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远离毒品深渊
31064600000011

第11章 警钟长鸣篇(2)

自从过了这个星期天,杨某的人生履历开始改写。虽然那天他反复交代同学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并且保证以后不干蠢事了,过了两天,他还是忍不住去找那帮人买那种“烟”抽!它自己后来的解释仍然是好奇,自己不是安然无恙吗?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想再尝试一下。其实杨某第二次主动要烟,反映出毒瘾已经悄悄地在他身上生根了,只是他还不知道危害而已!

以后杨某的经历就不用叙述了,他因为一时的争强好胜,输了自己的前途和身体,代价真是太惨重了!

青少年朋友如果发现有人吸毒或从事其他违法的事情时。应当表现出机智和勇敢,或者是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是向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请他们处理。一定要避免与他们接触,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也不给涉毒的犯罪分子传播吸毒经验、教唆吸毒的机会。据报载,有的地方贩毒吸毒的犯罪分子手段十分毒辣,为了报复公安干警的亲属和子女或者是陷害仇人的子女,经常采用诱骗少年儿童吸食毒品、威胁少年儿童吸食毒品或强行给他们注射毒品等方法,使他人染上毒瘾,给对方的家庭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以此达到报复目的。

上面例子中的杨某不但没有采取应当采取的措施,反而掉进吸毒者的圈套,成为他们吸毒团伙的新成员。杨某的悲剧说明,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注重对法制知识的学习,增强抵御不良侵蚀的能力;同时,要尽量避免涉足复杂场所,以免误入泥潭。

(五)董强抵制毒害的故事

董强有三个好朋友,其中一个初中毕业受家庭影响开始经商,另外两个一年前背起行囊南下打工。董强的成绩比较好,考入高中继续拼搏。他想当一个伸张正义的大律师,正在为圆一个大学梦而孜孜以求。几个好友只有寒假时才能重新聚在一起,谈谈各自的情况。

有一年春节,董强他们约好在一个朋友家聚会。这天大摆宴席的这个朋友刘某是从南方打工归来的,似乎干得不错,赚了一些钱,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席间大家谈到了关于吸毒的话题、这时刘某拿出一个小包,神秘地说谁想试一试?原来这是他从南方带回来的海洛因!席上有人露出好奇的神色,董强也大吃一惊,他迅速思考对策,如何制止他们?董强急忙站起来,劝阻大家:“千万不要一时好奇害己害人!毒品是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旦真的染上毒瘾会祸害全家,把自己送上一条死路!”并且严辞警告:“如果你们一意孤行,我立即给公安局打电话,携带毒品吸食毒品都是犯法!”

大家都楞住了,不知应当如何是好。刘某只好把小包收了起来,招呼大家继续吃饭。董强没有心思呆下去,担心他的朋友就此被毒品这个魔鬼“附体”,毁了前程!他向公安机关报了案,请求警察帮助他的朋友,把将要踏上毒品犯罪道路的刘某拉回来,重新作人。结果,刘某被送进了戒毒所。由于毒瘾尚不深,很快就出了戒毒所,在家人严密看护下开始学习修理汽车,在家乡开了汽车修理铺。一年后刘某听到一个消息,当时和他一起在南方吸毒的一个人由于毒瘾发作,身体极度虚弱而横尸街头!他不由得感到后怕,并更加感谢拯救了他的董强!

这个实例说明董强很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他也因为是哥儿们一起玩闹,尝试一点毒品,就会不知不觉被毒品的魔爪抓住,就不会是后来的结局了。由于董强学法守法,既保护了自己不受毒品毒害,又通过公安机关拯救了其他朋友,即使一时遭到误解也是值得的。

现在人口流动的速度很快,尤其是一部分青少年出于各种原因。纷纷到沿海城市短期生活。目前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内地省份要发达一些,但同时也是某些犯罪的前沿地带。一些新型犯罪,包括部分毒品犯罪的渗透首先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然后再向北方及内陆广大地区发展,呈现出一个犯罪的辐射规律。上面的实例就反映了这个问题,许多像刘某这样的青少年,在沿海染上毒瘾回家后,出于有意或无意的心态,又让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沾染上毒瘾,毒害他人。

所以青少年朋友应当注意,和朋友交往时要注意观察他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果他已经染上毒瘾,要尽量帮助他改过自新,而不是放松警惕,同流合污,从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变成违反法律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青少年朋友应当加强个人修养,不盲目追求刺激和追赶新潮,切忌从众心理。上面例子中刘某在众人面前亮出毒品后,有人就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理,如果不是董强严辞制止,很可能出现一个集体吸毒的局面!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糊里糊涂地携手走上违法的道路,有的可能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六)“江湖义气”是青少年的天敌

