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31285800000029

第29章 享受“刚好合适”的生活(2)

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未能完成任务,而让另一组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是心理张力。心理张力强的人做事认真,责任感强,通常会一鼓作气把事情做完;而缺乏心理张力的人常常做事马虎、懒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些工作狂都是心理张力较强的人。

阳阳在杂志社做编辑,每天策划、写稿,一旦工作上了手,脑子里也就没有安宁的时间了。在信息饥渴的城市里,她感觉市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由于工作任务多,无论是否有灵感,她总是逼迫大脑不停地向外输出,变成一个个符号印在纸上。

甚至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外,她仍然会考虑组稿、编辑和排版的事情。有时候身边的人发生一些小的事情,她都会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上,是否可以做一个新的选题啦,是否可以利用朋友的资源做个访谈啦,等等。

在别人的眼里,她做的是一份美差——经常可以出差见识一下别的城市,而且她也是个敬业的人——她的业绩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然而,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稿子,每期要准备的策划案,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特别是每个月月底的那几天要准备新刊的出版,十分的紧张。

生活在高压力下的人,很多都跟阳阳处于一样的生活状态,工作看起来很体面,而且让人很有成就感,但是压力也是难免的,特别是那些内驱力过强的人,一项工作,如果不及时完成,神经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总是惦记着未完成的那一部分。

我经常也有这样的体会,某项工作完成了一小部分的时候,晚上会不停地去想,以至于经常失眠,而早上也会醒得很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继续前一天的工作,直到整个工作完完全全地完成了,生活轨迹才会回归正常。我很讨厌这种状态,这种压力虽然对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压力一旦形成,就让我无法控制,让我感到疲惫不堪。有时候,即使走出了办公室,那些未解决的问题也会如影随形。

可见,如果一个人的完成欲过分强烈,则会对身心健康、精神状态的平衡产生不利影响。本来一个星期的工作任务,你非要两天完成,也不管环境、条件是否允许、合理,结果把自己累得半死。

像超级企业家约翰·摩根所说:“一年的工作完全可以在9个月里完成,但不能12个月都在工作。”有时候,少做一点事情反而可以带来更多。虽然压力会使人们做得更多,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有创意,但如果太拼命工作,却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鲁迅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是有道理的,因为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完成内驱力过强的人,如果能够将其减弱,便可以在做事的同时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不妨寻找时间放松一下,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缓释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5.放松,你会得到更多

有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极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分安宁。

这样一些人,在生活中若有重大事情要做,前一天晚上总是睡不着,处于一种莫名的紧张、兴奋或是恐惧状态中,结果因为这种情绪的困扰,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欠佳,甚至晚上失眠,越是害怕失败,越是容易失败。心理学家们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他以精彩而稳健的高超演技闻名。他一直没有出过事故。

一次演技团要为重要的客人献技,决定派他上场。

瓦伦达知道这一次上场的重要性,全场都是美国知名的人物,这一次成功不仅仅将会使自己奠定在演技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从前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仔细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

演出开始了,这一次他没有戴保险绳,因为许多年以来他没有出过差错,他有100%的把握不会出错。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他就从高空中摔了下来,失去了生命。

瓦伦达因为太想成功,太专注于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所以失败了,甚至失去了生命。如果他放轻松一点,就像平常训练一样地去表演,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很容易成功的。

很多事情越是想得到,越会容易失去。因为当我们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譬如,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动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而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颤抖的原因是我们自身对目的太在意,过度的目的性和过度的紧张,最后导致发挥失常,事与愿违。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大碍,也是内心急躁的一种表现。我们应当从瓦伦达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常心。

上学的时候,每当要考试,老师都会告诫我们,要休息好,不要临时抱佛脚,保持轻松、清醒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不要看得太重。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人生短短几十年,名利有如过眼云烟,快乐才是重要的。倘若总是在成功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而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人们都有一种竞争意识,特别是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一场场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于是不停地与别人比较,不断地进步,一旦发现自己落后,就开始急躁不安。其实,每个人的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我们需要的是跟自己的过去做比较,而不是仅仅跟他人做比较。只要自己努力了,而且通过努力进步了、收获了,即使不如别人,自己也应该感到满足,再接再厉。每个人的基础不同,生活环境、经历、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当然获得的成就也会不尽相同,关键是活好你自己。

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去掉你生命中那些你无法承载,或是不必要承载的压力,坚持走自己的路,就不会被患得患失的情绪所困扰。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没有担忧,而担忧并不能为你解决什么,当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千万不要让自己乱了阵脚。

任何时候,当你以一种闲庭信步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人生,你就是一个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的人了。

放松,你会得到更多!

