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31245300000080

第80章 零售企业营销人员利益礼貌服务标准(2)

陈列必须美观清洁。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各类商品的色彩和形态,确定不同排列组合方案,从中选择视觉效果最佳的方案。同时应经常清扫陈列物品。

陈列要体现出商品的丰富感和立体感。

陈列要有季(节)性和流动感。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陈列内容和陈列方式。各类商品的陈列不能千篇一律,在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的销售区域要有自己的特色。

配以醒目的销售广告和装饰品,强化陈列的效果。

九、接待客人

1.掌握顾客心理。顾客在一次具体的购买行为中,一般要经过8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注目→兴趣→联想→欲望→比较→信任→行动→满足,销售人员须对此加以认真分析,了解和掌握顾客心理,适时介绍商品,激发顾客购买欲。

2.正确的服务态

(1)永远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2)从内心感谢顾客光临本店。

(3)认识自我的服务价值。

3.规范化服务用语

(1)注意服务用语与态度、动作的协调统一。

(2)面带微笑。

(3)强调要点,注意语序。

(4)注意顾客反映,认真听取顾客意见。

(5)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6)精神集中,不得东张西望。

(7)不得与顾客发生争论。

4.商品包装规范

(1)商品包装的目的

便于顾客携带。

利用包装物宣传企业。

保护商品。

(2)包装总体要求。

牢固。

美观。

便于携带。

易于打开。

顾客满意。

(3)包装纸包装

根据商品的大小和体积选择不同大小的包装纸。

注意包装纸的正反面,不得使用破损或有皱折的包装纸。

不规则的商品,应先装入纸盒中再包装。

对商品合装还是分装,须征求顾客意见。

包装要求熟练快捷,不得令顾客久候。

(4)包装袋包装

依据顾客所购买商品的重量和体积选择适用的包装袋。

重物应放于底部。

易损毁商品应放于上部。

小物品应插入空隙。

十、广告促销

1.广告内容须以切合消费者的心理为原则。

2.广告内容须有针对性,依据顾客可能关注的问题逐一说明。

3.不得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

4.行文要凝练概括,要点突出。

十一、促销活动

促销活动是指利用各种庆典、(节)假日、换季等有利时机,实行优惠价销售。

1.制定详细的促销计划。对每次的促销活动,都须制定详细的计划,控制财务预算,协调各部门的活动。

2.确定具体的业务安排

促销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

降价销售的范围与幅度。

广告的制作。

广告商品的陈列布置。

十二、店面检查整理

保持良好的购物环境,是店面检查整理的目的,销售人员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认真对待,合理安排。

