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武警建设讲座精选
31106800000021

第21章 以信息化人才培养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1)

继去年6月,我与武警指挥学院广大师生交流关于《重大军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研究》之后,今天再次应邀来到“中国武警大讲堂”,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探讨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问题,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愿意就这个全新课题做点抛砖引玉的尝试。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胡****同志关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命题。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指通过改变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标准样式、运行机制和一般方法,并在遵循战斗力生成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适应信息时代遂行多样化任务需求,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形成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信息能力为主导、以具备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它是战斗力诸要素和各种相关因素矛盾运动、相互作用与协调融合的产物。其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最大化,以获取最佳军事效益。在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根本在人,“瓶颈”也在人。其中,信息化人才是现代战斗力的根本支撑。因而,加紧培养信息化人才,既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迫切需要,也是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必须将其摆在战斗力建设总体布局的优先位置抓紧抓好。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是以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构想;三是着眼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对策。

一、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广义上讲,所谓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信息主导观念,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具有操作信息化设备与开发本职工作所需的信息技术本领,具有驾驭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行动和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从狭义上讲,武警部队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适应建设现代化武警和信息时代遂行多样化任务需求的军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化复合人才、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人才。信息化复合人才,是指既具备组织武警信息化建设能力,又能运用信息手段指挥部队遂行执勤处突等多样化任务,还会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装备的现代型综合人才。这类人才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最急需的、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人才。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是指能够履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职能,主要从事作战指挥和处理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包括作战指挥警官和参谋保障人员。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指从事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各级组织领导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点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使用、维护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础人才。新装备操作人才,是指能够熟练使用生成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系统软件,特别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普及型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体人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遂行任务需求的拓展,大量新装备配发部队,三级网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对广大官兵提出了“人人懂功能、个个会操作”的很高要求,只有大量培养上述人才,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才有可能。

(一)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以信息化人才为支撑

信息化是现代条件下部队战斗力的内核,信息化人才是战斗力建设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武警部队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信息化人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部队建设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但随着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步伐的加快,信息化人才素质与模式转变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培养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世界战争史早已证明,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资源。如果说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完成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等多样化任务的物质基础,那么信息化人才则是决定遂行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资料统计表明,20世纪初,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比例只有近10%;现在,这个比例已升至60%以上。有人形象地将信息化战争称为信息化人才对决的战争,这说明信息化人才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宰。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和武警部队使命需求,必须把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因为离开人的主体作用发挥,无论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还是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都将无从谈起。因而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把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来筹划、来落实,大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认知能力、信息需求确定能力、信息获取利用能力,从而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信息化人才匮乏严重制约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当前,不论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还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改革发展,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作支撑。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的单位对信息化人才在战斗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没有把信息化人才建设摆上应有位置,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内容偏旧、专业偏窄、规模偏小、路子偏粗等问题,导致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理论研究与筹划人才力量薄弱,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信息化复合型指挥人才不多,懂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很少,新装备维护和操作人员、特种专业人才和信息战、体系战、心理战人才缺口大,总队、师以下单位会软件开发、会编辑程序的人才和网络维护员严重不足。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信息时代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瓶颈”。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着眼任务需要,拓宽培养渠道,创新育才模式,加大培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和带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当务之急

从美军等转变现代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做法看,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是现代战斗力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就武警部队实际而言,近年来官兵的信息化素质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建设现代化武警、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官兵素质结构中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据资料统计,美军军官100%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博士、硕士研究生达47%;俄罗斯军官中98%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军官均具有大学本科文化;印度营以上军官、以色列少校以上军官都有硕士学位。相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武警部队在这方面还有明显差距,目前团以上干部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仅占12.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2.9%,另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是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途径取得的文凭,知识含金量尤其是信息知识量较低。随着武警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综合通信、计算机网络、机要保密、政治教育、后勤指挥和后方防卫等为主的部队信息化系统建成,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术、精研发、善谋略、能指挥的信息化人才。当前,我国正处在对敌斗争复杂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和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群体性事件和恐怖事件呈现出多发趋势,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复杂性、多变性增大。武警部队要履行好职责使命、完成好中心任务,必须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全面提高官兵的信息素质。可以说,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一项最根本、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

二、以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构想

信息时代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和维稳反恐,从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到指挥手段都在发生巨大变革,置身其中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呼唤和催生着大批复合型、指挥型、管理型、技术型、操作型信息化人才。为此,必须围绕执勤确保安全、处突确有把握、反恐确保制胜、抢险救援高效的目标,全力打造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人才队伍。

(一)打造信息化复合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武警部队******司令员强调指出:“随着部队职能任务拓展,以数量规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已难以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必须走质量效能型的精兵精装精训之路,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政委也强调指出:“必须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事实证明,信息化复合人才越多,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就越快。随着武警部队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机关办公自动化、指挥控制实时化、勤务管控可视化、教管训保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那种仅靠人的数量优势和老办法的执勤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战斗力生成需要。因而,减少数量规模,提高质量效能,就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培养更多的信息化复合人才,奠定科技强勤、创安、兴训的坚实基础,从而逐步达到减员增效,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1.优化人才结构。编制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复合人才编成结构。一方面,应紧紧抓住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这个重要机遇,加强信息化复合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信息化复合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满足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任务需求。另一方面,应对战斗力生成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预测信息化复合人才需求量,合理设置编制机构和岗位,努力实现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结构布局和使用效益最大化。比如,执行反恐作战任务,既要有信息素质过硬的军事指挥人才,又要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排爆、侦察、防化、狙击等特种专业人才,还需要有谈判专家、心理疏导人员等特殊人才。只有把这些人才综合使用好,才能形成反恐制胜的“拳头”。又比如,在民族地区执行维稳任务,打的是军事政治仗,要求广大官兵既要有驾驭和控制复杂局面的军事能力,又要熟悉掌握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会使用常用的民族语言,具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任务需要,大力提升信息化人才的复合素质,为部队履行职责使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加大改革力度。顺应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复合人才的需求大势,变革不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事物势在必行。一方面,应依托执勤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智能技术在一线执勤中的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智能管理、通道智能防范、监控智能识别、险情智能感知、枪弹智能管控、情况智能处置,使系统监控由固定哨位延伸到动态勤务和目标全域,首长机关勤务管理实现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另一方面,应抓好执勤目标规定外勤务撤收和执勤分队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强势推进“四防一体化”建设,减少固定执勤哨位,真正实现基于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复合人才倍增基础上的减员增效。比如,这几年通过上下努力,建成了集监控、防护、报警、通信、执勤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执勤管理信息系统,纵向贯穿武警总部、总队、支队、中队至执勤哨位,基本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和联防的有机统一。目前,在全部队担负执勤任务的中队、哨位和各级勤务值班室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各级兵器室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联动系统,重要执勤目标安装了图像识别、智能报警和电子防护系统,自上而下不仅可以实时检查、监控每个哨兵的执勤情况,而且还可以辅助哨兵执勤。过去,一个支队领导现地查勤,半个月也难以把执勤目标检查一遍;现在利用网络,一二十分钟即可把所有目标透视一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成果。历史上,武警部队曾一度每年要发生上百起执勤事故,步入信息时代平均每年就一两起,可见信息化战斗力生成对确保目标安全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