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晋剧百年史话
31242600000027

第27章 民国时期(5)

田永富 又名大富,平遥城内西小巷人。出身贫寒,他居长,有弟达魁、达庆,还有一妹。自幼父母双亡,他从小就挑起生活重担,以打短工、经小商赚得微薄收入抚养弟妹,同时拜名师王正卿学到一身武艺。他拳棒功夫十分了得,十八九岁时即开始携二位兄弟替人保镖,闯荡江湖,走遍山西、陕西广大地面,并且涉足好汉云集的山东。其豪侠仗义,武艺高强,所到之处都留下赫赫威名。后随着汇兑业和交通运输之发展,保镖业务日渐衰落,永富遂以教练武术为业,达魁在县衙当班头,弟兄成为当地风云人物。大约在他三十多岁时,平遥尹财主(尹光禄)因仰其武艺高强,地面很熟,特请他与其弟田达魁为祝丰园护班,尹对永富十分器重,永富弟兄亦竭尽全力。致使该班在晋中一带畅行无阻,平安演出,无人敢出面干涉骚扰。他为祝丰园立下了汗马功劳。及到田永富五十多岁时,其家业已经相当豪富,老来无事,朋友们都劝他承一班戏,一来自娱取乐,二来为乡里做件好事,他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在平遥西小巷、田的院内承起了自成园,尹财主感激他护班有功,曾赠戏箱一副。

该班承事:二百五(曹振国)、黄芽韭。

掌班:小十八红、王炳恭。

班里有演职人员:

须生:赛七百、小十八红、十二红。

正旦:秃儿旦、天贵旦、水仙花、白大嘴、白菜心心。

花脸:狮子黑、春茂黑、二百五。

小旦:黄芽韭、抓心旦、毛毛旦、万盏灯。

生角:十七生。

三花脸:夜壶丑。

老生:兔儿红。

万盏灯(王应锦)小名四保,人称万盏灯、四保旦,又叫满天星。原学三花脸,后改工小旦、刀马,寿阳太安村人。自幼家贫,父长年患病,其兄八岁离家在外当书童,他终日领小妹四处乞讨。其父生性冷酷,常以他讨不回钱、食施以毒打,他只好露宿破庙,几日不敢回家。他十二岁被人拐买到忻州“三灰堆”的科班,童年的苦难磨练了他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他学艺很钻,而后终成大器。十七岁出科不久便名扬东四处,十九岁搭富梨园、万顺园等班,一举成名。其中等身材,小脸庞,二目有神,长得俊秀、精干。扮起戏来更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

他嗓子有点细,不甚宽亮,然唱腔字正腔圆,梆板清楚,颇有韵味。身上功夫尤其精熟,一招一式稳练大方,舒展自如,很见功力。他幼时苦练跷功,经常站在瓦片上练跷功,在冰上练台步,终于练出了绝妙的跷功,台步、圆场可谓一绝。他文戏、武戏,刀马、小旦都不挡手,戏码很多,戏路极其宽敞。

他演《杀狗》尤其绘声绘色,千姿百态。扮演的焦氏在其夫曹庄追杀时,踩跷跑“剪子股”,又快又稳。正逃之间,忽见家犬跑来,慌不择路,从家犬身上走一个“滚背”,干净利落。还有椅子功的表演,也很出色。东四处戏迷尤其喜欢他,曾赞“一盏灯、二盏灯,不如咱寿阳的万盏灯。”“看了万盏灯,浑身有了劲;看了万盏灯,种地不觉困。”可见其艺术的精湛和魅力。

其拿手戏还有《金钟罩》、《烈火旗》、《辛安驿》、《梅绛亵》、《春秋配》、《破洪州》、《双锁山》、《七星庙》等,多有绝活和鲜招儿。

一次,我俩在忻州相遇,班里出了《梅绛亵》,我演老生黄公公,他扮我儿丑公子(黄鹞精)。我很奇怪地问他“你是名角,怎么还演三花脸?”他却坦然地说:“嗨!吃咱这碗饭,就得能大能小。不瞒你说,我初开蒙时,学的就是三花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艺术出众,而且非常实在,从来没角儿的架子。为人极其谦虚、热情、忠厚、老实,与人无争,和他一起搭过班的,无不称赞他清白处世,谨慎作人。平生烟酒不沾,是一位正直、纯朴的好艺人。

