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理人必备管理故事与哲理
31244800000050

第50章 解读商业竞争——高瞻远瞩,只有多赢才能成就卓越(2)

北宋名将曹玮有一次率军与吐蕃军队作战,初战告胜,敌军溃逃。曹玮故意命令士兵驱赶着缴获的一大群牛羊往回走。牛羊走得很慢,落在了大部队后面。有人向曹玮建议,“牛羊用处不大,又会影响行军速度,不如将它们扔下,我们能安全、迅速赶回营地。”曹玮不接受这一建议,也不做任何解释,只是不断派人去侦察吐蕃军队的动静。吐蕃军队狼狈逃窜了几十里,听探子报告说,曹玮舍不得扔下牛羊,致使部队乱哄哄地不成队形,便掉头赶回来,准备袭击曹玮的部队。

曹玮得到这一情报,便让队伍走得更慢,到达一个有利地形时,便整顿人马,列阵迎敌。当吐蕃军队赶到时,曹玮派人传话给对方统帅:“你们远道赶来,一定很累吧。我们不想趁别人劳累时占便宜,请你让兵马好好休息,过一会儿再决战。”吐蕃将士正苦于跑得太累,很乐意地接受了曹玮的建议。等吐蕃军队歇了一会儿,曹玮又派人对其统帅说:“现在你们休息得差不多了吧?可以上阵打一仗啦!”于是双方列队开战,只一个回合,就把吐蕃军队打得大败。

这时曹玮才告诉部下:“我扔下牛羊,吐蕃军队就不会杀回马枪而消耗体力,这一去一来的,毕竟有百里之遥啊!我如下令与远道杀来的吐蕃军队立刻交战,他们会挟奔袭而来的一股锐气拼死一战,双方胜负难定;只有让他们在长途行军疲劳后稍微休息,腿脚麻痹、锐气尽失后再开战,才能一举将其消灭。”

管理哲理:如果自己处于优势,就能很快将对手挤出竞争领域。很多时候是胜负难料的,如果你对击败竞争对手根本没有什么把握,就要明辩时势,因时因势而动。

高瞻远瞩

曾经有两个企业都想在某郊区投资房地产,并各派了专人前去调查那里的情况。结果A企业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那里人口稀少,房地产发展机会渺茫,房子修好了也没有人来住。”而B企业的人则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该地虽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环境优雅。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一定会喜欢在那里生活。”果然不出B企业的所料,随着城市包围农村,城里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尤其是一些农家乐,办得更是如火如荼。所以B企业的投资是明智的。

管理哲理: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事物的表象,那么他的动作很可能都是短期行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

放虎与归山

北魏大都督侯渊,率领七百骑兵,疾奔袭击拥兵数万的葛荣部将韩楼。他孤军深入敌方腹地,带着一股锐气,在距韩楼大本营一百多里地之处,将韩楼的一支五千余人的部队一下子就打垮了,还抓了许多俘虏。侯渊没有将俘虏当“包袱”背,而是将他们放了,还把缴获的马、口粮等东西都发还给他们。侯渊的部将都劝他不要放虎归山,以免增加敌人的实力。侯渊向身边的将士们解释道:“我军仅有七百骑,兵力十分单薄,敌众我寡,无论如何不能和对方拼实力、拼消耗。我将俘虏放归,用的是离间计,使韩楼对他们疑心,举棋不定。这样我军便能趁机攻克敌城。”将士们听了这番话,才恍然大悟。

侯渊估计那批被释放的俘虏快回到韩楼占领的蓟城了,便率领骑兵连夜跟进,拂晓前就去攻城。韩楼接纳曾被俘过的这批部下时,就有些不放心。当侯渊紧接着就来攻城时,便怀疑这些放回来的士兵是给侯渊当内应的。他由疑而惧,由惧而逃,弃城而去。没多远,就被侯渊的骑兵部队追上去活捉了。

管理哲理:认清对手固然重要,正确评价自己却更为要紧。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

排他术

日本的“泰佳”牌热水瓶已垄断了日本热水瓶市场多年。

“象”牌热水瓶是日本的后起之秀,决心同“泰佳”一比高低。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饭店和饮食店均使用“泰佳”牌热水瓶,针对这一现象,“象”牌热水瓶公司决定采取“排斥他人商品”术。董事长对每一个员工都嘱咐再三,然后开始行动。

员工们走上街去,坐在各个饮食店和饭店里,只要看到服务员拿着“泰佳”牌热水瓶过来,便看看热水瓶,摇摇头,起身就走。开始,服务员对这种举动很是奇怪,但接二连三地有人这样走掉,就不得不引起每个饮食店和饭店的注意。最后,他们终于弄明白了,是这些“泰佳”牌热水瓶引起了顾客的反感。于是他们开始试着用“象”牌热水瓶。果然,顾客中再也没有人看看热水瓶,摇摇头,起身便走的了。

