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培养杰出青少年七个习惯的方法
31041100000011

第11章 习惯五:牢记自己的责任(2)

班级、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要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关怀、帮助和影响,集体的发展、兴盛需要每个成员的关心、努力和协作,使其真正明白“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的道理。在学校生活中,要热爱和关心集体,注重团结合作,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为集体增添光彩,同时要认识到自己言行举止的重要,不要防碍他人和损害集体。

3.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同明天建设祖国的关系;明确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残酷性。作为一名现代的在校学生,应该为中华民族在激烈竞争中取胜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4.家庭责任感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给予的,应当倍加珍惜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不能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消费要求,这也是对父母、家庭应尽的责任。这种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积极意义。

怎么样才能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1.建立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把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明确责任感培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学校要形成校长总揽、分管副校长主管、政教处和团队组织主抓、教职工全员参与配合的学生责任感培养教育机制,并建立考评制度,促进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落实。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联系实际开展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会、时事教育报告会、法制报告、辩论比赛等活动。同时,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家庭训练、家庭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校不能一味地说教。在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用富有时代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劳模人物和青少年身边的“责任典型”教育激励青少年,从内心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3.培养青少年的管理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应努力改变管理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要完善班级干部竞选、定期轮换制以及科代表、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组长、值日轮换制和值日生参加评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组织并主持活动,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设立学生“意见箱”,开展“为班级、学校管理献计献策”的活动等等。学校和班级对此应给予重视解决并采纳选用有益建议,让学生都来体验承担责任的甘苦,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主动负责的精神。

4.实施责任感教育日常化策略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青少年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入学抓起、从个人抓起、从小事抓起,持之以恒。同时学校还应与家长多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和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工作,以此了解学生家庭的责任意识及表现。学校应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家长明白对“孩子的爱收藏起一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不能对子女在物质上有求必应,使学生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总之,最终应达到培养教育学生知责、尽责、事事负责的目的。

5.强化为人师表的教育功能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以身立教,对学生是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履行培养后代的责任。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在全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以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出现,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精益求精,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对象,明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以此达到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负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紧密配合,特别是学校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托起明天太阳的任务才能圆满完成。

强化青少年责任感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公民责任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1世纪的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着眼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品质。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青少年的发展规律,符合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阶段的青少年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做到循序渐进、由低到高。

4.持续性原则

通过研究发现,责任感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持续教育,坚持不断。类似于非晶体现象,只要有懈怠、有放松、有松一口气的现象,就会出现责任感淡漠的后果。

5.操作性原则

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时,对青少年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6.参与性原则

即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要对青少年多参与、多体验、多实践,避免知与行的脱节。与此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引导,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基本方针。

实践证明:尽管今天的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充分看到在他们的身上的闪光点,至少在五个方面对成人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公民意识、环保意识;求实精神突出;积极休闲、兴趣广泛等等。对此,我们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积极的鼓励和善意的引导。

一个从小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人,比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成长要快得多,且长大后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二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尽快地承担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具体做法如下:

◆摒弃重自我、轻社会,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克服重利益、轻抱负,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庸俗思想。注重爱心培养和人本主义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秀文化,开展献爱心活动,加强监督检查。

◆改变重索取、轻回报,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的个人主义思想。鼓励青少年在班级里找到自我,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积极为集体承担责任,努力培养为集体增光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纠正重眼前、轻长远,脱离社会需要,片面追求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思想。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