他一生跑过不少地方,住过许多班子,成名后依然博采众长,从严治艺,终于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培养出着名小生郭凤英和筱桂花(旦)、董小楼(小生)、郭红梅(须生)、郭美英(小旦)、董翠红(须生)、董树兰(夹生旦)、董小凤(小旦)、刘春凤(小生)、段玉明(须生)、张海玲(小旦),以及翠珍(小生)、金珍(小旦)等二十多名弟子。民国三十四年,他死在榆次群英舞台,活了近六十岁。

狮子黑(乔国瑞)工大花脸,乳名根林,太谷西里村人。中等身材,状貌魁伟,额头开阔,二目突出,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乍看令人敬畏三分;然而一经接触就会发现,他原是一位谦逊可亲,温和耿直的慈祥老人。

其自幼家贫,一家数口赖其义父做小买卖为生。他九岁即在本村当了小长工,十一岁因对戏曲深为爱好,辗转榆次来到太原县投了在该地演出的复庆班,分文不取写下六年买身合同,入科学艺。十四岁时因在该班学不到真本事而偷跑回村。是年,又自卖本身加入介休禄梨园,立志“六年学艺不成不回家”。在该班幸得拉儿师傅教授,技艺长足进步,初露头角。出科后仍留该班,年俸百吊多数寄家。在该班,他前后一住十年。

他为激求上进,多方学习,曾经辞过禄梨园,想加入上三班(锦霓园、聚梨园、坤梨园)。谁知这些班中名伶丛出,技艺精绝,而且个个昆乱不挡,没有昆曲戏是会被人歧视的。为此他二返禄梨园,与班主商定,自愿白演分文不取,请班主聘蒲师教其昆曲,班主应允。乔即在焦大娃师傅薪传下起五更、睡半夜刻苦求索,苦熬一年终于学到《功宴》、《草坡》、《嫁妹》等曲子戏,在唱功和做功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时,先生夙愿以偿进了上三班锦霓园,凡四年,其声名大噪,倍受欢迎。不少名班争相邀请,又入平遥风梨园和文水双庆福,所到之处均获盛誉。

之后,先生又搭锦霓园和徐沟自诚园等班。在锦霓园他为班主倾心尽力,操劳十一年,班主感其赤诚赠他好马一匹,供他赶台口骑用,其身价已经相当可观了。在这里他与盖蒲州、盖天红、自来丑等交流技艺,教学相长,又获长进,声名远逸晋中各县。

五十六岁时,他应师兄大珠珠旦之约来到太原。与丁果仙、郭凤英、冀美莲等名宿合力承起众梨园。先生德高望重被推为承事。该班以后改为新华剧院,他与全体艺人同舟共济,甘苦共尝,精诚团结,直到解放后改为国营剧团。

先生一生勤奋从艺,精益求精,百折不回,创造了精湛的表演艺术,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舞台形象。他天生一副高亢洪亮、洪钟大吕般的歌喉,张口虎啸龙吟,声出气贯长虹,唱来沉雄豪放,声满气足,如雄狮怒吼,震撼人心。最能抒发昂扬、愤激的情绪,唱时喷口强劲,韵味浓郁,满宫满调,痛快极了!其唱腔不仅时人爱听,及至今天多数花脸演员依然宗老先生一路唱法。稍觉遗憾的是老人不大吐字,道字不太真切。先生的功架也甚出众,举手投足颇为讲究,稳重凝练,落落大方;做派排场认真,一丝不苟,逼真细微,颇能刻画出不同人物的品格、个性。

先生主工大花脸,兼演二净。常演的戏码有《明公断》、《沙陀国》、《玉虎坠》、《匕首剑》、《忠保国》、《炮烙柱》、《鸡家山》、《渭水河》、《打金枝》、《草坡》、《功宴》、《嫁妹》、《凤仪亭》、《碰碑》、《取洛阳》、《黄沙岭》、《八义图》、《捉放曹》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铁面无私之包拯,勇武刚直之马武,忠诚耿介之梅伯,有胆有识之荆轲,功高自谦之郭子仪,满腹韬略之姜子牙,忠心保国之徐彦昭,奸诈骄横之曹操,骄奢好色之董卓,凶残恶毒之屠岸贾,忠贞不移之杨继业等等,人物各俱特色,个性鲜明,深深地留在了观众的记忆中,并且赢得了京剧名宿马连良、程砚秋、梅兰芳、裘盛戎、袁世海等的赞赏和好评。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晋剧花脸的表演艺术大大向前提高了一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为晋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给后人积累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

