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工作
31287800000005

第5章 激情做事,快乐引爆(1)

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吗?如果是,你在工作上一定是个快乐的人。激情是送给自己和公司最好的礼物。把激情与你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你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和单调了。激情使你的整个身心充满活力,使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兴趣,使你精力充沛,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激情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恋恋不舍。在工作中不失去激情,你会生活得更快乐!

爱上自己的工作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人们往往习惯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认为这样更容易做出成绩。不可否认,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总是会花200%的精力去创造;而当我们做着自己认为枯燥无味的事情时,我们便懒得理睬,并想尽办法应付过去。

不幸的是,通常我们找到一份工作,从事一项事务,70%是适合个人兴趣的就很不错了。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针对我们一个人,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真正100%满足我们要求的工作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我们为此而表现得闷闷不乐,我们就会陷入长期的郁闷压抑之中无法自拔。

很久以前,有一匹马向上帝抱怨自己的主人——农夫让自己干的活太多,还吃不饱,希望能换一个主人,上帝同意了。于是农夫把马卖给了商人,没想到商人让它干的活更多,而且给它吃的更少。马再次向上帝抱怨,于是上帝再次答应帮忙。商人把马又卖给了皮匠,当马看到皮匠满院子的马皮时,痛苦异常地想,还是原来的主人好,虽然活多,比较累,但是勉强还能吃饱,而现在虽然什么也不干了,但是如果被人剥了皮,连命都保不住了。

故事中的马带给我们深刻的哲理:如果我们不能幸运地在喜欢的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聪明的人就该学会爱上自己的工作。无论做什么,只要真心投入,具备良好的态度和责任感,总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事实上,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爱到爱,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它,接纳它,发现它,时间长了你就会慢慢喜欢上它,就像谈恋爱一样。这样在我们原本不熟悉的领域发现自己的特长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

李磊毕业于天津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还算不错。心怀远大抱负的李磊希望在北京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于是一毕业他就奔赴北京寻梦。

但是他经过接二连三的求职受挫后,深深地感受到求职的艰难。在北京这个被认为机会很多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好发展。后来几经周折,他终于在一家小广告公司找到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不符合他最初的工作标准,和他的专业也毫不相干,但是经历了求职的波折之后,使他明白现实就是现实,为了生存人有时候就是要适应甚至服从现实。这个新行业,对他而言既陌生又新奇。为了生存,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地熟悉工作业务和环节。于是在这份新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和劳动,很快他就熟悉了整个工作,并且能够出色地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任务。

他的努力全被老板看在眼里,老板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满意。不久公司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策划案,老板信任地把这个项目交给了他。

现在,他已经是公司的创意总监,深得老板的器重和同事的信任。同时,他也发现,其实这份工作深入地做起来,也是其乐无穷的。虽然这不是他最初的兴趣所在,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他已经习惯了这项工作,而且也在工作中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他非常喜欢现在的职业。现在总结自己的求职经历时,他常会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一棵松,那就努力做一棵生长在山谷中最好的小树;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明亮的星星;无论干哪个行业,都要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有一番作为的。”

在这个世上,真正对某件事有兴趣,而倾其一生去追逐的人少之又少,这种人都是人中龙凤;而大多数人都如同你我一样,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下接触着特定的一份工作。

接下来,我们又迫于一些特定的因素,比如经济、时机、行业前景等,而不得不去熟悉这份工作,自己对它还是充满热忱的。最后因为这份工作,而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学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注意积累,积极学习,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用“充实”、“有成就感”之类的词语。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是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就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无论陷入什么境地总能坦然面对,并且积极地从中寻找乐趣和机会。所以,请爱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和机会吧!

尽力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做出令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涉足多少,而在于你把某一方面的事情做精、做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事物。正所谓“样样通,样样松”啊!

某公司外贸部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英语翻译,一个是日语翻译。两个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风华正茂,在单位领导的眼里,未来外贸部的经理就是两人中的一个。对此,两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较劲,你追我赶。

因为单位有日商的投资,所以单位管理层经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当然的,那个学日语的年轻人也就经常在公开场合露面。一时间,他在单位里的口碑好于那个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坐不住了,照此下去,他肯定会处于劣势,失去晋升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在一所高校的日语培训班里学习日语,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越竞争对手。他几乎把业余时间都花在日语的学习上。

几年过去了,他拥有了一张日语等级证书。他开始尝试着与日商进行对话,并帮助销售人员处理一些日文的翻译工作。

同事们对他掌握了两门语言十分佩服,他自己也颇有成就感。但是,就在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他翻译的一份与澳大利亚客户的英文贸易合同因在关键词汇上翻译失误,而给公司造成了1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事后公司通过谈判,挽回了部分损失,但公司董事长对此事十分震怒。

