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22

第22章 混水摸鱼

原文

乘其阴乱①,利②其弱而无主。随③,以向晦入宴息。

注释

①乱:混乱。

②利:利用。

③随:顺从的意思。

释义

我方应该乘敌方内部混乱,利用有利时机借机行事,从而在敌方措手不及的情形下获得胜利。

典故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入侵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张守圭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务必要察清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察探到李过折一直与大将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谁也不服谁。王悔先是装作不知道李过折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装大肆赞扬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屈服朝廷。并辞别契丹王回归幽州。次日晚上,李过折带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一点也没有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忠于可突干的大将庶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知道消息,马上亲率人马冲入契丹军营,生擒庶礼,大破契丹军,终于平息契丹叛乱。二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获胜,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都行,南郡唾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向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的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叫阵。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哄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发作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无心恋战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请赏。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局面混乱不定,一定存在着多种互相冲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这时都在考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就分散躲避,难以察觉。这个时候,己方就要乘机把水搅浑,随即攻取他。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之象:全军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互相恐吓说敌方强大,相互传言说己方不利,交头接目,妖言不断,谣言惑众,不怕法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是水已浑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运用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