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33

第33章 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①;将智②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

利用御寇③,顺相保④也。

注释

①将:主将。

②智:智慧。

③御寇:抵御敌人。

④保:保卫。

释义

对付兵力强大的敌人,应该主动攻打他们的主将;对有智慧的将帅,就应该破坏他们的情绪。敌人的将领软弱无能而且士兵士气低沉时,敌方的实力便会自己被削弱。利用这种作战方式能够达到保卫自己的战略目的。

典故

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兵败,被罚在吴王宫里服劳役。后来越王勾践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国。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根本不是对手。越大夫文种向越王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如此,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采用了文种的"美人计",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迷惑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恭喜。夫差觉得勾践已被他臣服,因此一点也不加怀疑,整日饮酒作乐,根本不想过问政事。大臣伍子胥力谏,希望吴王能专于政事,但全被西施、郑旦甜言蜜语给挡了回去。后来二女又从中挑拨说伍子胥有谋反之心,最终伍子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心里却十分高兴。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因为吴王根本没想到越国会反击,再加上军队长年闲散惯了,根本没有战斗力了。公元前473年,关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十分后悔,拔剑自刎。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见到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挡,没被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父子的关系,大骂董卓拆散了他们。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左传·哀公十一年》),乃可转败为胜。势力强大,将帅明智,这样的敌人不能与他正面交锋,在一个时期内,只得暂时向他屈服。这则按语,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方法,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像六国争相以地事秦,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下策是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像宋朝侍奉辽国、金国那样,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于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现代战争中,甚至政治争斗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计的例子。现代美人计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多采用间谍的方式实施,利用金钱贿赂加美人诱惑,以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可丧失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