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型:将面团开块,切成需要重量的小条,逐只搓成约40~50厘米长的细长条,要求粗细均匀。操作时要注意搓长,不要拉长,否则会使成品韧缩成“矮胖形”。搓好后双起搓成两股绳状,再双起搓成四股铰链状,即成生坯。生坯要求长短均匀。
4、氽制:油在锅内烧热,放入生坯,用铁丝笊篱轻加搅动,待浮起,颜色成金黄色时即可捞起。外表如需撒用糖粉,最好在销售时临时拌制。如拌制过早,糖粉容易被油分润湿,影响颜色光泽。
黍米枣馅丸子
黍米与稻、麦、稷、菽一起合称五谷,为山西特产之一。因黍米粒比小米略大,且色黄,故在山西也称大黄米。以前,由于大黄米产量较少,所以只在节日里才食用。过去在山西农村办婚事时如果由女方家里办酒饭,一般要准备“八盘八碗”、“十盘十碗”,而这“八碗”、“十碗”便是用黄米作主料制成的。“黍米枣馅丸子”是婚宴上最后的一道席点,因丸子含有完的谐音,客人吃完这道席点都会自动离去。
原料:大黄米300克,大红枣500克,白糖100克,面粉适量,色拉油1500克(约耗100克)。
制作方法:大黄米洗净,放入盆内,加入50克白糖及适量清水,入笼蒸熟后取出,倒在案板上晾凉待用;大红枣洗净去核,剁成泥,再加入剩余的白糖拌匀,即成枣泥馅。在晾凉的黄米饭中加入面粉,和匀后揉成稍硬的面团,然后搓成长条,下成若干个剂子,将剂子压扁后分别包入枣泥馅,再搓成丸子状,即成黍米枣馅丸子生坯。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下入丸子生坯,炸至色呈深黄时捞出,沥油装盘即成。
油柿子
油柿子是寿阳县具有独特风味的名吃,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迎亲送友的必备佳品。因外形似柿子,中间有孔,呈焦黄色,微有裂纹,故名油柿子。吃起来外面酥脆,里面软嫩,甘甜合口,越嚼越香,特点是油而不腻,果味清香。寿阳油柿子历史悠久,以宗艾镇制作最佳。它用红烧饼包夹,俗称“蛤蟆含蛋”,吃起来特别有风味,来寿阳之人均要品尝。1959年,在全国科普会上展出时,被定为推广食品,是山西名特产之一,销往平定、阳泉、盂县、太原等地。
原料:白面10公斤、糖稀22.5公斤、麻油13.5公斤、碱面3两。
制作方法:将糖稀倒入盆内,把碱少量地陆续加入糖稀内,碱溶化后,盆中糖稀先变为白色,逐渐变为红色;这时将面量40%的温水,同面量80%的白面同时倒入盆内搅匀(剩余20%的白面留作垫面);待油锅开时,将搅拌均匀的原料捏成扁圆形(要用垫面),每个重量约二两左右,中间用木槌扎个窟窿,然后逐个置入油锅炸熟即成。
茶食
茶食是晋中寿阳县著名食品,在寿阳多种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中,当属“茶食”的名气为最。茶食是一种3至4cm厚,状如酥皮月饼的包馅点心。食之香甜可口,馅厚不腻,是早点之佳品。当地人每逢春节总是要自己动手做些来吃。在婚嫁、喜庆之时,每每以其待客或作为馈赠礼品,亦是祭祖敬神之供品。
原料:精粉700克,红糖150克,植物油200克,芝麻100克,桃仁、花生仁、青红丝各20克,烧酒、饴糖、碱面适量。
制作方法:将200克精粉加入植物油25克和碱面少许拌匀,加入适量的清水和成硬面团,上案揉匀,擀成1mm厚的薄片,划成块放入吊炉内烤熟。然后在案上用擀杖压碎,用砂眼小筛子筛成小碎块或半粉状。将桃仁、花生仁、青红丝切碎,与烤面块粉、芝麻、红糖、烧酒掺和拌匀,即成茶食馅。将300克精粉加入75克植物油和适量温水和成面团,揉匀揉光即成皮面。再将200克精粉加入100克热油和匀,成油酥面。将皮面和油酥面各分成10份,每一个皮面团揉匀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擀成长条片,再卷成小卷,用手指在卷中间一压使两头卷翘起来,翻转压扁成小圆片。将适量茶食馅包入圆片内,收口后再按成小圆饼,面上刷匀饴糖水后再蘸匀芝麻,放烤炉内烤成金黄色即成。
馓子
馓子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细环饼,一名寒具,脆美。”细环饼即馓子,而寒具则是馓子的古名。《本草纲目》载:“寒具,即今日馓子也。”馓子其形颇像扭绳或髻发型,细如面条。每逢新春佳节,尧乡人们家家户户都要制作馓子走亲访友,相互馈送。馓子的特色:色泽金黄,香脆适口。
