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县境北部,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米-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魁星楼和瓮城等建筑。
整个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俗称“乌龟城”。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对称式布局,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城内街道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称。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致。沿街筑二层阁楼,开设店铺,后接四合院,形成前街后宅功能明确的格局。现今逐步开辟成明清商贸一条街,很受游人欢迎。
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古城内基本以古建和民居为主。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二进和三进的“日”和“目”字型基本布局形式。主建筑正房为三间或五间砖拱券窑洞,前面建木构披檐,明柱上有雀替和木雕。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照壁,风水楼;东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木结构瓦屋顶,街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轴线上,街门对面有影壁。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大约有400多处。
二、平遥文物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有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到目前为止,平遥的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1处,分别是金庄文庙、城隍庙、日升昌、利应侯寺、清凉寺、清虚观、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慈祥寺和麓台塔。
(一)平遥明代城墙平遥古城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现在看到的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米-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魁星楼和瓮城等建筑。东城墙上至今留有许多弹痕,这是日军侵华期间炮击平遥古城的历史印记。民间将平遥称为龟城,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平遥共开六门,南曰迎熏,北曰拱极,上东门太和,下东门亲翰,上西门永定,下西门凤仪。六座城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均建有瓮城,四座瓮城外城门朝南开,下东门和北门的瓮城外城门则朝东开,民间传说这是怕这只乌龟爬走,而将其左腿拉直并捆在麓台塔上。所谓龟前戏水,是指城南的柳根河。平遥城墙其他三面均是笔直,只有南城墙蜿蜒崎岖,就是因为南城墙是顺着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不过,南城墙也因为这些优美的曲线而比其他三面城墙更具美感。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6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毁于解放战争时期。1997年-1999年修复北门、西门城楼,重檐歇山阁式建筑。修复的北门城楼,通高16.14米,通面宽5间13.72米,进深4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了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点将台位于平遥城墙东侧,相传为西周卿士尹吉甫驻兵、点将处。旧为夯土高台,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为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魁星楼位于平遥城墙东南角,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星以奉祀。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券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是城墙顶的又一道风景线。
瓮城是建在城门外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基于这样的道理,平遥城墙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这样设计很有科学道理。实战中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但其进攻路线必然不能一气呵成,只能绕个弯以后再攻大城门,从战术上已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顶的守军则能以极快的速度,组织调度,居高临下从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所谓瓮中捉鳖,可以说是瓮城功能的最生动的描述。平遥城墙的瓮城共有6座,设城门两道,是古代筑城术与兵防武备结合的产物。瓮城内分别修建有关帝、财神、真武庙,组成了意趣深远、内容丰富的景观。
(二)街道及市楼平遥古城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呈现着龟甲上的八卦图案,经纬交织,井井有条,动静显明,主次分明。
“干”字街是由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组成的,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围墙紧密呼应,经过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老而风骨犹在,竟然没有太多的破旧感和潦倒感。
街道并不宽,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槛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见当年街道上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俗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
西大街是中国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
日升昌票号的所在地,这条街实在是一条神奇的街,有日升昌票号的创始人毛鸿岁羽创立的“蔚”字五联号中的四联号,有宝丰隆票号,有厚德恒钱庄、有永泉当、永玉当等着名当铺。