英语翻译也十分内疚,为什么会误译一个并不生僻的单词。反省再三,他醒悟过来,这些年只顾着学习日语,早已疏于对英语词汇的充实和温习,发生错误其实是在所难免的。

他不但在自己的专业上败下阵来,并且他的日语即使苦学几载,也无法达到对手的水平,他悔之不及。

一个人想击败对手,往往会忘了自己的优势,沿着对手的思路思考,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但是,一个走“抄袭”道路的人是根本无法进入别人最为熟悉也最有优势的领域的。到头来,反倒是连自己的优势也消失殆尽了。

著名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一段话来告诫那些与上文中的英语翻译有相似经历,或将要有类似打算的职场人,最合适不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的经历花在某些方面,意味着同时你放弃了另一些方面。与其花很多精力去把弱项改造成强项,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发挥强项上,会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迈克尔·乔丹如果不知道他的优势是打篮球而跑去打棒球,那对NBA的历史发展会有多大的影响?

刘翔如果不知道他的优势是跨栏而跑去一家公司上班,那中国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刷新田径的世界纪录?

菲尔普斯如果不知道他的优势是游泳,而加入帮派参加街头械斗,成为古惑仔,那美国就会少拿八块奥运金牌,世界泳坛的历史怎么会被改写?

沃伦·巴菲特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投资,那他可能只是一位平凡的农夫,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并且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人。

……

总之,只要你拥有一项技能,并且让它很优秀,它就会成为你一生的资本。

在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

美国卡耐基钢铁公司创始人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浪漫)来,就不能怪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工作是一件让你留恋、无法舍弃的事情,还是一件让你烦恼、不得不做的苦役?我们对工作的认识,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认识到工作是一种需要的人,无论多枯燥的工作都能够找出点乐趣来,相反,如果觉得工作是一项非做不可的事情,再有趣的工作也会变成一种负担。

英国的卡尔·普兰斯到南威尔士地区波斯考尔海边度假胜地度假时,与母亲、一个弟弟和三个姐妹购买了一张彩票,获得690万英镑大奖。

暴富后,普兰斯和妻子吉莉恩把他俩位于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的一套三卧室住房送给了19岁的女儿莎拉,并为两个儿子还清了住房抵押贷款。

普兰斯辞去在铁路企业Arriva Trains的火车司机的工作,在“福地”波斯考尔海边的度假胜地买下一处价值64万英镑的活动住房,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同时,他开始出国度假旅行。

一段时间后,普兰斯才意识到自己多么怀念先前的工作。“中奖后,我去了国外度假,但我不能忍受自己下半辈子都做这个,”普兰斯说,“我们去过希腊、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和西班牙,但我开始渴望回到工作岗位。”

“一些人可能认为我有这么多钱,完全可以放弃工作,但火车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普兰斯说,“我父亲和祖父都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我不能把余生花在度假上。”

普兰斯申请回到Arriva Trains公司,并得到许可。不过,由于没通过体检,普兰斯无法重当司机,改行当上“资源经理”,负责为火车司机和铁路保安制定执勤时间表。“我当时失望地获悉,由于听力损伤,我无法回到司机岗位,”普兰斯说,“但当他们向我提供一份办公室工作时,我倍感欢喜,因为它意味着我将再度同火车和我的老同事打交道。”

后来,普兰斯重返心爱的铁路,做回每天清晨5点起床、周薪600英镑的工薪族。

即使再富有,普兰斯也无法舍弃工作。生命之中能让一个人最牵挂、最留恋、最不舍、最珍惜的就是工作,每个人大抵如此。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需要。

1964年,18岁的崔仕宏从电车技校毕业来到电车公司,当上了105路首班车售票员。几年后,他调到了113路电车售票。每天在相对固定的小空间里从事单一枯燥的售票、报站工作,多年如一日,有些人难免会出现烦躁情绪或与人产生摩擦,但他是113路车队出名的“乐呵人”。老崔常说,和气点、礼貌点、耐心点,什么事都好解决。同事们都说,老崔心态特别好,遇事不着急。

四十多年来,他一直诚心诚意地为乘客服务,因而受到广大乘客的尊重。崔仕宏是北京最“老”资格的售票员之一,如今他退休了。谈起这四十多年的工作,他说:“一辈子没腻过,售票是我的乐趣。”他把工作当乐趣,这就是一位普通售票员的情怀,这也是他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