老人毕生献身艺术,呕心沥血,孜孜以求,驰而不息,直至1957年五月十五日在晋词干部疗养院病榻上的最后弥留之际,仍然想着晋剧事业,为晋剧武戏衰落,男角凋零深感忧虑;并且一再要求要为当时正在召开的我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老人强挣着长期积劳成疾,病息奄奄的身子说“我不能演《草坡》,还可以演《嫁妹》呀!”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呀!先生作古,享年七十六岁。

先生去了,但他的许多崇高品德、高风亮节却永远鼓舞着我们千千万万的艺界同人和后辈。

他热爱艺术,视艺术如生命,演出认真,一丝不苟。年逾七十时还经常带病坚持演出,出演《炮烙柱》演至梅伯赴刑时,依然袒胸赤膊向火柱冲去,每使观众感动下泪。一次,在太原县演出《鸡家山》,忽降大风大雪,演员连嘴都张不开,观众走得寥寥无几,可先生照旧一招一式地认真演出,毫不马虎。他出台必全力以赴,从不偷巧、误场、“提洋油罐”,几十年如一日。

他热爱剧团,克己奉公,关心同志。在众梨园“打破锣”时,团内经济拮据,常因分红引起纠纷,他经常把自己的份子悄悄分给困难的同人;袁世海学了他的两出戏,给他寄来酬金,他全部拿来分给大家。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大家甘苦共尝,团结在一起,终于把剧团巩固下来。最后几年先生衰老多病,剧团出“外台”不忍让他再受跋涉之苦,求他留团,他每次都要扶杖或乘车把大家送到车站,泪汪汪地送走大家。他把一颗心都扑到剧团和同仁们身上了。

他刚直不屈,疾恶如仇,光明磊落。一次,二战区的一个“宣传队”强令乔老率团与他们联合演出,先生不与同流,严词拒绝。他们又挑拨冀美莲、任玉玲脱离剧团,冀、任不为所惑,他们恼羞成怒,竟无端将先生扣押起来,先生毫无惧色,傲然走进拘留所。他们百般威逼利诱,先生至死不认。最后,开化市街的群众和丁果仙等艺人联络上了百十件保状,先生才获释放。

乔国瑞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艺术高超,品德崇高,艺德高尚的爱国艺人。他受到广大晋剧艺人和观众的深深敬爱和推崇。他逝世后,文化部观摩团程砚秋团长、山西省副省长邓初民,省委宣传部、省政协等单位的领导、群众与观摩大会全体人员一千余人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吊唁仪式,盛誉先生“技艺重当时六十年来推泰斗,音容渺人世五百同志哭先生”。先生英灵有知,当含笑九泉了。

先生娶妻宋宝珍,生子乔荣华,荣华十七岁参加革命,二十九岁在会安村打游击时被敌人包围,英勇牺牲,一秉先生爱国之诚。

12、万福园

民国八年,金下班解散。太谷城胡万义在城里大巷承起了万福园。这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字号班,班内名家辈出,阵容强大,资金雄厚,艺术高超。一直办到民国十六年,暂时解散。民国二十年再次承起娃娃班,前后绵延二十余年。历史较久,影响极大,声名远扬,誉满三晋。

胡万义 乃是太谷城里的一个衙门头儿,皆因精通武术,有一路拳棒功夫,人又慷慨好施,疏财仗义,交结不少江湖朋友,更有举人孙培基为其靠山,因此在地面上很有一点势力和威信,人称“二大王”。此人个儿不高,生得精干,饮酒海量,成天拎个酒壶,嗜酒如命。性格豪爽,颇有绿林好汉的气度。

此人承班落落大方,很讲信义,对待艺人亦较宽厚仁慈。戏班无台口时,艺人可在班里闲住,他都管吃管喝。有的角儿他还管“抽”。十三红住万福园时,他不仅好酒好肉款待,而且“金丹”管抽,要多少给多少。因之,艺人们说起来,都道胡万义是一个好班主,都愿住他的班子,他很有一套笼络艺人的办法。他承的万福园收容有哪些名家呢?

