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30945100000023

第23章 五彩缤纷的话剧

新时期话剧的最突出的特色,也是最突出的成就,是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得话剧舞台绚丽多姿,五彩缤纷。各种题材,各种样式,以及各种风格的剧目展现在话剧的百花园中。

一、儿童剧的蓬勃发展

在戏剧的百花园中,儿童剧是一株幼苗,但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使之蓬勃发展。1976~1982年,是儿童剧最辉煌的阶段。打倒“四人帮”即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涌现出《报童》《童星》《奇怪的101》《喝延河水长大的》《寒号鸟的秘密》等。而1982年首届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又掀起一次创作演出的热潮,出现了《五(二)班日志》《甘罗十二为使臣》《飞吧,海燕》《远山红叶》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儿童剧处境艰难,但也推出了《特殊夏令营》《回声》《皮皮鲁和吹牛大王》等。直到80年代末又趋向高潮,出现了《魔鬼面壳》《红蜻蜓》《少年周恩来》和《迷宫探险》等。

《潇洒女孩》,于德义编剧。于德义是一位儿童剧作者,其儿童剧具有乐观开朗、勇于创造、机智勇敢的特色,更善于把小主人公放到生死的考验中,来刻画其优美的品质。此剧,写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迢迢,身患癌症,即将出国与父母团聚。在全班的欢送会上,展开了回忆。迢迢是班长,一位同学海莉的手表丢了,迢迢坚持不报告老师,不搜查,不公开喊话动员坦白,而是让海莉把她的小红帽放到桌子上,大家把自己的手表放进小红帽子里。结果,奇迹出现了,海莉的手表在小红帽中出现了。此事表现了迢迢对同学的信赖,也表现了她宽厚待人、机智聪明。迢迢心地善良,同学的爷爷病了她号召大家分担痛苦。她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却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她对同学告别时说,她不过是“永远休息”去了。此刻,迢迢的心灵升华到一个更纯净更可爱的境界。

二、军旅戏剧之花

军旅戏剧是中国话剧中最具实力、最有自身特色、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个方面。以1990年为例,全军话剧艺术团体,创作演出了140部剧作,其中三分之一在全国全军各种评奖中获奖。20多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一批优秀的剧作。反映当代战争的,如《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血染的风采》等;反映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如《决战淮海》《中国,1949》等;反映当代军旅生活的剧作,如《天山深处》《宋指导员的日记》《强台风从这里经过》《大趋势》《天边有群男子汉》《天边有一簇圣火》《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等。

由郑振环编剧的《天边有一簇圣火》,被认为是军旅戏剧的精品。该剧获首届文华大奖。

《天边有一簇圣火》写的是中国大西北边陲一个哨所,在荒无人迹的戈壁滩上,以老排长蓝禾儿为首的七条汉子,忍受着荒凉、寒冷、寂寞和思念,一切都很平淡,但却并非简单,于此,他们作着崇高的奉献。此剧的突破之处,在于以悲剧的色彩来反映当代军旅生活。排长蓝禾儿,这个农民的儿子,在这个“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的地方,一批批战士走了,而他一住就是十年。军校没去成,提干也失去了机会,眼看着他送去军校深造的人,回来做了副连长,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抱怨。他的格言是:“奉献本身就应该是不言不语的、蔫不唧地干,那才值得人敬重哪!”当我们看到蓝禾儿转业了,回家了,不能不感到一种悲怆,但又升华起对蓝禾儿的崇敬。于此,它带给我们的是激烈的感情震荡和不尽的思索。有人认为,蓝禾儿是新时期戏剧所创造出来的罕见的典型形象。

三、活跃的兄弟民族话剧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话剧之花也盛开在各民族的文艺花园里。新时期以来,由于国家兴旺,人民生活提高,兄弟民族话剧也十分活跃。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剧目,如《布达拉宫风云》(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女村长》(宁夏回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没毛的狗》(吉林省延边话剧团演出,李忠勋编剧)、《旗长,您好!》(内蒙古自治区话剧团)等,一批获文华新剧目奖的优秀作品。

世人皆知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但却不一定晓得,三百年前以第司·桑杰嘉错为首的藏族僧俗,为扩建这座圣殿所作出的贡献。话剧《布达拉宫风云》,即以此历史事件为题材,展现了布达拉宫的历史风云,场面宏伟,剧情跌宕,气势雄奇,并具有浓郁的宗教神秘色彩。

《布达拉宫风云》,黄志龙编剧,普布次仁导演,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清初,五世达赖圆寂,本该举办丧事,寻找转世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而此刻内忧外患,驻扎在拉萨的蒙古丹增汗伺机寻衅,境外的拉达克人也窥伺一旁。

此刻,拉萨地方政府最高执行官第司·桑杰嘉错独具胆识,决定长期隐匿达赖五世丧事,并以达赖的名义,在15年里,完成了布达拉宫的扩建,同时对佛教、藏经和藏史等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

大幕拉开,已是15年后,康熙得知达赖已死并隐瞒不报之后,大怒。遂派钦差大臣前来,对桑杰嘉错进行审问。于审问中,开始了倒叙,展现了15年来惊心动魄的历史。先是丹增汗闯入布达拉宫,欲拜见达赖五世,几乎刀兵相见。丹增嘉错设计,以假活佛挡住丹增汗,避免了一场危机。

此剧精彩之处,在于写了转世灵童达赖六世仓央嘉措,在进入布达拉宫之后,对佛事的厌倦,对世俗爱情的怀恋。这引起桑杰嘉错的重视,以为他亵渎佛祖,凡根未净。于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但这却是一场人性同神性的冲突。在仓央嘉措的心灵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此剧的结尾,颇有历史的意蕴。六世达赖被放逐,桑杰嘉错被丹增汗杀害,百姓为纪念他,修了舍利灵塔。六世达赖来到塔前,感慨万千,他深深哀悼这位西藏的政治家和经学家,而他自己对未来却是一片迷惘、困惑和惊惶。不过,他写的情歌却被后人结集出版,在藏族人民中间流传着。

四、历史剧的开拓

新时期的历史剧有了新的探求和开拓。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寻求历史和现实的新的契合点,如《秦王李世民》《唐太宗与魏征》《王昭君》《大风歌》等,都企图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呈现中,寻找到同当代生活相通的思想和感情。

其次,探求历史真实同艺术真实的统一,如《懿贵妃》《曹植》《李白》《商鞅》等,它们忠实于历史的本质,并力求在史实的基础上大胆的想像和虚构,以求更深刻地展现历史人物的性格,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历史的精神。

其三,是“非历史化”的历史剧的出现。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历史剧观念,希望有所突破。这种历史剧,虽然依然要求对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但不特别看重史实,它更侧重对积淀在历史中的人性的反思和审视。如《冥城》《还朝》等。

历史剧《李白》,郭启宏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于1995年。该剧表现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坦荡心胸和浪漫情怀,叙述一个胸无城府却心系天下的文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不幸遭际。该剧获文华新剧目奖。

历史剧《商鞅》,姚远编剧,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于1996年,它取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选取秦国变法中的代表人物商鞅人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段,表现其悲剧的命运和政治上的雄才大略。该剧获文华新剧目奖。