“象”牌热水瓶就是这样打败了垄断市场多年的“泰佳”牌热水瓶。

几年后,“象”牌热水瓶便同“泰佳”平起平坐了。

管理哲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对手竞争,以排除销售壁垒。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手段,给人一种对某个商品的排斥感,从而销售了自己的产品。

呆若木鸡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是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十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了。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管理哲理: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人望风而逃。

执行官的买卖观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企业管理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

对于普通企业的营销人员来说,做生意莫过于千方百计推销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在张瑞敏看来,营销的本质不是“卖”,而是“买”。这一见解真可谓惊世骇俗。

张瑞敏的观点是:“从本质上讲,营销不是卖出东西而是买。买进来的是用户的意见,然后根据用户意见改进,达到用户的满意,最后才能得到用户的忠诚度,企业也才能获得成功。”此观点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不以“卖”求“买”,也不以“卖”强“买”,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以“买”促“卖”。

管理哲理:你的产品在市场上卖得好不好,是不是受消费者欢迎,最终还得要顾客说了算。善于倾听顾客意见,要比单纯地把产品卖出去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既重卖又重买,才能实现双赢。

经理人技巧课堂

短命企业的十大病症

症状之一:盲目跟风。

商家在市场上的表演,常常使人目瞪口呆。由此引发的商战也越来越激烈。白酒大战,口服液大战,VCD大战……战火连绵,硝烟不断。白酒市场疲软,众多白酒厂、饮料厂,乃至个体户纷纷上马生产葡萄酒,葡萄酒大战烽火又起。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只能重复低层次的价格战。而盲目跟风的结果是,十个跟风九个赔。

症状之二:一味造名。

造名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但造名往往需要大把大把花钱。随着人们成本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花钱买的产品中几滴是血几滴是水心中当然明白。商家造名谋利而让消费者出广告费这等好事一旦败露,企业也该歇业了。

症状之三:鸡头情结。

这从中央电视台“标王”竞标中略见一斑。一些企业为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露露脸,孤注一掷,高额抢标,鸡头情结表露无疑。但广告标王不等于市场称雄。鸡头情结的诱因很多,企业能抗拒诱惑吗?

症状之四:贪大求全。

有的企业一旦做出一点规模,便耐不住寂寞,头脑发热。要么进行收购,要么低成本扩张,要么涉足新领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把企业做大;二是想把企业做全。有些老总到一起时就爱比自己手下有多少企业,好像谁比谁少一个就很没面子。事实上,本想收购到面包,而得到的往往是石头。低成本扩张的成本也不低,进军新领域大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症状之五:爱走捷径。

一些企业连合法的途径都不想走,只想摘桃,不愿种树。更有甚者,空手套起白狼来。远的不说,近的如争食“伟哥”就是一例。“伟哥”虽是辉瑞公司的无意插柳之作,它毕竟耗费了三十五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和十余年光阴。它在中国尚未上市,国内已有三十余家“伟哥”厮杀一团,搞得“伟哥”黑白不明,真假难辨,惹得国家药监局只好下发一纸禁令。

症状之六:押宝经营。

有的企业把经营企业作为押宝行为,看准一个行当或抓住一个机会狠赌一把。赢了,继续赌,直到赌输为止;输了,再赌一把,如果没赢,血本无归也只好认了。

症状之七:重心失衡。

核心能力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道理。西方许多中小企业因其拥有某种核心技术使一些大企业想吃却吃不掉。与此相反的是,我国许多企业根本没有核心能力,有的企业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里,有的企业虽有核心能力却疏于精心呵护。

症状之八:战略危机。

战略危机一直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大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所致,另一方面与经营者的经营思路密切相关。经营者自身的局限性如不突破,再好的企业也会毁于一旦。有些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河里一旦没有石头,只有被河水冲走。有的企业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走一步算一步,到头来往往是车到山前,方知此路不通。而那些拍脑袋寻求发展的企业,最后连拍脑袋的机会也会失去。

症状之九:管理滞后。

良好的效益来自杰出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现代企业的共识。管理水平低导致经营成本暴涨,致使企业陷入发展规模越大,企业亏损越严重;亏损越严重,企业负债就越多;负债越多,经营成本就越高的怪圈,直至把企业拖死。

症状之十:创新乏术。

曾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导入CI战略的太阳神集团,曾于1993年创下十亿元销售额的惊人业绩,如今却风光难再。一个致命的因素,就是创新乏术。据上海一零售业经理说,在他的柜台上,能连续摆上十年的产品,只有太阳神甘菊型和猴头菇口服液。这一方面说明太阳神品质优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太阳神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开发上的严重滞后。

一英镑打败十万英镑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