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在中国也有很发达的文化。有各种名酒,有饮酒的各种酒令。唐宋时,在宴会上行酒令,女子要充任监令、觥录事、律录事等,有专门的职责。觥筹交错,酒海肉山,如此这般,不提也罢。在内宅中饮酒,女性自己行酒令,则雅致得多,如藏钩、猜枚、射覆等。《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有击鼓传花、牙牌令。第六十二回,行拇战、射覆令,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占花名的酒令。书中都有较详细的描写,借以刻画人物,这里不必多说。又如宋代曹冠有《霜天晓角》词,写到一种荷花令,将荷花一片片地摘下,席上宾客每人一片,得到最后一片者饮酒:“浦溆凝烟。谁家女采莲。手捻荷花微笑,传雅令、侑清欢。擘叶劝金船。香风袭绮筵。最后殷勤一瓣,分付与、酒中仙。”
《红楼复梦》第七十三回写到水嬉饮酒:“兰生笑道:‘咱们既不作诗,静坐饮酒,有个什么味儿,也得想个法儿,助助他们诗兴。’三多道:‘咱们行令有乱诗坛,也得做些雅事才好。’长生道:‘既是这样,咱们水嬉赌酒。’雁书问:‘是怎么水嬉囗’长生道:‘不拘什么小草枝儿叶儿,各人丢在池子里,水面上看它的影儿像个什么,不成形的罚酒。’五福笑道:‘等我先去试试。’说着,向山子石下掐的一瓣指甲花的叶儿丢下池去。众人见那影儿被水光晃着,很像一个小鱼飘来荡去。……”
郭则禨《红楼真梦》第二十八回则写:“湘云叫翠缕拿出许多雕竹玩意,都上过颜色。白的是香瓜,红的是橘、柿,绿的是葫芦,紫的是茄子,黄的是木瓜、佛手,有十多种,还带着零枝碎叶,如同真的一般。拧开那螺旋的蒂子,把各人名号的牙筹放将进去,说道:‘把这玩意扔下去,叫他们会水的去捞,捞出谁的谁就喝酒。’”
古书里还写了各种与女儿有关的酒。如女儿红酒是闻名天下的,要在地窖中埋藏多年,有的人家生女时就要埋藏起来,待嫁女时饮用。《元池说林》记有李子汁和酒而成的驻色酒:“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令不疰夏。”
俞达《青楼梦》第十三回则记:“二人品月品茗,又酌冰雪佳酿数盏,以鲜菱雪藕嚼之,芬流齿颊。”是以冰雪泡酒。《青楼梦》第四十四回:“昨日林伯伯送来一坛十年陈的绍兴酒,及至开坛,只剩五六斤了,所以我在这里加些冰糖、松肉、橘红在内,浸几天,吃时其味更加酽了。”在酒里加了物料,味更浓厚。
《广群芳谱》引《快雪堂漫录》,记茉莉浸酒:“用三白酒或雪酒,色味佳者不满瓶,上虚二三寸,编竹为十字或井字,障瓶口,不令有余、不足,新摘茉莉数十朵,线系其蒂,悬竹下,离酒一指许,用纸封固,旬日香透矣。”这种浸酒法很常用。可以浸酒的花也很多。如《普济方》记桃花于三月三日时采下,浸在白酒内,密封一月后可饮用,能驻颜美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黛玉喝的是合欢花浸酒。郭则禨《红楼真梦》第三十二回:“一时探春走进屋来,取乌银自斟壶,把那玫瑰花浸的酒喝了一口。”
也有用花和着酒曲、米而酿的酒。宋代黄庭坚有“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乱菊英新”之句。
饮酒的方法可以随意些,可以自斟自饮。如《红楼梦》写大观园里吃螃蟹作菊花诗,螃蟹是寒性的,黛玉拿起一把乌银梅花自斟壶、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子来喝酒,喝的是合欢花浸的烧酒。郭则禨《红楼真梦》第三十八回,写园里起了牡丹社,在花边边赏边斟而饮酒:“宝钗命莺儿取来两只水晶壶,一壶贮的是珠兰酿,一壶贮的是杨梅酿,各粘了鹅黄小签,分写绿意红情各字。那酒果然是绿娇红艳,潋滟生春,乃梅氏新自酿成,送与宝钗的。壶旁另放着几只白玉杯,预备众人随兴斟饮。”
饮酒,则有荷叶杯、橙杯等。如将荷叶根茎刺通,用以盛酒,酒也带上了荷香,是古代常用的避暑方法,词牌里也有《荷叶杯》。它也称碧囗,元代女诗人郑允端《碧囗,王夫人席上作》诗有句:“主人避暑开芳宴,轻折荷盘当酒。半朵断云擎翡翠,一江甘露泻玫瑰。胸中爽气飘飘起,鼻底清香拍拍回。可笑狂生杨铁笛,风流何用饮鞋杯。”
传统的香艺,熏香,是专门的技艺,古代用来祭祀礼神,日常生活中也用来熏衣、净化室内环境等。中国香艺博大精深,这里只略提一下与女子有关的。
