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远离毒品深渊
31064600000010

第10章 警钟长鸣篇(1)

【篇首语】

青少年是祖国和每个家庭明天的希望,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齐心协力挽救已经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因为谁也不愿看到希望在眼前毁灭!

本篇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剖析了青少年毒品违法的主观因素。这些青少年有的是为了牟取暴利、追求刺激,有的是在痛苦时寻求解脱,有的是缺乏法制观念等等。青少年吸毒的客观因素往往是涉足危险的复杂场所,欣赏各种渲染黑社会暴力的影视片,从而获得毒品犯罪的信息;有的是与不良社会群体交往,或处于不健康家庭,耳濡目染,受到不良影响。

当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第一次吸毒时只是一种尝试,第二次以及今后的吸毒就是为了满足不正当欲望。那对毒品的无休止无节制的需求像魔鬼一样,仿佛要致吸毒者于死地而后快!青少年朋友们,记住这些血泪交织的教训吧!

(一)由于无知李某犯了大错

李某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这个月又得了全市小学生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在市里的《少年之友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父母和老师都以他为荣。但是谁也不曾想到,竟然有人利欲熏心,诱骗李某染上了毒瘾。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那天李某正在家里读课外书,感到牙疼得十分厉害,父母都不在家,他准备自己到医院去看病,路上正好碰到爸爸以前的老朋友黄叔叔。黄叔叔一听李某要去买药,就告诉他自己有一种特效止痛药,一用准灵,不用去医院了。说着就递给李某几颗药丸。因为是包着“糖衣”的药,李某高高兴兴地吃下了,果然不觉得牙那么疼了,过了两天李某的牙病又发作了,他直接去找黄叔叔,要了上次吃的药丸治病。第二天,课堂上多了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李某。他觉得特别想吃黄叔叔给他的那种药,一想到它,连课也不想上了。放学后李某去找黄叔叔,黄叔叔似乎换了个人,冷若冰霜地说“你想要,得拿钱买,不能白给你。”李某无奈,拿出准备订阅报刊的钱买了这种不知名的“高价药”。自此以后,李某的“药”瘾一发而不可收,他陆续地花费了所有的零用钱、稿费,然后开始偷家里的钱,骗妈妈的钱。与此同时,他的成绩一落再落,身体也迅速消瘦,整天无精打采。

最后发展到必须重读一年小学毕业班,因为以他当时的成绩已经无法继续上中学了。这些情形让老师和家长焦虑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爸爸发现他躲在房间里鬼鬼祟祟地拿出一包东西,连忙追问,才明白是道貌岸然的“黄叔叔”用掺有毒品的假药诱骗李某吸毒,既赚了他的钱,又把他带到了一条走向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事后李某的爸爸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诱骗李某吸食毒品的人受到了制裁。但谁来弥补李某身心受到的伤害呢?从李某的教训来看,他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缺乏警惕意识,对所谓的“止痛药”深信不疑,没有联想到任何危险性。他平常读书看报时也了解一些有关毒品的知识,但是没有把提防毒品危害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总觉得那是电视和报纸上的故事,结果生活就给了他一个血的教训!二是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不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该找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但他没有。在这件事情上也反映出李某缺乏主见,意志薄弱。试想如果李某能够在发现自己染上毒瘾以后,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大胆地和父母沟通,坦白自己的错误,就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了!

毒品犯罪分子一方面要逃避打击,一方面由于吸毒的巨额花费又必须发展新的吸毒成员来“以贩养吸”,毒害更多的人。这时他们往往采用治病的方式或是以请客吃饭、递烟等一些十分狡猾隐蔽的手段拉人下水。对方因为服用事先掺杂毒品的食物,不自觉地染上毒瘾,吸毒者这时才暴露“庐山真面目”!上例中的黄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吸毒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变得六亲不认,何惜牺牲几个像李某这样的少年儿童!他们就像一个恶魔,总想把你一步步地引向深渊!

(二)毒品让美梦化为泡影

1997年6月的一天,南方某县城的公安局办公室里,一个年仅18岁的毒贩正在述说他恶梦一般的经历。以他的年龄来看,本应是在父母身边努力读书的时光,本应是憧憬未来美好前途的人生阶段,本应是与三五知己享受青春年华的季节。而他,却将面临高墙铁网,面临与亲人隔绝两地的痛苦,去反省他走上贩毒道路的原因。

他来自西南边陲一个偏僻的城镇。父亲病故,只有母亲和他一起生活。由于家庭负担沉重,学习成绩很好的他担心自己无法读完中学,于是中途弃学离开了高中。他感到社会不公,贫富严重不均,为什么自己和母亲要受这么多苦?他希望能够很快地富裕起来,能够过上富翁的生活。

就这样,没有经过多少思考,1997年初他外出打工。

一连许多天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他穷困潦倒了。一天晚上,他正在街头游荡,寻找需要人手的地方,突然一对夫妇骑着摩托呼啸而过,又返回到他身边停下,关切地问他有什么困难,许诺帮他找个报酬高的工作,并且邀请他到饭馆去吃饭。多日没有正常吃过一次像样饭的他,认为遇上了好心人,对他们感激涕零。饱餐一顿以后,这对夫妇又把他带到家中,继续居住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尊敬的大哥对他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够替他送一趟“货”——毒品!

