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唐宋史
31293400000030

第30章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政府采九品官人制度,行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寒门人士根本不可能与世族竞争。唐代继隋而行科举制度之后,这种现象大为改变。在科举制度下,无论世族或寒门,只要参加考试,得以及第之后,做官的机会均等。做官以后,上焉者可以得行其治国治民的大志,下焉者方可改善生活,补偿其十年寒窗之苦。是以科举及第成为一般读书人努力争取的目标。为要达到及第目的,考试之前,要送作品(包括诗文等)于王公贵人以祈美誉,及第之后,又要拜谢主考官的大恩,尊为恩师而自称门生。主考官为将来得到协助,亦必尽力提携其录取的门生。同年及第者,为求友朋,则互称年兄,彼此结合,于是师生、同年及第者很自然的结成团体,甚至虽不同年而同为及第进士的,亦因声气相同而结合而互助,由感情结合的朋友,进而成为福祸相同的朋友,就是党的雏形。进士固然是做官的正途,但是做官的不一定全由进士出身,出于辟举(推荐)者有之,由隐逸而召用者有之,由上书而得官者亦有之,但为数均不多。比较多的则为门荫。所谓门荫,就是藉其先人之功,循例而得官的。这些藉其先人之功,不由进士出身而得官的门荫们,又以出身于世族的为多。这些世族,也称世家大族。

在唐代初年,有所谓关陇大族、河东大族,尤以山东大族最有名、社会地位最高。山东大族亦称山东五姓,即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民、荣阳郑氏、太原王氏。他们因为是多年以来的世家,具有传统的家学(经学)渊源,和优美的门风(高尚的品德),在政治及社会上仍具有相当的潜势力,唐初的君臣们多为武人,不能不引用文化水准较高的人士,对于山东世族仍任以官职。而且他们因长于经学,明经、进士及第者,亦大有人在,因此世族累世任大官的仍甚众多。武后有意提拔进士科出身的寒素,进士及第的人数日多。玄宗为提高进士水准,及第较难,肃代以后,进士复多。唐代官员本有定额,武后时虽增加官的名额(称为流外官),但终不能使及第的进士,都能顺利的任命为官。世家大族与及第的进士,都要求官,而官的名额又不能容纳,势必发生竞争,竞争时个人力量有限,需要结纳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助,自然要结合。世家大族因长于经学,就主张科举应注重经学,进士们仗着他们及第的诗文,就主张科举应注重诗文,更由对科举的见解不同,进而至于对政治的见解不同,党争遂无法避免。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牛党主要领导人有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杨汝土、白敏中等。李党主要领导人有李德裕、裴度、郑覃、李绅等。李党人以世族为主,亦有由进士出身者。牛党人以进士为主,亦略有出身世族者,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清。大体上李党多以经学为宗,而牛党多放浪浮冶的行为。两党都没有明订的党纲,也没有严密的组织规章。因那时主权最高的君位,绝非无武力的士大夫所能夺取,他们所要争的目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和中央的重要的官职。又因当时宦官专政可以左右皇帝,所以两党都要结纳甚至事奉宦官以为援助。牛党利禄心较重,不得志时尽力钻营,得志时又要排除异己引进同类,因之在政治上难有建树。李党具有事功心,得志之后,对内对外都有政绩表现。但为求得建树事功的机会,又不得不以击败牛党为先决条件;所以两党都难免意气之争。牛党的假公报私固无论矣。李党为建立事功,必须强化中央的权力,所以对内部的藩镇和国外的外患,都主张用武。牛党为适应他们的理想(把持政权过其浮冶生活),就对内对外一概主张息兵和平。

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里。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对他十分不利。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谁知这件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疾贤妒能。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双方结怒之始与争的开端宪宗元和二年(八0八)李吉甫为相,主张以武力制裁藩镇。次年,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进士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皆指陈时政之失。李吉甫泣诉于帝,帝罢考官,僧孺等亦久之不调,吉甫之子德裕对僧孺、宗闵等亦颇为不满,是为牛、李结怨之始。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于是便恨透了李德裕。牛僧孺当然很同情李宗闵。于是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人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的很厉害。

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上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拔成宰相。这样,两人一掌权,就极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贬谪他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那时候,西川附近一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今四川甘孜州东部)。李德裕大喜,立刻上书朝廷,以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飞黄腾达。但是宰相牛僧孺却对唐文宗说:“李德裕收复了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那才不上算呢!”牛僧孺还要唐文宗下诏叫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气得要命。后来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去了。

846年,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闹了40年的牛李党争终于收场了,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