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31285500000038

第38章 商海:明方实圆,“方”与“圆”融合的生意之道(3)

所以想要赚大钱的你平时要十分注意“外圆内方”的修身原则,做事要圆,做人要方,这既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人生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为社会、为自己的将来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方圆智慧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或许在路上你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要让你的内心坚定如初,这样才可打造出你的“钱程”之路。但这里所说的“圆”并不是滑——偷奸耍诈,玩弄权术技巧,违背原则地做事,而是通晓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技能,更是提升自身素养,灵活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所以,在两者之间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做事要圆,做人要方,以防走上孤芳自赏,让人敬而远之的道路。

对朋友既要善于“识”又要善于“用”

中国有一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寻。”伙计不好找,能帮你运筹帷幄的朋友就更难寻了,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先要找一位能协助自己成功的朋友。

人们都说“人尽其用”,但是,不会识人,又谈何用人?因此,在用人时一定要做到全面了解,识人是用人的第一步。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各种原因,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隐没在人群之中,得不到重用。即使用了,却往往没有用到合适的地方,或者大材小用。因此,你要想取得自己人生的辉煌,对你身边的朋友既要善于“识”,更要善于用。

吴某是一个非常机敏的人,他自己开了一间小型商贸公司,这几年发展得还真不错。有人问吴某他怎么能把个小商贸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吴某笑着说:“有人成事业靠天时,有人靠地利,我这两样虽没碰上,但却占着一个‘人和’!没办法,人缘好啊,朋友肯帮忙啊!”吴某之所以能办起公司还多亏一个姓陈的好朋友。7年前,吴某在一个大型超市担任业务主管,他手下有个年轻的业务员引起了他的注意。小伙子姓陈,听说还是大学毕业的,可是因为专业冷门找不到好工作。吴某觉得小陈有魄力,敢想敢干,将来一定不是池中之物,因此主动与小陈交上了朋友,常在工作上指点他,这让小陈非常感激。后来,小陈觉得这里并不适合他发展,就跳槽去了一家日化公司,吴某主动要求和小陈保持联系,常常向他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4年后,小陈当上了那家日化公司的经理,当然小陈也没有忘了吴某,就指点他开了一家商贸公司,并把一部分销售代理权交给了他,所以吴某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吴某靠着朋友的帮忙,才有了自己的事业,可以说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善于识朋友和用朋友。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除了是因为具有获得成功的条件如机遇和个人能力外,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具备了善于识朋友和用朋友这方面的社交能力,所以才能借助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

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萨耶·卢贝克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理查德·萨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当时没有人想到最后他的生意能做得那么大。他一生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于寻找和利用朋友。

萨耶起初在一条铁路上当运送货物的代理商。这种代理商最大的烦恼,就是有时收货人挑剔货不好,拒收送到的货物,代理商若再将货物带回,就会赔上一笔运费。萨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招——邮寄。这样不仅使退货率大为降低,买主也会觉得很方便。这种“函购、邮寄”的方式,在美国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他的生意必须扩大规模,否则,别人利用他创造的这种经营方法,很可能赶到他前面去。他饱尝了“伙计难寻”的滋味,挑选了将近5年,终于有一天,这个注定要在萨耶的命运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人,自己骑着马来了。

这个人叫卢贝克,他在到圣·保罗去买东西的途中迷了路,饥肠辘辘,人困马乏。这时他碰到了正在散步的萨耶,萨耶邀请卢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两人一见如故,困顿全无,直谈到东方破晓。

“我觉得你的想法非常好,只要经营得法,一定前程远大。”卢贝克热情地说。

萨耶隐约感到,他日夜寻觅的那个人已经出现了,但又不便造次,只好吞吞吐吐地说:“我有句话,实在不好开口,我想,既然你觉得这一行很有前途,何不参加进来,我们一起经营?”

两人默默相视,然后,隔着桌子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以两人姓氏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业“萨耶·卢贝克公司”在拥抱中诞生了。

两人密切合作后如鱼得水,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就比萨耶独自一人时增加将近10倍,达40万美元。第二年的发展更快,这种发展速度不仅为二人始料未及,而且使他俩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了。

卢贝克建议说:“我们何不请一个有才能的人参加我们的生意?”

萨耶一直把当年发现卢贝克视为一大快事,对他的这个建议一拍即合。“好吧,我们为我们的生意找个老板。”

为上百万元的生意找个经营人,这要比找伙计困难多了,他们不久就感到了灰心。这种经营人才,本来就是很稀少的;即便真有这种人才,恐怕也早被别人拉走了。萨耶和卢贝克几次三番地谋划,决定开阔视野,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去寻找。这也是因为大公司的经理一般不屑于经营他们的“杂货铺”。而在平凡的人物中选拔适当的人才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尽全力报效;不会像重金礼聘的知名人物,即便请来了,也只是抱着“事不关己”的心理。

终于有一天,萨耶和卢贝克路过一家小店铺,只见人群拥挤,争先恐后地在抢购。等他们走近一看,才知道这家店铺的小老板真不简单。只见店门前贴着的大纸上写道:衣料售完,明日有新货进来。那些拥挤抢购的人,唯恐明天买不到,在预先交钱。伙计并解释说,这种衣料原料不多,难以充分供应。萨耶知道这种布料进货不多,但并非因为缺少原料,而是因为销路不好,没有再继续进口。看到店老板对女人心理如此巧妙地运用,直到最后一招以缺货来吊时髦女人的胃口,实在觉得这个人手法高人一筹,令人折服。

萨耶和卢贝克相信他们找到了要找的人。然而,当他俩与店主见面时,却不禁面面相觑,大出意外。原来他就是经常到他们店里贩布的霍华德。他们彼此已认识好几年,从没有深谈过,对他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这次,他们把对方细细打量一番才发觉他的目光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飞扬神采,有强大的吸引力。

寒暄之后,萨耶开门见山:“我们想请你参加我们的生意,坦白地说,想请你去当经理。”

“请我?这是从何说起?”霍华德要求给他几天时间考虑。

“可以是可以,但你要保证,不能再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请。”萨耶认真地说。

霍华德笑了:“这是当然。我想我还没有这么抢手,还有谁会要我?”

