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24

第24章 关门捉贼

原文

小敌困①之。剥,不利有攸往。

注释

①困:包围。

释义

对付小股或数量较少的敌人,应该将它包围,继而歼灭它,而不应该穷追猛赶。

典故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秦王采纳了范睢的计策,用离间法劝使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秦将白起先故意让赵括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真的得意忘形,命人到秦营下战书。白起先见赵括中计,就分兵几路,形成对赵军的包围圈。次日,赵括亲率四十万大军,追击被打败了的秦军。秦军坚守不出,赵括接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撤退。此时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赵军四下受阻,被秦军分头隔离,各个击破。最后,赵括也中箭身亡。从那之后,赵国实力大减,不久就被泰国所灭。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弛,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关门捉贼,不仅仅是害怕敌人逃走,而且怕他逃走之后被他人所利用。如果关门不紧,让敌人逃脱,千万不可轻易追赶,防止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这个贼,指的是那些出没无常、偷袭我军的游击队伍。他们的企图,是使我军疲劳,以便实现他们的目的。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不可轻易追逐逃敌。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在旷野里,你派一千个人去捉他,也会十分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怕对方突然袭击而损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会让一千个人害怕。根据这个道理推测,敌军如能脱逃,势必拼命战斗,如果截断他的去路,敌军就易于歼灭了。所以,对弱敌必须围而歼之,如果不能围歼,暂时放他逃走也未尝不可,千万不可轻易追击。如果指挥员能统观全局,因势用计,因情变通,捉到的也可能不是小贼,而是敌军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