而且在同年6月23日到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以后立即动身,悄悄送往边境指定的地方,到时有人接应,一趟的报酬是6000元!虽然这是一笔他从未拿过的大数目,而且只是送货,不管其他的事情,他仍然不敢答应,惊慌不已连忙拒绝了。至少他知道国家明令禁止贩毒,这是严重违反刑法的犯罪!

结果温和的大哥变了脸,威逼他还饭钱和几天的住宿费。他虽然为难,也没有答应这个虚伪的大哥,心里暗自琢磨,等天明以后出去找活干,挣钱还了这可怕的“人情债”!

万万没有想到,这对毒贩夫妇又使新的花样,设“计’陷害他!半夜时分,女毒贩装作进来倒热水,演出一场丑剧,贼喊捉贼地大闹,诬赖他欲行不轨。男毒贩,即她丈夫立即“及时”地从门外冲进来。他更是无路可走了,或者是屈服于毒贩夫妇的淫威,或是被他们送往公安机关。胆小的他害怕说不清楚自己的冤枉,再也见不到母亲,同时在那6000元的诱惑下,便咬牙答应“送货”的差事。

6月26日清晨,他把毒品放在自己的内衣夹层里,日夜兼程赶路。

27日快到边境时,被当地公安机关缉毒队员检查出毒品,当即带回公安局。看守所里的他已经没有后悔的余地,因为在法律面前没有“也许”,没有“假如”,只有明文规定的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上面实例中的“他”的经历是可悲的,对他的“不幸”应该深思!为什么他不能像有的少年那样,刻苦努力坚持到底,凭着自己的双手勤工俭学,度过难关,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为人唾弃的毒贩子?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存在贪图暴利的思想,渴望能够遇上挣大钱的机会,于是辍学到南方去淘金。到了南方以后他又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追求改变命运的机遇,结果被预谋已久的毒贩夫妇盯上,把他拖下水,充当“替罪羊”。

如果他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就不会抱着侥幸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他在关键时刻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逃脱坏人的纠缠,就不会在毒贩夫妇的阴谋下就范,成为毒品犯罪队伍中的新成员和毒贩们的牺牲品!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由于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十分激烈,毒品犯罪分子往往改变策略,利用少年儿童来贩卖毒品、运输毒品,因为少年儿童容易受金钱诱惑或者暴力威胁,接受毒贩开出的条件而开始贩毒“生涯”。这样一来,毒贩可以坐享其成,既不用冒着巨大风险亲自出面,又可以从这些已经被带上犯罪道路的少年儿童身上赚取巨额利润。

青少年朋友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沉着,不要害怕犯罪分子的威胁,因为在你的身后有国家和法律保护你。其次,要想法脱离犯罪分子的纠缠,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这样既可以打击犯罪分子,又能使自己得到保护。

(三)形同鬼魅的父女吸毒者

父母离婚之前,黄某是父母的宝贝,虽然成绩不是十分出色,但是父母对她管教很严,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在黄某l4岁那年,父亲的生意发展不错,家里的存款在增加,“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但父母的感情却迅速恶化。黄某的父母争吵不休,无暇顾及孩子。黄某的内心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她变得沉默了。父亲和母亲终于走到离婚这一步,在黄某的泪眼婆娑中,母亲独自远行了。不久,黄某发现父亲开始吸毒,只要点燃那个东西,就什么也不管了,似乎很沉醉地享受着。黄某心里暗自好奇,问爸爸,爸爸回答说“这东西让你没有任何烦恼”。

这时她爸爸的表现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孩子的心灵本来是最纯洁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他们无形中模仿的对象。父母离婚,给了黄某一个沉重的打击。父亲吸毒,且不避女儿,还宣扬吸毒的妙处,就比教唆更可怕了。

后来黄某的学习有些退步,老师的批评使她觉得下不了台,索性不去上学,与一群社会上的朋友一起玩乐。一天晚上黄某和大伙去跳舞,另一帮舞伴向她们神秘地介绍一种“高级娱乐食品”,据说是服用以后其乐无穷。黄某经不起大家的怂恿,掏钱出来买了许多。那一晚大家果然玩得很疯狂,尤其是黄某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疲劳,什么是困倦,一直又跳又唱,浑身是劲,头摇个不停,直闹到天明。

以后每次去舞厅跳舞,黄某都要买这种高级食品吃,否则就感到特别难受,无精打采,和她爸爸吸毒的症状一样!