承事:毛毛旦。

掌班:金大丑、二疙瘩。

演职人员有:

须生:十三红、羊儿红、小洒金红。

老生:毛盖则。

正旦:万人迷、盖晋阳。

小旦:毛毛旦、根元旦。

花脸:大娃师傅、彦章黑、四锁黑、拍詹风。

生角:奴子生、秋富生。

三花脸:金大丑、三元丑。

老旦:高老旦。

武行:小狗、连成、贵成、福义丑。

武旦:三儿、二疙瘩。

武场:李万叶、油汗、猴儿头、叩叩、肉四儿。

文场:银柱则、仲秋则、有儿、猫儿精。

从以上班底中,一看便知,该班是一个十分强大、出色的硬字号班。十三红、小洒金红唱做兼优,声情并茂,是当对须生门中的翘楚人物;万人迷风华正茂,绝才绝艺,正是唱得红火的时候;毛毛旦早已“红得发紫”,正处在艺术的黄金时代,光凭一口“嗨嗨”不绝、余音绕梁的恶唱就足以令人倾倒,赞赏不已;花脸四锁嗓音奇特,唱功、做功相得益彰,极其出色,艺稔技深,也是当时名震一方的花脸名将;奴子生、秋富生双双扛定生角大梁,文武兼工,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当时生角行当里还再没有这样全面的生角,自然无法与之抗衡;又有造诣精湛、德高望重、浑身是戏的丑角宗师金大丑……再加上一班武功精绝的武打演员,真是名伶荟萃,济济一堂。比起当时的其它班社来,大有鹤立鸡群,傲岸一时之势,自然在晋中、府十县享有最高的威望。别的不提,单说后来的一件趣事。

民国十二年,上三班好戏自诚园从张家口请回了小旦筱香玉(高瑞云),十三年又从张家请回了正旦蛮庆和刀马旦夺庆。两班于当年九月在榆次述巴村唱开光戏“对”了“台”。

起唱上午,自诚园派出了最强的阵容,由天贵旦和黄兔子合演《血手印》,筱香玉和十七生合演《七星庙》;万福园由彦章黑、十三红、盖晋阳合演《忠保国》,后加武戏《百草山》。《血手印》对《忠保国》,双方全力以赴,各有千秋,似乎天贵旦和黄免子还略占了上风。可是后面万福园一开武戏《百草山》,福义丑、小狗、连成、贵成、三儿、二疙瘩等武戏高手一个个施展平生绝技,打得分外精彩激烈,观众不住叫好,自诚园那边就站不住人了。亏得十七生和筱香玉都是沙场老将,竭尽全力做戏,才不致使阵脚大乱。

下午,自诚园开了全本《玉虎坠》,玉罗儿扮的王允,一个“一堆泥”唱得离了谱儿,观众“怼怼怼”连叫倒好。整整“怼”了一出戏。而万福园十三红的一个《反棠邑》唱得精彩绝伦,明显地占了优势。观众高呼“自诚园不好!万福园好!”

晚上,万福园乘胜追击出了《马陵道》。四锁黑扮的庞涓一上场“抹架子”开始就把观众抓了个死,台下观众屏息宁神、纹丝不动。直到自诚园新搬来刀马宿将李子健拿出看家戏《百花亭》,使出浑身解数之后,观众方才高呼“还是夺庆好!名不虚传!”’方才使局面为之改观,替自诚园挽回了一点面子。

自诚园是当时响当当的一班好戏,但是和万福园对起台来,依然很感棘手,总觉力不从心。

彦章黑(肖亮)大、二花脸兼工,榆次马村人。幼家贫,丧父肖三元,其母改嫁榆次南关,他不愿随母,滞留马村乞讨。十一岁入平定石门口科班学艺,初学武生,因练功腿伤改工花脸,班内为其取名富蛮。其身材魁伟,宽盘大脸。嗓音洪亮,出口如雷贯耳,夜间唱戏数里之外能闻其声。出科后以演《苟家滩》之王彦章独到,名声雀起。其在额上画一金丝蛤蟆,蛙嘴能开合,四爪能跳跃,加之乱弹霸道,字正腔圆,喷吐清晰,遂得艺名。成名后即回晋中搭万福园、荣梨园、同梨园等班,均挂头牌,拿最高戏份。

其拿手戏有《苟家滩》、《沙陀国》、《明公断》、《打龙袍》、《赤桑镇》、《李陵碑》、《高平关》、《匕首剑》、《凤鸣关》、《打渔杀家》、《鸡家山》等。以脸谱奇特,唱腔高亢,表演传神名噪剧坛。观众竟送了他六个艺名,成为晋剧史上获艺名最多的冠军:科班取名富蛮黑,演《苟家滩》得彦章黑,唱《李陵碑》得碰碑黑,嗓门亮得九声雷,乡人爱称马村黑,榆次人叫他南关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