6.好好享受独处的时光

在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中,我们受制于文化,即极力寻求与他人交往的同时,却不认为独处合乎情理。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具备独处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也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待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待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尘世的繁嚣,让我们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没有时间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些空闲的时间。或者你在为总也忙不完的家务而忙碌,或者为自己的晋升而不停地加班,或者是为赚钱的欲望而早出晚归。

心越来越麻木,已经想不起上一次听见清脆的鸟叫声是在什么时候了。

你可曾想过,如果摆脱工作,摆脱杂务,独自一个人去乡间待上一段时间,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独自一人到一个宁静的地方,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没有义务,没有责任,只有宁静、轻松和舒适。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其实不然,会享受孤独的人往往是幸福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来充填孤独的空间,在孤独的时间里,最好的事情是进行有关人生境界的静悟、学习和修养,它会使我们的心灵洗去肮脏的尘埃和杂乱的欲念,归于大自然的纯净开朗和沉静轻松。

不要试图在家里寻找孤独,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孤独。即使别人都不在家里,你还故意掐断了一切对外的联系。但你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都是熟悉的东西,这会引起你对过去一些琐事的回忆。真正的孤独要到陌生的、僻静的地方去寻找,最好还不要有引人入胜的美景。也许一片蓝天、一片旷野,是最佳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在一个仲秋的午后呢?独自来到乡间的旷野,一切都如我们想象的。即使有一些天籁之音,也不影响我们倾听一下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时候,整个人都会轻松下来,真的可以什么都不想。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独处的时候,不妨去郊外漫步,放下所有的俗世杂念,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会得到彻底的放松,也会对生命对生活有一种全新的体会。若是天高气爽的季节,就独自去山涧野林,欣赏秋风中飘零的落叶,悠悠寻找归宿,没有秋来凋零的哀愁与感伤,只有笑对春夏秋冬的从容与潇洒,还有回归的喜悦。

若是花雨飘零的季节,那就到远离城市的野外去踏青,看那密密的雨洋洋洒洒,偶尔蹿入怀里,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新奇,看那绵绵雨丝洗尽尘埃,天地间焕然一新。

若是一个夜晚,那就离开喧哗的人群,或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或在一个宁静的花园里,聆听虫鸣,用心感受青草花木的幽香;或者,独对清空,没有月亮,惟有星星,稀稀落落,此景此刻,没有杂念,没有烦絮,没有忧伤,有的是一份自然。

可以漫步到水边,伫立在无声的空旷中,感受一份清灵。让心灵远离尘嚣纷乱的世界,默默的体验花香,聆听鸟鸣。欣赏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不要谁来做伴,只有自己,而在这时才是最真实的。抬头仰望天边云卷云舒,让心儿随着自己无边的思绪飘飞。此时,这个世界属于我们,我们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可以捧一品香茗,在氤氲的缭绕中慵懒的翻阅一本好书。让自己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中,去书中解读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文字。此刻,孤独成为一个空灵的竹萧,悄悄地流淌着轻柔的曲调。可以被书中的人物打动,静静地思考。

无论生活多么繁重,我们都应在尘世的喧嚣中,找到这份不可多得的静谧,在疲惫中给自己心灵一点小憩,让自己属于自己,让自己解剖自己,让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做回自己……

开阔眼界,让生活拈花而行

一个人如果不爱走动,总是喜欢待在原地,时间长了腿就会发酸。同样的,一个人要是处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下,时间一长肯定会感觉到疲惫的。千篇一律的生活会使人丧失斗志,故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