西石头坡街、沙巷街有日升昌票号第五任总经理张兴帮旧居,以及票号世家侯王宾、侯殿元旧居。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
明清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贯通南北,楼南东侧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清时被冠以平遥县十二景之一。昔日修建市楼,与旧时商贸功能密不可分,旧称,一日有三市,即“朝、午、夕”三市,俗称“早市、午市、晚市”,可谓商贸聚集中心。
市楼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后曾有修补。结构为三重檐歇山顶木构架楼阁,通高18.5米,底层面阔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砖墙,东西各有券门一道,四周围廊,柱上施半拱。二层平座回廊,前后隔扇门装修,内施楼板,设神龛,南供关圣大帝,北祀观音大士,另奉魁星,屋顶装天花板,楼顶施彩色琉璃瓦,嵌镶成南(喜)北(寿)的精美图案,是城内独一无二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多少年来,市楼在人们的心目中,与城墙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从东南侧拾级而上,中层沿平座走廊围绕一圈,凭栏远眺,会顿觉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如清代诗人赵谦德遗诗所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这里,的确是登高俯临古城全貌的最佳去处。
(三)中国票号博物馆——
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日升昌”票号,是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开设的。这个票号的创始经理人名叫雷履泰,其东家为平遥县的达蒲村李家。“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玉成颜料铺,后来才更名日升昌,并发展为票号。“日升昌”票号,平遥为总号其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日升昌”票号主要业务是包办国内公私汇兑银钱。当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银运输量颇大公路交通运输不发达,其他运输手段费用高而且很不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运而生了。“日升昌”的诞生从此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其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可谓“一纸风行”。然而更让我们叹服的是:票号产生的百余年间,外患频频,内乱不断,日升昌在风雨飘摇的一百年,纵横捭阖,雄视商界,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现代意义的管理制度。
“日升昌”票号,当时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首创金融机构,曾以“天下第一号、“汇遍天下”而闻名于世。“日升昌”票号,在咸丰同治年间为极盛时期。到清朝末年,先进的银行兴起,票号逐步被取代。由于辛亥革命爆发和清朝政府被推翻,“日升昌”票号就随之倒闭了。
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所见所闻的是100多年的过去。尽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日升昌仅有的分号也无法与当代覆盖全国的金融网点相比,但我们可以从日升昌看到当代银行的影子,从日升昌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可以从日升昌感受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鼓闻一个时代进步的声音。
“日升昌”票号旧址坐南朝北,南北长为65米,东西宽为20米,总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票号内三进院落,临街面阔5间,中间为通道,两边是铺面,上面建楼存放财物。前院、东西两边各有柜房两间,中院东西各建客房3间。正面,为票号中厅,面阔也是3间,是汇兑业务具体办理的重要场所。中厅上面建有楼房,是存放物品的场所。紧靠中厅南檐平房3间,中间为走道,东西两边为小套间。在后院南边,有正厅5间,东西两面各有客房3间。整个院落布局考究,格式别致,高墙、大院、深宅。由于职业原因,出于对安全的重视,在院内所有被认为不安全的地方,都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只要临街铺面五合坚实大门一关闭,可算得上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四)雷履泰故居雷履泰(1770年-1849年),是清代杰出的商界巨子,中国票号的创始人,我国金融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雷履泰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少年因家境贫寒便入商号学徒,年近不惑受聘于西达蒲李氏开设的“西裕成颜料庄”。他善经营会管理,深为财东赏识,很快被委任为大掌柜,统筹全局。清道光三年(1823年)雷履泰总结了唐代“飞钱”以及商业汇兑经验,研究了账局、钱庄、典当各金融业的利弊,集采众长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
日升昌票号。由于他经营有方知人善任,很快便使“日升昌成为资财雄厚全国着名的票号,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近一个世纪,并享有“汇通天下”的美誉,开创了中国金融史的新纪元。
故居位于平遥古城书院街11号,兴建于清嘉道年间。故居坐北向南,由东院、西院、东偏院、西偏院4座自成格局又相互贯通的院落组成。占地面积3888平方米,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名人名居。
整座院落古朴典雅、气势恢弘、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是平遥典型的古建筑群,这对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史和古民居建筑史都是极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平遥城内,有大量的清朝末年民居、寺庙建筑、街道铺面等,与古城墙共同组成完整的平遥古城。旧时的平遥城是票号、富商汇集之地,严谨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都反映了清代建筑艺术水平与民族特色。
[思考题]
1.撰写一份平遥古城的导游词。
2.晋商大院各有什么特点?应怎样开发和促销?
3.晋商文化旅游品牌应该如何进一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