制作方法:将面粉放入盆内,每千克面粉用水1400克左右,同时放芝麻和精盐拌匀和成面团,反复揉3次,饧30分钟左右。将面团搓成桂圆粗的条盘入盆内,停1小时后,再搓成手指粗的条盘入盆内,最后搓成笔杆粗的条。每盘一层,洒一次食油,每道工序后,停1小时再做下一道工序。炸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约6O圈,先用两手拉开约25厘米,再用炸馓子的筷子抻开约35厘米长,随即下锅炸,用筷子摆动,待馓子呈黄色捞出即成。
馓子的制作要领:1、和面用水夏凉冬温,以利于饧面;2、盘面条时不要忘了刷油。
大头麻叶
大头麻叶是大同人的传统小吃,外形齐整,四头均匀,外脆里软,咸甜适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同有许多面铺、饭庄都制作大头麻叶,在街头售卖。大头麻叶,以鼓楼熟食点炸制的大头麻叶最受群众欢迎。
原料:面粉5克,糖稀2千克,食盐50克,酵面250克,食油2.5千克,碱适量。
制作方法:将酵面(250克)、糖稀(1.9千克)、碱面和盐用温水调成糊状,倒入3750克面粉中,加适量水和成面团。把剩余的面粉、糖稀混合和成一块面团(如较硬,可加适量温水),在面案上擀成厚3厘米的长方块,称为浪子。将面团擀成同浪子的长方块形状,将浪子置于上面,铺匀压紧,并在上面刷油,然后醒20分钟左右,将油倒入锅中烧热,把醒好的面切成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块,两块相叠,用手指从中间挖个小孔,把一头从孔子翻套过去,置入油锅,使四个头涨起来,熟后捞出即可食用,以热吃为宜。
太后御膳泡泡糕
原料:精粉500克,新炼猪板油700克,水400克,红枣500克,白糖适量,或用适量人参红花等多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用),青梅、樱桃、玫瑰、核桃仁做馅。
制作方法:炒瓢置火上添水,沸时,先将160克猪油掺入水中溶化,将精粉撒水面,接着用筷子扎若干小孔加盖捂10分钟,瓢离火口。揭去瓢盖,充分搅拌后,将烫面移放案上。稍凉,用劲搓揉两三次,使水、油、面混合均匀。揉成面团后,盖布,醒20分钟。将红枣拣好洗净、蒸熟,去皮核,加入白糖,搅匀成馅备用,或用其他馅亦可。把醒好的面团揉搓成条,揪成20个等量小剂,再将小剂揉圆压扁,捏片包馅,合口后在手心围成“泡肚”糕坯。一定要边捏糕坯边油炸,不要全部捏完再炸。瓢置火上,将500克猪油放入。待加热时(约50℃),将糕坯封口的一面朝上,顺瓢边溜入油内,迅速翻过,糕的上面即起泡,泡内蒸汽随之从泡的中央穿孔而去,泡破似花即成。
油糊角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清末,陵川县的一些饭铺达到盛极时期。油糊角至今仍是当地常见的传统食品,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原料:黍面粉或面粉l千克,红豆600克,白糖100克,鸡蛋150克,豆腐、韭菜各200克,粉丝、芝麻各50克,植物油、酱油、芝麻油、精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500克面粉用沸水和成烫面团,摘成剂子,压成扁圆面皮;红豆煮烂,加白糖拌成红豆馅。面皮包入豆馅,捏成花边饺子,即成红豆馅油糊角,放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即成。鸡蛋磕入碗中打散,炒熟后切碎;芝麻炒熟碾碎,粉丝泡软剁碎,韭菜洗净切碎。以上几种原料放入盆内,加酱油、芝麻油、精盐拌匀成馅。另将500克面粉也用沸水和成烫面团,摘成剂子,包入菜馅,即成菜馅油糊角,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即成。
福同惠南式细点
福同惠南式细点是运城市的传统名吃,因采用南方糕点制作技艺,故称为南式细点。
原料:标准面粉、食油、猪油、冰糖、红豆、芝麻、玫瑰、桂花、蜂蜜、青红丝等。
