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开元年间(713一741年)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提倡文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产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又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自武则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统治期间(705—712年)政局极不稳定。武氏诸王、中宗的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武后女儿太平公主都参预政权,朝廷大臣也分为几派,相互排挤,因此接连发生政变。开元元年(713年),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消灭了政敌太平公主一伙,才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此后,为了稳定政局,玄宗采取了许多改良措施。
唐玄宗在惊涛骇浪的宫廷斗争中显示出了非凡的魄力,年方27岁,血气方刚的他,立即扬威皇权“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并流放郭元振,斩杀唐绍,并逐步将功臣,诸王调离出京城,充任地方行政长官,唐玄宗的皇权迅速得到了稳固。
唐玄宗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倡节俭,禁仰奢縻。沙汰僧尼,禁止新建佛寺及铸佛写经,限制和削减赐给食实封的封主及所得封户,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至官府领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一扫朝廷阴霾,唐帝国政经蒸蒸日上,国力日隆。
唐玄宗不固执已见,不墨守成规,他虽然一再重申田令,但在括户时,又不刻板地坚持唐初有关田地、户籍的法令。他废府兵,改行募兵,表现出非凡的才干、智慧和魄力,正因为如此,他凭藉历史提供的客观条件,成为著名的盛世之君。
在唐玄宗在位四十余年,其治下的全国耕地达到18亿亩(合今亩6.6亿),所以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有专家据史料推算:唐玄宗时,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18亿亩,折合今日6.6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人口繁盛。全国人口数达到7000万人。据史料记载,唐朝全国实际人户超过1300万户,实际人口超过7000万。而当时的东法兰克福王国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是200-300万。地中海地区的人口才5000万至6000万。北非的人口是300万。反映了当时经济实力是超越世界的。
在对外经纪上,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唐帝国国势强盛,四海咸服,八方来仪。《唐六典》列举开元时期前来朝贡的蕃国高达七十国,这些国家既有东亚的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诸国,还包括了当时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甚至是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也与唐帝国建立了联系。一时间,海内繁荣,商贾云集,各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络绎于途。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文教事业也适时的发展起来。民间爱书成风,《新唐书》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此外,政府提倡教育,广设公私学堂,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这样推行政教的结果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他如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
任用贤能、眼识贤相,改革吏治是开元盛世的另一力举。史称:“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唐玄宗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这说明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若古,从而吏治稳定。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提倡廉洁,唐玄宗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
重视农业发展和兴修水利,使老百姓充分感受利益。有史记载,开元三、四年,发生连年蝗灾,而百姓“大致不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