萨耶又一次表现出他的思想敏捷和处世周到。果然,第二天就有两家化妆品公司请霍华德去主管推销方面的业务。如果不是有言在先,霍华德完全可能被其他公司拉去。在这场人才争夺中,萨耶抢先了一步,否则,公司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当上总经理的霍华德为报知遇之恩,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做出了惊人的成绩。萨耶·卢贝克公司声誉日盛,10年之中,营业额竟增加了600多倍,公司已拥有30万员工,每年的售货额将近70亿美元,对于零售行业,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萨耶就是这样借着朋友之力取得后来的成就,如果当年他不懂得发现和利用人才,没有与卢贝克和霍华德合作,今天的他也许还做着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其实,成功人士本身并不一定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异能,也许是个极平凡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团结一批人为己所用罢了。所以,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就去多找一些能独当一面的朋友吧。借他们的才力,你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方圆智慧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是一种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找到几个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使他们为己所用,那么你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成功的希望就越来越大。

不要混淆了朋友和生意的界限

随着商业的发展,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出现,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讲究的是规矩,是制度。

方圆的人不跟熟人做生意,可能有人会纳闷:都说“熟人多了好办事”,你怎么会害怕熟人呢?

这就是方圆做人的技巧了。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人们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但在实际的商战中,以“义”代“利”不仅违背了追求最大利润这一商界最高原则,也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隐患。

生活中,对朋友表达友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要始终记得自己的原则,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让朋友觉得你值得尊重的原因。只有你自己分清了朋友和生意的界限,朋友对你才会在友谊和利益中有所区分。

生意场中,如果因为利益而影响了友情的质量,那这份友情肯定是靠不住的。那些无论你是处于得意或是失意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向你提出诚恳的建议,动听也好,刺耳也罢,这些建议真的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的东西,它的内涵便是友谊。

一个熟人带了他的一个熟人来买一台保险柜,因为同介绍人关系挺好,小明亲自选了一台并让出纳按批发价给开了发票。那“二道熟人”当时也没说什么,只说第二天把支票送来。当时天近黄昏,小明便邀请两位到附近的饭店吃了晚饭。其实那顿饭已经超出卖柜子的利润。事过一星期,对方没把支票交来。出纳员便按名片地址找去。结果回来摊着双手说,见到了那位保安器材部的老板,他倒没说什么,只是他手底下的伙计抱怨买贵了。小明担心引起误会,当即赶了过去,对那位仁兄坦诚相告:“我不可能靠这笔业务发财,也就没有必要把给你的价高出别的顾客,从而使自己堵上两扇门(还有一位介绍人)。”对方笑笑,竟提出一个大出意料的建议:“你干脆在我这里也买点东西吧!”顺着他的视线,小明看见他店里尽是警棍、手铐、警服、警帽,便遗憾地拒绝了。他有些失望,随即说:“这样吧,等两天手头松点就给你送去,就两天,行不行?”——“就两天”,便又成了一笔“烂账”。

作为商人,长足的发展才是出发点,而合作和竞争是永远的话题。不管朋友是生意上的伙伴还是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人,都要划清朋友和生意上的界限。是朋友,那就明着算账,与非朋友平等对待。这样朋友还是朋友,生意还是生意,两不相误。

在生意中,除了经营和管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媒介,那就是协议。不管是以合同的方式还是以约定的方式,这是既能对友情的范围加以规范,又能不损害自己商业利益的好方法。对朋友来说,要让他明白作为商人,你的底线是什么,而且把一切都规范化,反而更容易让伙伴有安全感。因此,在朋友和生意之间,协议也是一种好的办法。

当然,不要同熟人做生意,并非一成不变。但初涉商海便抱着靠自己的胆子、朋友的路子,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的想法却是危险的。最根本的是,既然置身商界,就应该严格遵循为商的原则进行“游戏”。不然我们的商旅生涯就像那首儿歌一样——“迷途的羔羊,寻找老狼的指引……”

方圆智慧

亲兄弟要明算账,把朋友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商人,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朋友。

攻心为上,让客户顺着你的意愿走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喜欢我们的程度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程度不断减少的人。

要想成功地推销出自己的产品,你就得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其中不只是语言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只要你抓住了客户的心理,那么客户就会乖乖地按照你的意愿走下去。

在一家食品店的糖果柜台里有两位售货员,两个人对顾客都很热情。奇怪的是,顾客们却常常喜欢排成长队在售货员甲那里购买糖果,而另一位售货员乙却总是很清闲。有一天乙终于忍不住了问甲到底有什么决窍,甲笑笑回答说:“其实没什么诀窍。你每次称糖时,总是先装得比较多,然后一颗颗往外取。而我却相反,先装得少一些,称秤时再不断添上几颗,并随便说一句:‘谢谢你的光顾,送你两颗糖,欢迎常来!’”

人的心理真是复杂而有趣,在这则案例中,这名销售员显然是抓住了客户的心理,所以成为一名成功的销售者。在这里他就运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厌恶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售货员甲正是无意中运用了这一心理学原则,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糖果,满足了顾客们的心理需求,自然成为顾客们最喜欢光顾的售货员。

有些时候,运用一些小技巧,让你的产品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也可以帮你更轻松地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