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63岁的宋孝宗退位,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赵敦,自己称太上皇,移居慈福宫,并改名为重华宫。其实这重华宫就是以前宋高宗住的德寿宫,只是改了名字。1189年,宋孝宗退位作太上皇(称寿皇),太子赵惇继位,就是宋光宗。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宋孝宗赵昚在皇位二十七年,在太上皇位五年,享年六十八岁,死后葬于永阜陵。在南宋一朝中,宋孝宗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皇帝。
东宫历来都是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太子言行稍有疏忽,不仅储君之位不保,而且还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赵惇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入主东宫后,勤奋好学,一举一动严守礼法,对孝宗克尽孝道。孝宗情绪好时,太子也“喜动于色”,反之则“愀(qiǎo)然忧见于色”。孝宗常以诗作赐与太子,不断提醒他继承自己恢复故国之宏图壮志,太子在和诗中也竭尽所能地称颂父皇的功绩,努力表现自己的中兴大志。这种父唱子和无疑使孝宗更感欣慰,太子似乎的确继承了他的英武与志向。
赵惇小心翼翼地在东宫作了十几年孝子,年过不惑,却仍不见孝宗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意向,终于有些耐不住了。一天,太子向孝宗试探道:“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送来染胡须的药,我却没敢用。”孝宗听出了儿子的弦外之音,答道:“有白胡须好,正好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要染须药有什么用!”太子碰了软钉子,从此不敢再向孝宗提及此事,转而求助于太皇太后吴氏(高宗皇后)。他多次宴请太皇太后品尝时鲜美味,太皇太后心知肚明,在某些场合也曾向孝宗暗示过,应该早点传位给太子,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太子还须历练。父亲威严强干,又迟迟不肯放权,这也许已经给太子的心里投下了某种不祥的阴影。
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高宗驾崩,孝宗悲痛欲绝。对高宗的禅位之恩,孝宗一直心存感激,加上自己已年逾六旬,对恢复中原也深感力不从心,因此他一改以往为先帝服丧以日代月的惯例,坚持守三年之丧,既表明他对高宗的孝心,也借机摆脱烦琐的政务。淳熙十六年二月,时年43岁的赵惇终于盼到了内禅大典。孝宗传位于太子后,退居重华宫。
宋孝宗退位,除了对当皇帝产生倦意和给宋高宗守孝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金朝也换了皇帝,由二十几岁的完颜王景继位,称金章宗。按照“隆兴和议”规定,60多岁的宋孝宗要尊称20多岁的金章宗为叔叔,这实在是有失体面和体统,自尊心很强的宋孝宗对此是难以忍受的。当然宋孝宗对于权力也是依恋的,在内禅前,他安排了他信任的周必大担任了左相。
但宋光宗上台以后却不愿意受制于宋孝宗,不久周必大就被罢去了相位,留正被任命为左相。宋孝宗希望自己退下来以后,也能象宋高宗那样安享晚年,儿子宋光宗也能象自己对待宋高宗那样孝顺地对待自己。然而,宋高宗的现实对他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
登上了帝位的光宗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必要装出“孝子”的模样来讨孝宗的欢心了。即位之初,他还曾仿效孝宗侍奉高宗的先例,每月4次朝见重华宫,偶尔也会陪孝宗宴饮、游赏,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光宗便开始找借口回避这种例行公事,父子间的隔阂逐渐显现出来。
绍熙初,光宗独自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高宗在世时,孝宗凡出游,必恭请高宗同行,而光宗只顾自己游玩。看到这样的奏章,光宗极为恼火,恰逢此时孝宗遣宦官赐玉杯给光宗,光宗余怒未息,手握不稳,不小心打碎了玉杯。宦官回到重华宫,将事情的经过掐头去尾,只禀报说:“皇上一见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连玉杯都摔碎了。”孝宗心中自然不快。另有一次,孝宗游东园,按例光宗应前往侍奉,可到了家宴之时,却仍不见他的踪影。一向搬弄是非的重华宫宦官故意在园中放出一群鸡,命人捉又捉不着,便相与大呼:“今天捉鸡不着!”当时临安人称乞酒食于人为“捉鸡”,宦官们显然语带讥讽,暗指孝宗寄人篱下的处境。孝宗虽佯装不闻,但内心的愤怒与痛苦可想而知,毕竟光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连起码的礼数都没有,作为父亲,岂能听之任之?
