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36

第36章 策略篇(29)

根据心理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是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二是要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三是要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产生新的“兴奋点”。(焦琳琳,2010 )

强化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

建立明晰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形成良好课堂纪律的前提条件,明晰的课堂规则有助于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民主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课堂规则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在建立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明晰、合理、可行、简单,对教师、学生以及对家长,这些期望、标准和规章都应该是明晰的。(2)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课堂规则应是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民主原则,共同协商制定。(3)教师应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遵守规则,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王萌亚,王贤会,2010 )

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首先,规则和常规一定要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记住。其次,规则要明确、合理。如“注重自己的行为”,这种规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于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再次,规则应具有操作性: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教师要对所制定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陈利君, 2005 )

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预防性管理做得再好,也仍然会有问题行为的出现,此时就必须予以纠正,纪律的执行应坚持公平和温和,要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怀鼓励为主,在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应多关怀鼓励,少打击责骂。第二,正确运用惩罚,提倡关怀、鼓励为主,并非简单地否定或取消惩罚,在某些情况下,运用惩罚进行纪律管理还是必要和有效的。第三,多作正面引导,惩罚、批评只能抑制不良行为,而难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不要怎样”“不能怎样”,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缺陷,更要指出学生努力改进的方向。(王萌亚,王贤会,2010 )

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持不懈、自我控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杨永强,贾林晓,2010 )

严格管理与宽宏大量相结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比较多,受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个性都比较强,毛病比较多,教育他们时,满不在乎,没有一点承认错误的意思,有时甚至还要狡辩,与教师对着干。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既要严格地按照课堂管理的规则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宽宏大量。教师调整好心态,不轻易发火。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比如可以用目光来调节,可以语气调节,也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来提问,还可以停顿调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任跃辉,吴宗宅,2012 )

革新管理方法,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加强课堂纪律和学生行为的管理。首先,教师要制定一套规章具体而又奖罚分明的纪律制度,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的技能,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这套有效的教学制度。其次,应该明确提出遵守纪律的要求,确切地告诉学生应遵守纪律,而对于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惩罚。再次,教师要学会使用果断的反应方式,对于突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应立即果断采取批评或惩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确定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对问题行为的奖惩措施,教师要对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而对于违背课堂纪律的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王萌亚,王贤会,2010)

由教师单方控制到多方管理合作。课堂控制是通过纪律约束以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以便顺利操作教学程序。创新课堂管理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过去教师大包干式的单边控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从单人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只有在管理上能够自主,学习才可能自主,因而学生应该成为参与管理的重要力量。

从问题行为控制到向正当行为转化。问题行为的控制主要是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终止,它一直都是课堂管理中的主要手段。但是无论是先行控制还是事后控制,都是一种对课堂“问题人”的管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防和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倾向于将行为控制向正当行为转化。如果在促进问题行为向正当行为转化时,又能成功地抑制新的问题行为产生,就能达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将会在教学节奏上显得更加连贯且具有韵律感。

从静态的结构管理到动态的过程管理。静态结构管理,是通过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侧重于形成固定的课堂规则,以及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来管理学生。“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普通学生”,这种静态结构管理,对维持课堂秩序和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也利于教师操作,但是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课堂具有变革性和生成性。课堂环境时时都在变化,课堂成员也在不断发展,课堂的一切都处于动态之中,这时动态过程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阶段和当时课堂的特点,变换一定的视角,对课堂问题作动态审视,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张东,李森,2005 )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是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自然也是学生自己管理的阵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人是由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决定的。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三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四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五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二要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三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自主管理和自律管理。首先是加强自主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归宿。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环境提供的素材、情境、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规范体系。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正是自主管理在教学上的体现。其次是加强自律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视他律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律,让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势利导,努力使教育变成自我教育。(杨永强,贾林晓,2010 )

激励课堂学习中的恰当行为。教师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正当行为。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关注并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保持学生有持续内驱力的关键。教师应关怀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通过榜样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感召的作用,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学生,也可以是授课的教师,生活中的你我他。(王学林,2011 )

运用情感型的课堂管理行为。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可达到不管而管的效果,教师走进课堂时,目光就传达出内心对学生的喜爱,教学时语言和表情是那么的亲切,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从内心对学生进行赞扬。师生之间始终洋溢着温暖、亲切、喜爱、融洽的感情。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都具有浓厚的情感,不仅促进了课堂管理,而且对教育教学都具有强烈的推动力。

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的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能不闻不问,把纪律不良当做教学以外的因素。或者把这些问题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的父母去管理。遇到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沉着,如果感情用事,大动肝火,失去理智,或辱骂殴打学生,就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注意弄清事情的真相,情节的轻重,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后果,都要经过认真研究才能进行处理,不可偏听偏信。

坚持让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就可以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会大大提高。建立灵活多样的各种管理小组,如学习监督组、纪律监察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使学生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外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参与组织集体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当中去,使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的朋友。在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使学生能在和谐、高效规范的管理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张伟,2011 )

课堂是教学与管理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课堂管理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外,还必须高质量完成“管”的任务,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