1.商品检查整理

商品上是否积满灰尘。

某些商品是否已经脱销。

商品上是否贴有标签,标签是否混乱或是否会引起顾客误解。

对破损商品是否已做处理。

在通道内是否放有商品。

2.通道和销售区检查整理。

通道内是否清洁。

通道是否畅行无阻。

店内装饰物、灯具等是否有损坏。

店铺的天棚、墙壁是否有污损。

店内的广告、装饰物是否有碍顾客通行。

包装纸、购物袋是否准备充足。

收款台是否干净整洁,收款机是否运转正常。

3.仓储检查整理

商品存放是否整齐、安全。

存货量是否适度。

污损商品是否妥善处理。

仓储商品是否物账相符。

4.商品陈列整理

商品陈列数量是否适度。

商品陈列是否美观、整齐。

商品陈列是否稳固安全。

5.防火防盗检查

销售人员是否具备防火、防盗知识。

消防器械是否安放于固定场所。

危险之处是否有易燃杂物。

烟灰缸是否存留余火。

煤气开关是否损坏。

楼梯、通道、仓库及店铺周围是否有障碍物。

保险柜、收款台是否上锁。

门窗是否关好。

贵重物品的数量是否已经清点。

卖场关门后是否尚有无关人员滞留。

6.广告宣传用品的检查整理

广告张贴是否整齐美观。

广告宣传品是否污损。

广告宣传与实际销售是否相符。

购物指南、商品分布图等是否清楚。

各类宣传广告中文字是否有误。

7.卖场周围环境检查整理

卖场周围是否能保持整洁卫生。

卖场外部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外部装饰有无损坏。

十三、商品陈列标准

销售人员须将商品陈列视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技巧,认真思考,合理布局。

1.符合一般视觉规律。商品陈列须便于顾客察看,商品的种类、名称、价格等要一目了然。

2.便于顾客选取。开架售货的货架高度不得超过顾客所不能触及的范围。

3.注意商品组合。商品陈列切忌千篇一律,单调呆板。应通过商品组合营造美感,增强商品吸引力,刺激顾客购买欲望。

十四、商品标签

1.销售人员须认识到商品标签的重要作用,即能够向顾客传播商品主体信息。

2.标签上应标明商品名称、规格、价格、颜色、产地等。

3.一件商品必须对应一个标签,可以按照商品的种类,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4.对标签应经常加以检查,防止出现错误的情况。

十五、把握商品销售动向

1.所谓商品销售动向的把握,是指对一定期间内的商品销售和采购状况具有准确的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各类商品销售状态的把握,其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向顾客介绍、推荐商品,从而扩大商品销售。

2.把握商品销售动向的基本方法

(1)全面观察法。在销售活动中,应随时随地观察各种商品的需求状况和销售状况,随时观察,随时积累,随时分析。

(2)销售额分析法。分析各类商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以确定何种商品畅销、何种商品持平、何种商品滞销。

(3)销售量分析法。依据进货记录,结合存货情况,定期盘点,以把握某一期间内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

十六、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销售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工作失误减少到最小。以下失误均须避免:

1.事务部门

账目不清。

成本、销价核算有误,定价不准确。

采购、退货等账目处理失误。

销售商品与销售凭证不符。

记账时出现错记、漏记、重记。

2.收款结账部门

看错标签,收款错误。

计算有误,款额不符。

3.销售人员

因方法不当或疏忽造成商品的破损。

由于疏忽而致商品被盗。

标签价格填错。

4.检验部门

商品数量盘点不准确。

对于质量不合格商品把关不严。

5.商品管理部门

因排水防雨不及时而损耗商品。

因防暑防寒措施不当造成商品损坏。

因超量进货造成积压。

6.其他

由顾客责任出现商品退换。

因顾客责任造成商品污损。

发生商品被盗。

十七、休假规范

1.休假必须在5日前向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2.因生病等特殊原因需要休息时,须在当日营业前请有关负责人核准。

3.原则上非(节)假日不准休假,特殊情况应事先申请,经上级批准后施行。

十八、迟到、早退

1.所有员工均须严守勤务纪律,不得任意迟到、早退。

2.迟到、早退确有原因者,应提前通知和请示上级,否则即视为违反纪律。

十九、员工购物

1.购物时间应利用非工作时间,如休息时间、上班前或下班后。

2.严禁在购物高峰时间同顾客一同购物。在营业时间内,严守顾客优先原则。

3.对限量销售商品,应礼让顾客。

4.对已经购买的商品,应保存好发票,以供携商品外出时核查之用。

二十、电话业务操作规范

1.基本要求

语言应简单明了、热情亲切。

应使用普通话,声音要清晰洪亮。

通话中不得与他人说笑。

若电话中断,应立即挂上听筒,等待对方重新打进。

对重要事项,必须进行记录。

要听到对方挂上话机的声音后,方可挂断电话。

2.拨打电话

拨打电话时,首先要确认对方的号码和姓名。

主动报出自己的单位和姓名。

说话尽量简洁,对重要问题应进行记录。

通话中若要与他人讲话,应先向对方致歉。

3.接听电话

电话铃响后应迅速接听,报出单位名称,然后询问对方事由。

对方所提问题自己如果不能决定时,应请示主管后再作答复。

二十一、收款核查

1.基本要求

准确。无论复核商品还是计价收款,都必须准确无误。

迅速。不得令顾客长时间排队等候。

亲切。必须亲切周到,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印象。

2.注意问题

相关人员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营业前,必须将各类票据、印章、印泥、包装纸、包装袋、包装绳等准备就绪。

营业中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经常检查收银机的运转情况。

二十二、工作总结

销售人员结束一天工作后,应对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反省:

1.今天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勤务状况如何。

2.今天的销售业绩如何,是否完成预定任务。

3.工作过程中与同事和主管是否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4.对明日的工作是否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