熏香的香,先秦时有熏草等,西汉初马王堆出土有彩绘熏香陶炉和装着熏草的竹笥。汉代后龙脑香、苏合香等逐渐输入使用,沉、檀香、龙涎香等更深受欢迎,《西京杂记》载飞燕姐妹用青木香、沉水香、九真雄麝香还有五层金博山香炉。博山炉在汉代开始出现,沿用至隋唐代之后,炉体上有盖,铸造出山峦起伏,云气缭绕,飞禽走兽,象征海上博山等仙山,燃香时香气从炉盖的山峦空隙中透出,更增仙乡神秘之韵。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墓葬中就出土有一件金银高擎竹节博山炉,铜铸鎏金、银,高柄呈竹节形,底座有双龙口衔长柄,炉柄上端又有三条蟠龙承托炉盘。龙身鎏金,龙爪、眼鎏银,炉子盖铸作多层云雾缭绕的博山。炉盖上有铭文,说明它是“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飞燕姐妹所用的也当就是这类博山炉。
唐代诗人李益有诗道:“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黄昏莫攀折,惊起欲栖乌。”是闺房绣帐中设的博山炉子。陕西长安县隋代丰宁公主墓出土一件绿釉莲花瓣蟠龙博山炉,高36.6厘米,双龙托出炉体,炉盖上的山峰却演变为莲花瓣,上为卷曲的孔雀翎纹。纽则制为桃子形。
两汉唐宋时,也常用被褥香炉(也称香囊)。
汉代出现了大雁形香炉,逐渐演变为鸭子形,有宝鸭、金鸭、睡鸭等名,常用于闺中,温庭筠《酒泉子》词有云:“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直到明代还有制作。
还有凤形的香炉,唐代末期和凝《宫词》有“红兽慢燃天色暖,凤炉时复囗沈香”,写的是红色的兽炭在燃烧,凤炉中焚着沉香,一派宫廷中的奢华景象。宋代吕大临编的金石学著作《考古图》中就收有一件九雏凤炉图,炉子做成一只凤凰形,凤身上还附着九只小雏凤,或探头,或回首,或展翅欲飞,极为可爱,当然也含有多子嗣的吉祥含义。
熏香衣服的熏炉也常见。宋代吕大临编的《考古图》中就收有一幅香球图,炉衬呈现球形,放在盘中。凡是给衣服熏香的,先在盘中放热水,使得衣服有润气,再熏香,就容易吸收而不散。
宋代,常用敞开式的香炉,元代后,出现线香,这种香炉也随之更流行。又有印香炉,炉内有印香模,把香印成蜿蜒图案。
闺中也有精雅的香气氤氲,这么多精美炉具有用金、铜、瓷制造的,都在使用。配的是各种四季熏香,用香料精心合成,洪刍《香谱》等专书都有记载。冒襄《影梅庵忆语》记董小宛与他品香的静逸之境,要选出沉香的好品种,焚香时要不出烟气为佳,就是不要将香直接放在炭火上,而是隔纱而焚。他还和小宛制作西洋香,这种香的方子得自内府,不是商肆间的寻常产品所能相比:“姬每与余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宫香诸品淫,沉水香俗。俗人以沉香著火上,烟扑油腻,顷刻而灭。无论香之性情未出,即著怀袖,皆带焦腥。沉香有坚致而纹横者,谓之横隔沉,即回种沉香内革沉横纹者是也。其香特妙。又有沉水结而末成,如小笠大菌,名蓬莱香。余多蓄之,每慢火隔纱,使不见烟,则阁中皆如风过伽楠,露沃蔷薇,热磨琥珀,酒倾犀之味。久蒸衾枕间,和以肌香,甜艳非常,梦魂俱适。外此则有真西洋香方,得之内府,迥非肆料。丙戌客海陵,曾与姬手制百丸,诚闺中异品。然时亦以不见烟为佳。非姬细心秀致,不能领略到此。”
静室读书奏琴等,可焚一炉香相伴。彭孙囗《金粟闺词》咏及:“名香炷罢小炉平,缥帙开时心自评。深夜读书寒未寝,明朝应试女诸生。”闺房中常可见到香几,上边放着香炉、香瓶(瓶中插香箸、香铲)、香盒(贮存香料)三样,以方便熏香。熏香时,要先有炭火和炉灰,再放入香料,用香箸、香铲拨弄。
还有很多香器,如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所载的香珠、零陵香席,《红楼梦》记的红麝香珠串。宋代还有龙涎香数珠、佩带、真珠香囊等。还有雪香扇、檀香扇等。至于汉代的椒房,《开元天宝遗事》载的四香阁,《杜阳杂编》载的芸香堂,都是香的建筑。
宋代后香水传入,也称作花露水,常被人们应用。
还有借助果子香的。宋代王皀有宫词:“迢递金壶漏水长,轮更传点报君王。诸宫各进进新果,尽著龙床驻夜香。”
香料中,以女儿香最为人艳称。广东东莞出产莞香,收割香料的多是女孩子,每将佳者藏起来以易脂粉。《广东新语》载:“凡种香家,其妇女辄于香之棱角,潜割少许藏之,名女儿香。”这女儿香为香中绝品。孙樗《余墨偶谈》记:“女儿香:东莞以女儿香为绝品,盖土人检香,皆用小女。每藏佳者出易脂粉,阮啸霞秀才‘腰下荷囊脂粉好,背人偷换女儿香’即谓此也。”
