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31288500000044

第44章 与投资成为夫妻(1)

我和查理都喜欢长期持有我们的股票,事实上,我们希望与我们持有的股票白头偕老。——巴菲特

规避风险,少犯错误

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投资方式,的确,如果赶上大牛市,赚钱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但如果在股市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股市则是有风险的,从此你将整天受着自己欲望的驱使,再难回头。

巴菲特说:“我不管你是一个职业投资家,还是一个投资新手,我知道你一定会犯错误,对此你应该怎么办呢?是否想另寻一条路径并且设想错误会走开?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不要进入市场了。”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炒股,而在初入股市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等因素,犯错误是必然的,任何人入市都要“交学费”。既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就是要想方设法少犯错误,减少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少犯错误就是多赚钱。

巴菲特总结了以下几点股票投资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1.听信小道消息

股市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地方,各种消息、预测往往满天飞。一般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由于对股市行情没有太大把握,自然对各种消息特别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贸然行事,因此往往吃亏。

巴菲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他的导师,格雷厄姆也说过:“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发现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

由此可见,在股市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确定”,根据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来买股票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2.投资分散

有一种理论说:不要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本来没有错,可是我们看到许多散户没有正确地理解这个意思。如果投资过于分散有很大的弊病:

(1)持有股票多肯定使持仓的成本上升。买100股肯定要比买1000股付出的费用要贵;

(2)你不可能有精力对许多的股票进行跟踪;

(3)最糟糕的是这样买股票,你就算是买到了黑马也不可能赚到钱,说不定还要赔,因为一匹黑马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10头瘸驴的车,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3.持股结构不合理

有些股民在选股时也是很不科学的,其所持的,要么就都是大盘股,要么就都属于同一行业,要么都是科技股。

4.没有耐心

不会空仓,严格地说是不愿意空仓。每天在市场里不是买就是卖反正是不能闲着,好像不买就会错过了黑马。5万元的资金恨不得作出500万的交易额。

5.太贪心不懂节制

一个资产上亿的富翁,拿出100万元来炒股,就算他想一年赚100倍,这也不叫贪心,只能说这对他而言是个有挑战性的游戏。而如果总资产只有10万元的工薪阶层,拿出9万元来做投资,只想一年赚10%,这就是贪心,这就叫不贪之贪。倘若你把房产拿去抵押或刷信用卡,抑或找亲人朋友们集资来投资基金或股票,哪怕你只想赚1%,那都是贪心至极。

投资的正确心理应该是:该贪时必须贪,不该贪时坚决不贪。你有10万元资产,拿出1万元来炒股,你想赚10倍,这不叫贪心。相反,如果你只赚了10%就收手,不仅是傻,而且还非常危险,因为市场不会总是提供那些低风险的投资机会给你,下一次你可能要追高买进,而紧接着又可能会赶上大跌,你反而变成了亏损,这就是该贪而不贪的结局。

6.唯专家意见是从

股票投资的关键在于选股,许多人会选择听取所谓“专家”的意见。其实,“专家”意见是不是可以听,关键还是你自己要有主见。切记不要把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当然这也并非是说“专家”分析得不好,而是不能偏听偏信,听风就是雨,要养成自己分析的能力,学会积极思考。

7.太犹豫误大事

有些人,本来在家里研究得好好的,对一个股票很有信心,可是到了要买了,心里又开始嘀咕,酝酿了半天还是没有决定买。谁知道就因为1毛钱股票没有买到,结果第二天股票就封上了涨停板,肠子都悔青了。

8.炒股喜欢跟庄

我们知道,一个股票上涨,内因可能是这样那样的利好,可是外因确实是主力资金的介入,我们应该承认的是庄家比散户有研究、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优势。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教你擒庄杀庄的学问纯粹是害你。庄家是这个市场的赢家,我们就要向赢家学习,不但要学习,而且要站对位置。什么是正确位置?就是加入到庄家的队伍里,跟着它,顺着它指引的方向前进。

9.有地主心理

地主心理就是不劳而获的心理,不去认真地研究政策信息、行业信息,也不想认真地学习股票投资的技术理论,总是想抄近道,一天到晚跑到市场上打听小道消息。从此总是想着一朝暴富的美事。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呢,而且往往都是这种人被套牢。

市场上很多理财顾问,总是将风险隐藏起来,总是把收益描绘得很好,其实理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尽量降低风险,或者在相同风险程度下尽量提高收益率。因此,我们年轻人要注意在股票投资中我们不应该犯的错误,要将风险规避到最低。

投资者必须要明白,对在赌桌旁负责兑付筹码的人来说是好事,对客户来说未必是好事。一个过度活跃的股票市场其实是企业的窃贼。

投资改变你的一生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靠工资永远富裕不起来,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才能较快地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对我们现在年轻人来说,创造财富的途径有两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打工,目前靠打工获取工薪的人占90%左右;第二种是投资,占总人数的10%左右。

一些专业人士对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结果: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则比打工得到的要高得多。例如,亿万富豪沃伦·巴菲特就是通过一辈子的投资致富,财富高达440亿美元,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阿尔萨德****也通过投资致富,他现年50岁,但早在2005年,他的财富就名列世界富豪榜前5名。

通常来说,在个人创造财富方面,比起投资,打工能够达到的财富级别十分有限。但打工所要求的条件和“技术含量”较低,而投资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特质和条件,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打工并获取有限的回报。但事实上,投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做、都要做的事。从世界财富积累与创造的现象分析来看,真正决定我们财富水平的关键,不是你选择打工还是创业,而是你选择了投资致富,并进行了有效的投资。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打工皇帝”,他年薪超过千万美元。巴菲特又是世界“投资第一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典型人物的财富对比,来揭示打工致富与投资致富的区别。巴菲特40多年前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时候,仅投入了1.5万美元,后来通过全球性多样性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韦尔奇拥有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与巴菲特的440亿美元财富相比,就显得太少了。

可见致富方式选择的差别,最终决定了韦尔奇与巴菲特之间存在着那么遥远的财富距离。贫富的关键在于如何投资理财。

巴菲特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

亚洲首富李嘉诚也主张: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李嘉诚有一句名言:“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之后要靠钱赚钱(即投资)。”

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为了证明“钱追钱快过人追钱”,一些人研究起了和信企业集团(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前董事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的财富情况。

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我父亲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伯父辜濂松的口袋就不见了。”

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做更有效的投资。结果是:虽然两个人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叔辜振甫。

因此,人的一生能拥有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取决于你是否投资,如何投资。当然,投资有风险,投资未必能致富,但如果你不投资,则致富的机会为零。投资理财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观念是:“投资理财可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