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寻烦恼的经历,那些无谓的烦恼和忧虑,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有谁从烦恼和忧虑中得到过益处吗?恰恰相反,那些自寻的烦恼和忧虑在随时随地地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消耗着我们的活力、降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尽管生活中并没有遇到过严重的挫折和创伤,但一颗心却总是被烦恼紧紧缠裹着,这些烦恼其实是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孩子考试没有考第一名,上司今天表扬的是张三而不是自己,买的彩票总也中不了奖……人生短暂,我们用无比宝贵的时间去愁一些本不该在意的小事,值得吗?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们常常忧虑的“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忧虑的所有“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制定的“烦恼箱”里。
过了3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
又过了3周之后,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这让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却很少。
心理学家从对“烦恼”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人所忧虑的“烦恼”,有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可见,烦恼多半都是自己寻来的。
英国历史上有位首相劳合·乔治,和朋友一起散步每走过一道门时,他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关好。朋友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关闭我身后的门。当我关门时,过去的事也被关在后面了,然后重新开始,向前迈进。”烦恼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把它们挡在时间的大门之外,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困扰我们了。无论多么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后,便会成为过去。所以,何必太在意呢?
在生活的过程中,许多人习惯给自己增加压力,他们总是把问题看得很严重,做错了一件小事,也要反复问自己:“别人会怎么看我?”快乐或失意,一会儿便成往事。很多人遇到一点小麻烦也要自己吓唬自己:“我这辈子怎么办?”其实烦恼对于我们来说,向来是飘忽的,想到它时它便存在,忽略它时,它便杳无踪影,而忽略烦恼的关键是:必须自己为自己卸下枷锁。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
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山脚下,看见一片绿草丛中,有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他走上前去问:“你看来很快活,能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就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他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前,看见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找解脱的?”他说:“是的!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没有。”“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呀?”
他蓦然醒悟。
每个人都应该有终止烦恼的习惯,如果你没有,就应该去培养。人生中遇到的烦恼可能会很多,如果所有的烦恼都累积起来,你一定不堪重负。
纽约街头有位卖花的老太太,名叫索菲亚,她的穿着相当破旧,身体也很虚弱,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路人被她的笑容所打动,常常争相购买她手中的花,有人问她:“你看起来很高兴!”她回答说:“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然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一个卖花的老人竟把深奥的人生哲理洞悉得如此透彻,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一个人总是盯着事物的负面,苦事、累事、烦心事,等于将阳光关在心灵的窗外,你的心灵简直成了一个“垃圾桶”。
活在世上,一定不要自寻烦恼。
心灵灯塔
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用希望来代替失望,用勇敢来代替沮丧,用乐观来代替悲观,用宁静来代替烦躁,用愉快来代替烦闷。如此,烦恼在我们的心灵中就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