种种迹象已让孝宗感觉到光宗对自己的冷落和怠慢,而在立储问题上,父子二人意见严重分歧,进一步激化了原有的矛盾。
孝宗为给爱子治病,搜集到民间秘方,照方和好了药,本可差人给光宗送去,但孝宗恐怕被李后所阻,就准备等光宗来重华宫问安的时候让他服用。李氏此前已经听说孝宗不同意立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的事情,认为孝宗是借机来发泄对自己的不满,此番孝宗让光宗过宫服药,更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以为这是孝宗要毒害光宗的一个阴谋,自己的皇后之位也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威胁,便极力阻止光宗去见孝宗。不久以后的一次宴会上,李氏当面向孝宗提出立嘉王为储,孝宗沉吟不决,李氏竟然责问道:“我是你赵家正式聘来的,嘉王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孝宗大怒,拂袖离席。回宫后,李氏向光宗哭诉,又重提服药之事,说孝宗对光宗有废立之意。光宗本就对孝宗不肯立嘉王耿耿于怀,李氏这一番添枝加叶的挑唆从侧面“证实”了他无端的猜疑。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再也不愿去重华宫朝见孝宗夫妇了。
在光宗突然发病的当晚,孝宗亲自过宫探视,看到儿子满口呓语,不省人事,不禁又急又气,召来李后厉声训斥道:“你不好好照顾皇帝,以致他病成这样。万一皇帝有何不测,我就灭了你李家!”接着嘱咐丞相留正劝谏光宗保重身体,若光宗不听,就等他到重华宫问安时亲自劝谕。几天后,光宗病情稍有起色,李后故技重施,哭诉道:“皇上近来龙体欠安,太上皇迁怒臣妾,打算诛灭妾族,臣妾有什么罪过啊?”又将孝宗吩咐留正的话肆意歪曲,说孝宗要在光宗再过宫时留住光宗,不让还宫,这样光宗更不敢赴重华宫了。
宋光宗的行为使宋孝宗十分伤心。《西湖游览志余》载:光宗逾年不朝重华,寿皇居常怏怏。有一天,宋孝宗登望潮露台,听到委巷小儿争闹呼着“赵官家”,宋孝宗就叹着气说道:“朕呼之尚不至,枉自叫耳。”凄然不乐。
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重,宋光宗还是不去重华宫(太上皇所居之宫)探视,宰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舍人彭龟年等纷纷进谏,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 哭谏,但宋光宗不听,最后只同意嘉王去探视。到了六月,太上皇病死,宋光宗称病不去尸前服丧。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宋宗室)商议,只好将八十多岁的宋孝宗母亲寿圣皇太后请出来主持丧礼,由于宋光宗称病不出,朝中骚动。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留正建议立嘉王为太子。留正上报,过了六天,宋光宗传出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得到批示,心中不安,上朝时假装摔了一跤,上表请老离朝。留正一走,朝中更乱。赵汝愚与外戚知閤门事韩仛胄(北宋大臣韩琦曾孙、太皇太后妹之子)定计,在征得吴太皇太后的同意后,以“大不孝”为由逼宋光宗退位,由赵扩继位,是为宋宁宗。
宋光宗退位后,经常追思往时成败,并怨恨儿子夺了自己的皇位,“时自瞋骂,或恸哭”,宫女们私下里称他为疯皇。
庆元六年(1200年),宋光宗在退位6年后去世。由一个精神病人统治国家两年半时间,实在是南宋王朝的悲哀,封建制度的悲哀。那位昔日耀武扬威的李皇后,也只得随宋光宗退入深宫,改称太后,后来死于寿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