是跳跃式,即路过某些学习内容,它又可分为同质超前和异质超前两种形式。同质超前是在同一知识结构中进行;异质超前是在原来知识基础上,步入另一未知的领域中进行。此类教育方法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①是一种主体自主学习。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因人而异地去探索求知世界。

②是一种跳跃发展的教学形式。它着眼于知识的质的飞跃而非量的积累。

③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运用和反应。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方位,复合式的方法,把形象思维、直接思维、联想思维、倾向思维、扩散和集中思维等创造性思维以及灵感思维体现出来。

第四种、开发右脑训练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维塞尔、载维和林伯乐在综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右脑是由胼胝体联结,并通过胼胝体里的两亿条神经纤维沟通的。只有在左右脑一致发挥作用时,才能成功地创造客观事物。

要开展创造教育,教师必须是具有创造性的,只有自己具有创造性,并掌握创造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推动思维抽象升华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应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思维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佯装

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时候会故作愚笨,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而结果往往会弄巧成拙,很多教师由糊涂到后来真糊涂了。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方法有时候比直接传授知识效果更佳。

2.风趣

风趣幽默的老师在学生中最受欢迎,教学中幽默的特点在于教学中的幽默有其特殊性,是为教学活动的需要而服务的,它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时机出现,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从幽默中渗透和发散出机敏的智慧、渊博的知识、睿智的眼光、良好的素质、愉悦的心情和内在的魅力。将你难以遏制的欢乐传达给学生感染他们,不断增添艺术色彩,在莞尔一笑或放声大笑中驰骋畅想、准确判断,咀嚼隐藏在幽默之中的美妙感觉,体会创造性思维的迷人境界,掌握知识的真谛。因此,可通过双关语、俏皮话、编故事,甚至一个手势、一个表情等使你要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趣味横生,带来沁人心脾的兴奋和欢乐,使幽默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新接班或借班上课的老师如果能恰当运用幽默,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有所获。

3.语言的修辞

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的中小学生,通过调整和修饰使语言形象生动,从而产生鲜活的思维意念。在教学中灵活适当地运用修辞,不仅可使教育的语言形象生动,不落俗套,还可以使学生被美妙的语言吸引,陶醉其中,从而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注重语言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比喻、趣用借代、巧于比拟、合理夸张、活施反语、讲究对偶、适时反诘或正确转换等都能使遣词造句恰如其行,效果奇佳。

4.引导

真正有效的引导,不仅在于使学生从未知中获得知识,还在于教导学生如何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因此,成功的引导,一定要切中要害,找准关键,“导”在精要处,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暗示”是点拨艺术中最具代表的要数,它是用间接、含蓄等潜移默化的方法影响学生心理的思维和行动。暗示主要包括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境暗示、板书暗示和权威暗示等方式,教学中可利用暗示来起到开发学生心理活动,愉悦学生心理过程,开拓学生心理内容等作用。

5.发现美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当中更是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美。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发掘和领略教学内容中所包括的各种美,使学生受到真理的启迪,找到学习的真谛,从面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能够从视觉美发展到赏心悦目的理性美,进而升华为一种对内心追求的动力,循环往复。

素质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培养

教育思想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决作用。不同的教育思想因其质量的不同,对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也不同。目前,我们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就是因不断重复和练习而渐渐固定下来成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以晨读为例,第一次晨读,也许需要很强的意志或者他人的督促,但是如果能一直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每天早起的晨读就会成为一个习惯了,不论风吹雨打,都雷打不动。一个勤劳成习的人,突然让他闲着没事干,他甚至会生病的。可以看出,习惯并非是天生的,而是日后渐渐形成的。形成的因素和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地不断重复同一动作而致;另一种则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而形成的。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摆出一个重要课题: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也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

养成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意义重大。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某些行为习惯,是在特定的年龄段形成的。一旦与该年龄段失之交臂,再加以培养,只能是徒劳无益,或收效甚微。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施教的最佳时期,该阶段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如果能牢牢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他们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看都大有裨益。儿童是祖国的明天,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富强,加快国家进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