女子用绸帛缝制的香囊、香袋,也是随身之物。至今民间还常见。马王堆汉墓已经有小香袋出土,在丝绸袋子里边放上香料花瓣。汉末长诗《孔雀东南飞》里也有香囊,挂在斗帐上,大约如马王堆出土之类。木香、玫瑰花香囊是著名的。王皀有宫词:“六宫春色醉仙葩,绮户沈烟望翠华。琥珀盘生山芍药,绛纱囊佩木香花。”清代彭孙囗《金粟闺词百首》记有玫瑰花香囊,垂挂在裙边,幽香袭人:“袅袅风吹翠带频,留仙裙下绣囊新。囊中别贮玫瑰味,裙外幽香远袭人。”
要让身上散发香气,自己身上头上戴花最简便。彭孙囗咏道:“名花气息最清寒,馥馥侵人绕画栏。香自个侬身上出,髻中今日带珠兰。”
第十四章 体育游戏之艺(秋千、拍球、风筝、投壶、蹴鞠、蹋囗、捶丸、马球、步打球、骑射、舞剑、射箭、挑花线、卖解)
女子的体育游戏,也有自己的特点,多在家庭、郊外举行。规模较小,多不过分耗费体力,属于自娱自乐的形式,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其中,秋千、跳绳、踢毽等是女子常参加的项目,但男子喜欢的风筝、龙船、投壶、蹴鞠、马球、步打球、捶丸、马上骑射、舞剑、射鹄等,女子也一样玩得不亦乐乎。女子也喜爱围棋、象棋,以及挑花线、七巧板、九连环、益智图、华容道等智力游戏。古代还有女子相扑、卖解等,是专业的演员,技艺也很高妙。
秋千是古代最普及的女子体育项目,诗词里常见吟咏花下春时佳人荡秋千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艺文类聚》说“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后来人们也多在寒食节、清明节时玩秋千,所以有人称清明为秋千节。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说秋千在汉武帝时就盛行了:“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看啊,那宫女们荡起秋千多么瑰丽,去来如蝴蝶飞舞,忽上忽下,如虹霓划过,轻捷如风、如闪电,倏忽之间顾盼有神,万千人都能看见。她们的裙袂似乎在空中飞扬,她们脸上流着汗滴,进退之间如仙女在空中遨游:“一去一来,斗舞空之花蝶;双上双下,乱晴野之虹霓。轻如风,捷如电,倏忽顾盼,万人皆见。香裙飒似牵空,珠汗集而光面。时进时退,似游似遨……”
秋千架必须加以美化,架上有彩旗飞扬,宋代张囗《蝶恋花》词有云:“杨柳秋千旗斗舞。漠漠轻烟,罩定黄鹂语。”明代杨慎对此有考述。琅山樵《红楼补梦》第三十六回:“正在仰面观看,只见沁芳桥那边柳树中间新立了一座秋千架儿,上面有彩旗招驰。”还有秋千灯,在架上挂灯。逍遥子《后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得更详细:“原来这座秋千架子着实华丽,本身竖架是朱红金漆描金云龙,横架是油绿彩漆描金云蝠,一色的五色软丝彩绦,挽手攀腰统是杨妃色、豆绿色的交椅绣花绸,映着这几树垂杨,飘飘漾漾十分好看。”
咏秋千的诗词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9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词刻画了闺中女子荡起秋千的娇憨之态。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第四月“曲池秋千”,便描绘春天时节烟柳花开,仕女们轻盈地荡着秋千的欢快情景。
元代高则诚《琵琶记》、明代《金瓶梅》第二十五回都写到秋千之嬉。
还有跳绳,清代潘荣陆《帝京岁时纪胜》记北京元宵节民间娱乐有“跳白索”,就是此游戏。
踢毽子,宋代高程承《事物纪原》:“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閚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金瓶梅》第七十八回也有描写。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也载,广州有踢毽子会,每逢元宵节,“昼则踢五仙观。有大小,其踢大者市井人,踢小者豪贵子”。
清代陈维崧有《沁园春·戏咏闺人踢毽子者》一词:“娇困腾腾,深院清清,百无一为。向花冠尾畔,翦他翠羽;养娘箧底,检出朱提。裹用绡轻,制同球转,簸尽墙阴一线儿。盈盈态,讶妙逾蹴鞠,巧甚弹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