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31288500000006

第6章 既要埋头拉车,也得抬头问路(1)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喜欢目前自己所从事的一切,并对此始终深信不疑。作为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我只对现实感兴趣,从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对自己。——巴菲特

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人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哪怕自己取得的成就让局外人十分羡慕,但迷茫却像毒蛇一样缠绕着自己,让自己难以喘气。记得以前有位先哲曾经说过:人之所以这么矛盾,是因为在做事之前没有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如今社会上的竞争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如果说战场上的竞争就是凭着勇气夺取胜利,那么社会上的竞争就没那么简单了,光凭勇气的话,会在社会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败涂地。所以一个人要弄清楚自身的资源与优势,然后整合它们明白怎么去利用它们,对未来制定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此一来,必然更加容易达到自己的理想。

巴菲特对于自己的资源与优势相当明确,他懂得凭借这些分析很快弄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说,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

在27岁之前,巴菲特尝试过无数的工作,做销售、为投资公司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很小的工厂,但最终他结合自己的优点,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转向一名投资家。在明确了职业规划的前提下,巴菲特拒绝了许多外来的诱惑,也忍受了许多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坚定不移地按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职业道路,因此他赢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财富。

在巴菲特的公司,他也一直这么告诉自己的员工与股东们,在生活中,他同样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地给了自己的孩子们。

一天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回到家中,显得疲惫不堪。她觉得很无助,甚至开始质疑人生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当巴菲特从公司回来以后,看到苏茜这么愁苦的样子,十分地痛心,在妻子描述之后,巴菲特知道,此时的女儿不仅仅是质疑自己所找到的人生方向,而且也开始质疑她的人生价值。这个问题在巴菲特看来非同小可,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如果质疑自己的人生,那将会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巴菲特轻轻地走进了女儿的房间,看着已经醒来但依旧还是愁眉苦脸的苏茜。巴菲特有些难过地问道:“聪明的苏茜,这是怎么了?为何每天都如此愁眉苦脸的呢?”

“父亲,我有些怀疑我的工作是否是正确的了,我每天都觉得有一种东西压制着自己,使我无法喘息,因此我觉得我的人生十分的劳累。但我却看到别人的工作很轻松,一直以来我以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比我高,但是后来我却发现,他们的学历竟然还不如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巴菲特的女儿用十分抱怨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疑惑。

“苏茜,我想跟你说的是,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艰辛是避免不了的,在这条道路上,你应该多问问自己,这条路是否是自己所真正明白的呢?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就在这条路上呢?如果你不常常问这个问题,你的工作是不会有什么起色的,即使有起色,你也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快乐。”巴菲特看着面前一脸抱怨的女儿,耐心地引导着苏茜。

每个人都会迷茫,会在别人看来拥有成就的时候自己却无法感受到快乐。

在一生的时间里,每个人要干许许多多的事情,最重要是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时候,要多问问自己,是否自己明白这条道路。就如巴菲特说的,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所走的这条路。

有人一提到巴菲特就想到巨额的财富,其实巴菲特的成功完全可以证明他的智慧所在。在生活中,巴菲特引导女儿在做事的时候多思考“自己在做什么”;在自己投资的时候,他也常常提醒自己,到底自己是否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因此才有了那句很有名的语录:只做自己明白的事。

我们从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只做自己明白的事”的。

巴菲特曾经多次表示,他的投资原则就是只做自己完全明白的事:

“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的企业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地说,巴菲特所说的能力原则,其实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常说的“人贵自知”的意思。

做事要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做你擅长的事,做你熟悉的事,这样成功的把握肯定要大多了。因此巴菲特所投资的股票,都是他非常熟悉的公司。

他从小送的《华盛顿邮报》,让他从1000万美元赚到168亿美元;他从小到大天天喝的可口可乐,让他从13亿美元赚到133亿美元;他刮胡子用的吉列,让他从6亿美元赚到51亿美元。巴菲特说:

“我的投资基本原则是;不熟不做。而且我一直觉得,投资成功的秘诀是越熟悉越能赚大钱。”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都迷恋着成功,但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是拥有像巴菲特一样多的金钱吗?不是。成功的真实定义就是,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很多人,赚了很多钱,可是到最后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赚这些钱,这些钱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因此他拥有再多的钱都无法使自己快乐,拥有再大的成就自己也不会觉得幸福。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盲目地去做,你成功的可能性会非常的渺小,当然了,也许偶然会取得成功,会赚很多钱,但这个过程将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你终究不明白自己一直在做什么。如果这样,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点,需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将自己的资源与优点好好地整合,利用好它们,千万不可以冒冒失失,一头扎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谨记巴菲特所说的话:只做自己明白的事情。

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我只做我明白的事。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做事有很多种方法,有做正确的事,有正确地做事,谁都不会觉得谁有错,但仔细地想想,若要有最好的结果,这两种方式单独进行的话,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悲剧,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不是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你得有个清晰的头脑,你的思路必须十分的明确,得很清楚这件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事情,就不要去浪费时间,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与智慧,都是于事无补。如果你已经弄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所做的这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得问问自己该怎么做。也就是说,做事情除了选择事情本身是对的以外,还得明白用什么方式去做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巴菲特就曾告诉自己公司的员工,只要在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工作的员工,都需要谨记一条规则: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巴菲特是很看重这点的,因为他比任何一个老板都清楚,请一个员工来,不是教他怎么做,也不是替他去选择做的方式,一切都要看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巴菲特定的这条规矩,并不是随意定的,在他自己的投资决策中,他就屡试不爽地去尝试了这一条规则,在无数次用事实证明了这条规则之后,巴菲特才将这条规则放进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中。

作家蒂莫西·维克(Timothy Vick)说:“巴菲特总是试图把他的损失降到最低,直至为零。人们说巴菲特是伟大的股票价值发现者,我却把他看做伟大的风险规避者(注:风险规避,即规避收益差的投资)。”

巴菲特说:“我非常注重确定性……如果你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风险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你承受了巨大的风险,那么归根结底是由于你对未来的结果不确定。如果你分散买进一些值得投资的证券,就不会有风险。

“1973年,《华盛顿邮报》的市价为8000万美元,公司没有任何债务。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生意人,《华盛顿邮报》的资产值多少钱,他们会说4亿美元,或其他差不多的价格。即使你凌晨2点在大西洋中间举行拍卖,人们也会前来参加竞拍。因为这家公司由正直且富有能力的人经营,他们都拥有公司相当大比重的股份,因此投资于这家公司非常安全。即使让我把自己所有的净资产都投资于这家公司,我也不会有丝毫迟疑。”

用巴菲特的话说:风险源于你并不了解的事情。

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无论是巴菲特的投资,还是关于年轻人手头上的事情,如果不知道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必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这风险可能导致你的失败,失败以后便越来越没有信心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么一来,很可能会因为失败从此找不到方向,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学在1970年做了一个关于毕业生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