黄某明白自己染上毒瘾了,也知道自己是从吃“摇头丸”这种毒品开始堕落的!她的毒瘾越来越大,后来也和她爸爸一样开始“烫吸”、注射毒品,花在上面的钱也越来越多。黄某自嘲,她支离破碎的家已经变成一个吸毒者之家了。到后来,黄某甚至把她爸爸的存折偷出来,自己去银行取款,以备毒瘾发作时之需。短短数月,黄某和她爸爸就把当初辛苦奔波赚来的钱都化作了一缕缕白烟。吸毒断了“顿”时,黄某和她爸爸都感到无法忍受。于是黄某和吸毒的朋友一起干起了贩卖毒品的勾当。先是由黄某出面,在舞厅里或其他娱乐场所寻找目标,引诱别人吸毒,等到对方上瘾以后,再向他出售毒品,这样可以勉强维持吸毒的花费。到后来,靠这种办法也不能满足需要了,黄某整天就是琢磨如何弄到钱买毒品。她准备和爸爸一起作案,否则没有毒品的日子黄某觉得无法生存!就在这时,黄某的妈妈火速赶回家强行把她送进了戒毒所。好不容易初步戒了毒瘾,黄某被妈妈接回了家。就在她看到她爸爸的一瞬间,那种疯狂的吸毒欲望又突然涌上心头。黄某悄悄地把她爸爸拉到一边讨要毒品过瘾,爸爸答应“供货”。她所有的努力和戒毒所医生的治疗全部前功尽弃!

半年以后黄某的爸爸铤而走险,与一个号称“老大”的人一起跑了一趟边境。为了顺利携带毒品回来,黄某她爸爸甚至不惜把毒品包装严密吞进腹中。其实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包装袋破损,他立即就会死于过量毒品中毒!结果他没有侥幸闯过最后一关,在火车站里行迹可疑的他被经验丰富的公安干警一举抓获,后被判处死刑。震撼之下的黄某终于再次决定戒毒。此时骨瘦如柴的她全身因为长期注射,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溃烂的伤口还散发着奇特的臭味。有人说她像个女鬼,没有人敢接近她,包括那些原来和她混在一起的小兄弟姐妹们!

黄某由人变成“鬼”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首先说明了交友必须慎重。家庭破碎后黄某失去父母的爱护和约束,又交了一群坏朋友。这些所谓的朋友在她有钱时,和她在一起,鼓励她尝试犯法的事,助长她的猎奇心理。为了追求刺激她把自己送上了一条通往地狱的路!试想如果黄某身边没有那帮坏朋友,而是有正派的朋友及时帮助教育她,也许她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黄某的经历还告诉我们一个吸毒者戒毒的艰难。由于还没有有效的戒毒药物,吸毒者戒毒以后的复吸率很高,往往是刚戒掉毒瘾一旦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就很可能旧病复发!因此,青少年朋友千万要慎重,绝不要因为好奇而迈出吸毒的第一步。

(四)闲暇时间,切勿出入复杂场所

目前有些地方社会风气不是很好,处于不良环境中的人可能会被误导走上犯罪道路,尤其是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位校长感叹地说,一个星期七天,学生在学校的五天循规蹈矩,大礼拜两天就能学坏,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时超过学校教育的力量,或者抵消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不等式“5-2=0”来说明其严重性!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许多吸毒学生开始吸毒的实际情形就是如此。在双休日的两天里,有的青少年可能拜访朋友,有的青少年可能外出参加娱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就有可能接触到毒品。

一旦轻易地迈出第一步,堕落的惯性就会把他们带到一种危险的境地。不管是出于何种心理吸食了毒品或是吃了掺有毒品的东西,抵抗力和意志尚不够顽强的学生就会一边向父母、老师隐瞒事实,一边不可抑制地沦为一个瘾君于,在毒品的烟雾中消蚀青春年华。

杨某是一个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一个星期天上午,他去奥林匹克数学学校上课,下午应邀和一个小学时的同学一起出去看录像。录像厅里乌烟瘴气,许多青年不断地发出怪叫,点燃的烟头在黑暗中一闪一闪的。杨某立即想到他们是在吸毒!同学催他立即离开,可杨某有些好奇,想留下来看看这些吸毒人的表现,因为有的书上把吸食毒品以后的感受描写得十分逼真,什么飘飘欲仙啦,什么忘记一切仿佛无比轻松、无所不能啦,是不是真的反应有这么剧烈?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举起手中的烟卷,流里流气地问他们:“土老冒,见过吗?美国货!现在美国青年抽的烟!”杨某一阵气愤涌上心头,但也有点遗憾确实没有碰过这玩艺,不过口头上还是说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支有毒品的破烟吗?”那个小伙子紧接着挑衅:“白痴也知道是什么。

是问你抽过没有?不敢抽吧?”一贯好胜的杨某此时忘记了平时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一把夺过烟抽了起来。杨某被呛得咳嗽起来,除了觉得有些头晕、有些恶心以外,没有觉得什么异常。他的同学着急地大喊你别犯傻!而吸毒的一伙却得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