金某虽然刚上初三,由于人高马大经常被误认为是高中生。他为人很有正义感,有一次校外的几个“无业游民”闯进校园闹事,勒索学生,抢劫财物,金某挺身而出,赶跑了他们。对方盯上了他,扬言要“修理”金某。金某家住得较远,上学放学总是一个人来回,他也有些担心自己的安全。

于是找到一个街道里的朋友,请他带几个小兄弟帮忙,护送他几天,关键时刻不至于“单枪匹马”对付那伙人。他的朋友爽快地答应了,还让他放心,说什么自己在这片地方名头叫得响,别人不敢冒犯他。还充满江湖味道地告诉金某,“以后有我罩着你,尽管放心!”金某知道这是香港录相里黑社会老大的口吻,他听起来觉得很顺耳。果然一连几天,没有人找他的麻烦。后来居然有人捎过口信,向他道歉,说明自己不知道他是“哪一路的人”。对方显然误会金某也是流氓团伙的一员,不敢把事惹大。可是金某却对平时不务正业的“老大”产生了一丝佩服和羡慕。

这里其实反映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有的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的不良影响。打打杀杀、带有血腥味的影片,在街头录像厅里比比皆是,有的家庭也有这样的录相带。极个别电视台为追求经济效益,也经常播放反映和描写境外黑社会以及吸毒的影片。尽管影片的主题可能是健康的,但是商业影片里的暴力镜头和不健康内容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使青少年失去正确的美与丑的评价标准,以心狠手毒、称王称霸为“美”。金某平时受这些电视电影的影响很深,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卷入了犯罪团伙的边缘,反而觉得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同时很感谢“老大”。

结果金某很快尝到了苦头。因为讲江湖义气,陷入毒品犯罪的旋涡,再也无法回到正常生活中来。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老大惊慌失措地来找金某,说自己出了些事,要求在他家躲几天。因为金某的父母都出差到外地了,金某痛快地同意了。一连几天都是金某替老大买食物。后来老大的毒瘾发作,从床上滚到地上,恳求金某到某个秘密联络处给他买些毒品回来。金某犹豫片刻,出于哥们义气,居然同意了。

他偷出父母的钱,按照老大的嘱咐,打电话和一个毒贩联系,而后亲自去“取货”。第一次十分顺利,老大对他千恩万谢。金某觉得这事并不难办,很自豪。第二次,金某自己禁不住诱惑开始和老大一样吸食毒品。后来,金某被抓进了公安局。在关押少年吸毒者的看守所里,他听到了半夜里传来的哀叫声:“给我一点吧!我不想活啦!”金某在看管不严时,逃回他们犯罪团伙的据点,发现那伙人由于吸毒缺钱,策划了一起抢劫案,已经全部被公安机关抓获。金某到处寻找毒品来源,为了一点可以过瘾的毒品,甚至下跪称“爷爷”,丑态百出。有一次,一个毒贩出于不正常心态想侮辱他,就在他拼命乞求毒品时,用眼睛看着旁边的痰盂发出冷笑。金某被毒瘾折磨得理智不清,端起痰盂就喝污水,而那是平时看一眼都想吐的!金某再也没有当时在学校里的风采了!

如果金某在出现困难时找老师帮助,向学校反映,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求援,而不是到社会上寻找“保护伞”,他会有今天的惨状吗?假如金某不讲江湖义气,不盲目迷信“为朋友两肋插刀”那一套,在“老大”提出违法要求时严厉拒绝,他会沦落到这一步吗?在朋友出现实际困难时,金某应当伸出热情的双手,但“老大”是毒瘾发作,绝不能在违法的事情上帮助他,只有向公安机关报告才能挽救他。否则,即害人,又害己。

(七)吸毒少年的遗书

不是每个吸毒者都能想方设法弄到钱以满足毒瘾发作时的欲望的。有的青少年就因为不慎染上毒瘾,又无钱挥霍,只好在自责与痛苦中选择一条绝路——自杀。这样的事例发生过许多,最典型的莫过于下面这封云南某地区一个吸毒少年留给警察的遗书了:尊敬的警察叔叔:我是一个卑鄙的吸毒者!

自从今年在朋友家开舞会时被别人激将而抽了一支带有海洛因的香烟以后,我就染上了要命的毒瘾。但是我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我父母辛苦一生,一心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大学生。如果发现我吸毒,他们会伤心。我只好到外面去鬼混,赚些不干净的钱来作毒资。

这样的生活我已经不愿再过下去了,没有钱的时候,觉得自己生不如死。有了一点钱又用来买毒品麻醉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我迟早要走向毁灭,不如及时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我再去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