制作方法:按面粉50000克,卫生油11000克,水25升的配比和面,面团要柔软有筋丝。将猪油11000克搅拌均匀,渐渐投入面粉50000克,搅拌成丝,揉成面团,反复揉面,使油酥发腻、缠手为止。澄沙馅配比是红豆50000克,白糖7500克,卫生油25000克,桂花酱1000克,玫瑰1000克。将红豆煮熟成酱,按配比依次加入其他配料,经火炒,搅拌(最后加桂花酱和玫瑰)均匀取出。将白糖75000克倒在案板上,擀碎,过筛,加入熟面5000克,卫生油7500克,蜂蜜5000克,桂花酱1000克,投入和面机搅拌均匀取出。白糖35000克,面粉15000克,卫生油11000克,冰糖2000克,桂花酱1500克,青红丝3000克,依次投入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其他白糖馅、桂花馅、桔脯馅制作与冰糖馅制法相同)。
取粉皮面5000克,擀成团饼包油酥面4000克,成包子形,拍成圆饼,擀成面片,用手卷成一条,搓细,约10~12层,层次如纸。然后用刀切成小剂,每小剂约17.5克,用手将小剂拍成5厘米的圆饼,将馅包入圆饼内,成鼓圆形,用刀旋切22—24刀,为菊花酥;切6刀为百合酥,切6刀后压3梳为三花酥等等。将制好的坯放入木盘内,备炸、备酱、备烘。
酥活:将卫生油倒入锅内加热,同时将坯放到铁篦上,将铁篦连同酥活点心(坯)一起放入热油锅内,炸至花型开放皮发酥,捞出控油,放入木盘内即为成品。酱活:将毛坯点心放到铁篦上,一起放入热油锅内,炸到点心发酥、发硬时捞出;稍凉,再投入酱锅内约几分钟捞出,底部四周热沾芝麻、顶部沾色糖,即成麻圆点心;沾白砂糖者,为天鹅蛋点心。熬活:将点心毛坯拾入铁盘内,送入烤炉,约6分钟即成。熬活点心有夹沙、玫瑰等。
五、浇头
俗话说:“一样面百样吃”,吃法多样、口味独特,是山西面食显著特点之一。煮着吃、炒着吃、焖着吃、煎着吃、烩着吃、煨着吃、凉拌着吃、汤吃、干吃、蘸佐料吃……凡是您能想得到的,这儿都已经做到了。还有很多的是您想不到的,品尝后会令您禁不住拍案惊奇,拍手叫绝。
山西面食之所以口味独特,关键在于食法和浇头。酱卤蘸汤,一面百味;面菜同制,晋风晋韵。常见的吃法有盖浇类、汤料类、凉拌蘸汁类、煎炒类、焖炸类等五类。如盖浇类常用的有:猪肉炸酱、什锦炸酱、西红柿肉末炸酱、西红柿卤、肉片打卤、三鲜打卤、羊肉臊子、西红柿牛肉臊子、小炒肉片等三十多样。根据各类面食的特点和人们的口味喜好,可以排列组合很多花样,香不胜收,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浇头。
肉炸酱
“肉炸酱”一般是以猪肉为原料,采取煸炒、煨烤加工而成的一种浇头。它可根据食者不同口味和喜好,做成干炸酱或稀炸酱。在用料上,也可分别使用牛肉、羊肉,做成“牛肉炸酱”或“羊肉炸酱”。
原料:猪(羊、牛)肉250克,花椒油75电,酱油50克,黄酱50兜,葱花、姜末、蒜、食盐、味精、绍酒各少许,湿淀粉适世。
制作方法:将猪肉剁成小丁。葱切化,蒜切片,姜切末。炒锅上火放入花椒油、肉丁(或末)进行煸炒,待肉丁水分煸尽即将出油时,加入黄酱、葱花、蒜片和姜术,再略为煸炒,然后加入酱油、盐、绍洒和少许高汤略炒,勾芡粉,即成。
什锦炸酱
“什锦炸酱”是一种传统高档浇头,为素食者吃面饭的调和品,多用于高档筵席。
原料:冬笋、香菇、水发腐竹、油豆腐、豆腐干、油面筋、黄瓜,鲜蘑菇各50克,鸡蛋2个,豆瓣酱50克,花椒油100克,葱花、姜末、蒜片、精盐、味精、湿淀粉、香油各少许。
制作方法:将冬笋、香菇、鲜蘑菇、腐竹、豆腐干、油面筋、油豆腐、黄瓜等都切成小丁。鸡蛋磕开加少许精盐入油锅炒熟,拨散。锅上火放入花椒油,油热后,放入豆瓣酱煸炒一下,随后投入葱花、姜末、蒜片略炒,然后再放入切好的什锦菜丁煸炒,加入酱油、食盐、味精翻炒,再加入炒熟的鸡蛋及高汤200克左右,勾少许粉芡,淋入少许香油即成。
番茄牛肉卤
此品也是山西历史传统浇头之一,它适用于揪面片一类的面饭,因其无脂肪,易消化,味道醇香,颇受食客青昧。
原料:鲜牛肉500克,番茄酱150克,食汕150克(实耗),胡萝卜、100克,芹菜100克,葱、姜、胡椒面、精盐各适量,白糖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